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所谓“学困生”,就是在学习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

他们学习基础差,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课堂上学习不专心,学习上缺乏恒心,学习心理品质脆弱。

面对“学困生”,我们教师自己应该怎么办?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对学困生必须注重在“信心”、“专心”、“恒心”等方面培养的良好心理。

一、培养坚定的信心。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只有当教师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要使“学困生”摆脱学习上的困难,重新树立起他们“能学好”的信心非常重要。

对此,我们采取的对策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情绪饱满,对学困生充满信心,多一些鼓励,缩短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如在数学教学中,当他们出现计算困难、概念不理解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怪他们,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在体验中增加信心,逐步摆脱学习上的困难。

有这样一位学生,各科学习成绩还可以,就是数学这门学科总是感到头痛,考试成绩不及格,一度失去信心。

针对学生偏科的现象,与其谈心,找出原因,主要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成绩下降。

因此在学习中帮助他采取了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多奖励、勤反馈的方法,对这位学生进行补课,使他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

我们还注意利用班上的优秀学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学困生”逐步走上学习正轨,使全班形成你帮我赶的进步向上的氛围,一个阶段后,大部分“学困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培养执著的专心。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上出现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课堂上的“不专心”。

学困生因学习基础差跟不上,听不懂,听课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时间一长,造成恶性循环,使学习成绩上不去。

因此,养成“专心”尤为重要。

教师是学生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具体做法是:采用多种教法入手,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如:语言、教材、板书、挂图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像、录音、计算机等有机结合,充分激活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看的让他们看,能听的让他们听,能做的让他们做,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激发求知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专心致志地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培养不懈的恒心。

俗话说,只要有恒心,万事能做成。

“恒心”是“三心”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在培养“恒心”上采取了以下几点方法:(1)教育学困生要调整心态,坚持不懈,莫着急,一步一步来,学习没有终点站,用平常心培养恒心。

俗话说成功的起点是信心,成功的终点是恒心,成绩属于持之以恒的人。

(2)指导学困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贯穿于学科教学中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实际上就是需要掌握的知识重点、要点,只要将其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将教材由厚变薄,化难为易,学会应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

(3)合理地、有效地分配学习时间。

课堂上,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口、心、手并用,课后抽时间及时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指导他们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与同学友好交流、相处,以缓释自己紧张的学习心态。

(4)指导学困生不要整天机械地浸在书本里,主要是要保
持愉悦的心情,学习紧张有序,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总之,教师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他们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

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关心学困生生活,尊重学困生人格,与学困生真诚相待,共同探讨转化学困生的规律和方法,就一定能使学困生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