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1. 教学的概念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单选)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1)备教学目标。

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岀发点,同时也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依据。

2)备教学内容。

(备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学内容的分析从三方面进行:1)构建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2)确定知识点;3)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辨析)1、教学内容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教材内容。

2、教学重点是值对全体学生学习和理解其重要作用的部分;教学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

3)备学生。

教学设计须以学生的基本特征为前提。

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备课要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岀发。

分析学生特征一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指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2)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3)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4)备教师。

教师自身的特征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观条件。

5)备教学资源。

6)确定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指导。

7)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8)确定教学的操作步骤9)教案是教师备课结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

3. 上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1)|一节好课的要求/标准有以下几川:①教学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重点突出;⑥组织严密;⑦ 课堂气氛热烈2)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4. 布置和检查作业布置作业应遵守下列要求:①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代表性,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③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5. 课外辅导.辅导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6.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要从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用来指导、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和提高质量。

①按时检查;②认真批改;③仔细评定;④及时反馈;⑤重点辅导二、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材料题)(必背)7. 教学原则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8ZI教学遵循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9.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的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发现它,掌握它,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制造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

(单选)10.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夸美纽斯提岀)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形象的描述、通俗的比喻,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以起直观的作用11.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12. 巩固性原则I: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岀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复习:苏联乌申斯基一复习是学习之母)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3. 循序渐进原则I: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讲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x谄):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一一《礼记*学记》)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4. 因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岀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不同的人不同教育)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5.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学过程的结构(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1.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包括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6. 教学方法的定义是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7.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J: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简答)18.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促进他们的智能和品德发展的方法。

可以分为讲读(英语、 _______________讲述(历史、政治)、讲解(物理化)和讲演(做报告)四种方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简答)19.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岀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对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要善问。

提岀的问题要明确、弓I起思维兴奋,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③ 要善于启发诱导。

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简答)20.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

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③做好讨论小结。

(简答)■21.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质的课件等,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③讲究演示的方法。

演示要配合教学,及时进行。

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简答)22. 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指示货巩固知识的方法。

(简答)\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①提出明确目的、要求和思考题;②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③加强辅导;④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23.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室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加深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提高练习的自觉性;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③严格要求。

(简答)|24.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