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大师作品赏析
总结:福田繁雄
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 上的卓越成就使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父”。 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现代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 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正如 福田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 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因此,他 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达 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界, 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 他善于运用图底转换、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以单纯简洁的元素, 诙谐幽默的形式,创造出富有哲理性思维的视觉世界。他的设计理念 开创了现代设计的先锋,为我们以后的设计开辟新路。 •
土豆招贴(深度分离)
•
•
冈特· 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 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 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兰 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 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他的土豆招贴, 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 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 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 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 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 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果。兰 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 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 和创造,在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 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 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 力。
总结
• 靳埭强的水墨作品海报简洁大气,凸显独特的视觉魅力,首先是简 洁,在有限的时间表现出邓福内容页是与中国传统水墨的追求是一致 的,在极简单之中蕴含无尽的内涵,,具有原创风格,用水墨手法表 现现代主义,是对符号内涵的增值和扩充,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是中国古典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是中国设计的典范。
•
1987年福田繁雄招贴
•
福田将静止坐在台 前的人的四个不同视 角的状态,表现于同 一画面,用单纯的线、 面造成空间的穿插, 大面积的黄色与人物 黑色剪影对比,使整 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视 觉效果。这种空间意 识的模糊,在视觉表 现上具有多重意义的 特性。
• 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 设计的宣传海报中,福田 就开始利用"图"、"底"间 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 错视原理。作品巧妙利用 黑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 上下重复并置,黑色"底" 上白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 底"上黑色男性的腿,虚实 互补,互生互存,创造出 简洁而有趣的效果,其手 法为"正倒位图底反转"。 作品中的男女腿的元素, 也成为福田海报中有代表 性的视觉符号
德国视觉诗人:冈特·兰堡
冈特· 兰堡被称为“德国视 觉诗人” • 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 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 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 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 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 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 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 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 的突破。 • 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在 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 活中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 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具有另 外的一些象征含义。 •
国内外著名视觉大师作品赏析
组长:谢卓 组员:赵珍贤 李佳敏
福田繁雄简介
• 福田繁雄是日本当代平面设计 师、视觉设计大师,长于错视 手法,被誉为日本平面设计教 父,与冈特· 兰堡、西摩· 切瓦斯 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 计师。 • 在高中时曾想成为一名漫画家, 但由于当时艺术学校里没有漫 画专业,最终将其幽默和天赋 投入到设计领域,由此其设计 作品具有浓厚的幽默性特点。 • 他的每一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 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 营造作品的匠心。他在看似荒 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 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总结:冈特·兰堡
国外学者将冈特· 兰堡称为欧洲最有创造力的"视觉诗人",是因为 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寻常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含义,通过隐喻的物体联想 到实际事物。 • 土豆系列作品中,兰堡将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叠加相结合,呈现 出诗一般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光明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维 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中,不同的密集 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 到膨胀。 • 无论是空间的创造、式样的转换,还是用密集凸显具有倾向性的 张力,兰堡追求的是平面视觉效果上的突破和创作上的个人化、自由 化。冈特· 兰堡的每一幅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多 的是心灵上的颤动。他运用他理性的思维,艺术的表达,新颖的创意 拓宽了我们的艺术视野,其诗人的情怀为我们重新构造了艺术的境界, 他的视觉创造给视觉形象世界带来了新的力量和生机。 •
1945年的胜利
• • 异质同构原理的运用 福田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理念,以 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其海报作品 中的先驱。在福田许多的海报作品 中,可以看到他对该设计原理的巧 妙运用。置换是其运用异质同构设 计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选择 一个常规、简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 保持其骨骼不变,再根据创意,置 换新的元素,组成新形。这种表现 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 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 了更深远的意义。其要点是借助一 个基本形态,在保持基本形原来主 要特征的前提下首字母"F",对该字母进行变化。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 "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形态,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 置换,而是以"F"为基本型,作者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惯用的图形符号 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如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的运用, 坐着的女孩和奔跑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成为 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 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 去。 靳埭强说:"我不是天生的设 计师,只是自然地从生活中培养潜 能。热爱生活帮助我领悟宝贵的人 生观,同时给予我神妙的创作动力。
• 中国银行的标志,整 体简洁流畅,极富时 代感,标志内又包含 了中国古钱,暗合天 圆地方之意。中间一 个巧妙的" 中"字凸现 中国银行的招牌。这 个标志可谓是靳埭强 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 典之作
书籍(式样转换)
• •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 用的设计方法。 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 变成了两个式样或者三个式样。如以上作品中,背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 样,手、笔、窗户和灯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如此几个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 间就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追根究底的理由,也达到了为出 版社宣传的效果。
靳埭强
• 靳埭强(jì n dài qiáng )1942 年生于广东省番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 系。裁缝出身,在夜校学习平面设计。 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 人物。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 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 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 的设计。
•
• •
谢谢观赏
• 互动这张海报意在宣 传互动,宣传交流, 整个页面看过去,不 难发现黑色墨迹组合 而成一个“互”,笔 墨组合出的并不是简 单的绘画,那些墨液 由黑色到灰色以致呈 现出奇妙的浓淡度, 互字还隐隐两个人影, 与中间的笔墨巧妙结 合。
• .运用水墨风格,简单 的画面,墨迹环绕出 两个圈,两个九,组 合成一个回家的"回", 象征着99年香港回归, 也表现了香港回归像 回家一样,中间的花 瓣,粉色的花即代表 了香港又蕴含新生意 比喻新的开始,简单 温馨美好,给人置身 与家的美好之中
社会文化招贴(张力的凸显)
兰堡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 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 力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 种方法。 • 事实上,一切视觉现实都是 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 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 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 视觉对象,才能成为艺术创造 的媒介。兰堡正是运用视知觉 的原理,通过元素的密集和发 散构成新的式样,凸显张力, 以达到平面效果上的突破。 •
•
图底关系的运用
• • 图底关系,有时也被称为正负形、反 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 福田对图底关系原理的运用不同于荷 兰著名的版画大师莫里茨·柯内里 斯·埃舍尔。对该原理的解读。埃舍尔 是在诠释数学理念的基础上,多对自然 形态进行图底反转的契合,给观者营造 一个不可能的世界。福田则是故意不明 确交代图和底关系,让图与底产生反转 互融的现象,进而产生双重意象。 福田的海报还追求图形的单纯化 (这里指在具象艺术范围内,求取相对 单纯的形式与复杂的内涵间的统一;就 形式而言,是以简约的结构包含复杂材 料组合的有序整体。)来共同诠释"图" 与"底"的关系:即"图"与"底"发生反转 并彼此融合成一个整体,进而产生双重 的意象,同时也赋予整个画面无限扩展 的空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