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预防青少年犯罪前不久,我校门前面的怡乐园门口,发生了一起集体群殴事件,当时我正好上完晚自习下班,我看到一群十七、八岁的学生正与社会青年打架,其中一名社会青年(说是青年也就是十八、九岁)已被打倒在地,十多名学生继续殴打这名倒地的青年,我大声制止不许再打了,但对我声嘶力竭的喊声,这些学生却置若罔闻,我尽力阻拦,却无法阻挡数十只拳脚的“狂轰烂炸”般的袭击,最后直到打人者有些累了,或者感到出完气了才作罢(被打者被人扶走)。
事后听说是校内的一名学生受到几名校外的人欺负,正赶上放学学生听说后群起而攻之。
这件事不禁让我思考,现在的青少年学生都怎么了,有问题不知道采取正当的途径去解决,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作为处世的法则,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容易触犯法律,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1、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1犯罪数量增加。
据调查,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不断增多,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最高。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2007年1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1.2犯罪类型多样化。
他们的罪名主要是抢劫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和强奸罪,还有杀人、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20余种。
其中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
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
据统计,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20%以上,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呈上升趋势,1999年重大杀人、抢劫案件占总案数的70%。
青少年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
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
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
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
2007年2月17日那天,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肢解,随后弃尸野外。
这起命案不仅毁了6个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户家庭。
1.3犯罪形式团伙化。
青少年罪犯虽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他们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觉得单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故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
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
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这种团伙如果被不法人员掌握和控制或随着团伙骨干成员年龄的增长,将会演化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专业化犯罪集团,对社会危害性具有倍乘效应。
200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园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年仅14岁的少年被捆绑双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此案告破后,挖出了一个犯罪团伙。
这个团伙共有32人,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12岁,他们成立了“好汉帮”、“神龙教”,还有“敢死队”,其中有“老大”、“军师”、“打手”等。
少年“黑社会”已露端倪!1.4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智能化。
枣庄市薛城区检察院依法快速批捕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彬子、博子、华子。
家住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的3名少年犯罪嫌疑人彬子、博子、华子,因无钱上网心生歹念,于2008年1月3日,携带匕首窜至江苏省徐州市,预谋抢劫女出租车司机。
当晚3少年对抢劫的具体细节进行了分工,次日上午11时许,犯罪嫌疑人彬子、博子、华子在徐州市里租乘一辆红色捷达出租车前往薛城,当车行至店韩路周营镇中李庄村路口时,博子和彬子手持匕首朝女司机胸腹部、背部和头部连捅二十余刀,致使女司机因失血性休克当场死亡。
3少年在抢劫被害人的黑色长虹牌手机一部及出租车钥匙后,逃跑。
从犯罪的过程看,三人与成人犯罪已十分相似,是先有一定的计划,详细的分工并准备一定的犯罪工具,抢劫杀人后进行弃尸等等。
智能化是指青少年在犯罪中所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并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化的一些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犯罪。
例如伪造证件、信用卡,利用高科技手段破译、盗用他人密码,窃取钱财。
并且犯罪青少年的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作案前精心准备,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和转移证据。
2001年2月8日,北京海淀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本市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报案,该公司在交纳上网费时,发现在北京电报局的163上网帐号被人盗用,累计损失达40余万元。
经公安部门认真排查,终于将本市第一个黑客——在校大学生卢某抓获。
实际上,现在很多制造病毒的“高手”都是青少年。
1.5犯罪动机、目的比较单纯,犯罪多带有突发性和一定的盲目性。
由于青少年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考虑问题比较简单,犯罪动机单纯,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很少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北京一名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
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
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
“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
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
”小新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行为时目的的单纯性、严重的盲目性和不计后果性。
2、当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2.1主观原因。
2.1.1青少年心理不成熟。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的时期。
他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他们没有走向社会却渴望走向社会;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但社会却纷繁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引导的话,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们视为是“拜金主义”和“思想腐化”的反映,这块昔日烫手的“山芋”反而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头戏”。
有些人甚至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
而许多检察官在办理“校园犯罪”案件时也发现,正是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众多青少年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
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青少年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青少年甚至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
如少年犯许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许某祖籍莆田,其父母在尤溪经商,许某的家庭十分富裕。
他平时只知玩乐,不思念书;上初中时就经常邀集一群狐朋狗友上馆馆吃喝,还时常到麻将馆里小赌一番。
被其父亲发觉后许某确实被父亲打了一顿,并且断了财源,没有了零花钱。
但父亲的教育丝毫没能改变许某奢侈、高消费的习惯,于是在2000年8月间与同伴们乘夜深人静,采取撬门、爬窗入室的手段,进入西滨镇多家饮食店、批发部盗取香烟、啤酒、卤味及猪脚等,价值人民币1600元。
后许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
再如当前社会上日益盛行的“陪聊”、傍款和卖淫等现象,都说明了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给青少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和错位。
2.2.2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
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青少年的认知产生偏差。
有些青少年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也往往缺乏辨别能力而跃跃欲试。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能否得到同龄伙伴的承认和赞许,并把它看得比父母、师长的评价还要重要。
一些武侠、言情小说、影视片人物,特别是带有传奇色彩的“黑社会”人物对他们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很多青少年学生都是抱着试试看电视剧中的办法好不好使的心态,将“绑架”、“谋杀”等行为付诸实践的。
还有的学生效仿影视中黑社会的情景学人做老大,别的同学稍有“冒犯”手下的兄弟就会替他出气。
曾有资料记载,一个女孩子模仿《嘉丽》中的情节,在厨房里用刀叉杀死了她的母亲,还有的人效仿小说中的情节,在杀人之后,沾着鲜血在墙上留下“谋杀”二字。
另外法制教育的不健全、以及电子游艺厅、黑网吧的侵袭,都是产生青少年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
这其中,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最大的。
目前网吧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屡屡违反相关规定,本来“禁止接纳未成年人”和“零点断线”是网吧的行业规范,可涉案网吧几乎无一例外违反了此规定,甚至容留未成年人吃住在网吧。
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里,由于管理存在漏洞,许多色情电影、暴力游戏、非法论坛屡见不鲜,这些暴力、色情的信息能够被青少年轻易获取,又由于青少年人生经历短浅,他们由此而想入非非,不务正业,走上犯罪道路。
可以说,这些少年犯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
2.2.3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从学校方面的因素来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学校教育观的偏颇、教师素质问题以及校园暴力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比如学校只抓升学率而忽略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只将追求升学率作为最高目标,单纯按照成绩单将学生分类定级,区别对待,为保证其他学生的正常教学环境,对“双差生”就采取放任自流甚至拒绝的态度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此外,一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特别是校方对学生的管理没有加强,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有的学生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赌博醉酒等也无人过问。
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
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2.2.4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