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的识别和检测》
教
学
设
计
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
教学设计思想
对于高职院校五年制大专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讲,《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这门功课是学生通向就业之路的大门,也是电子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在专业学习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也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
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实践性强是这门功课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围绕教、学、做为一体,项目式、一体化教学一直是我们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下面我通过三极管的识别和检测这一教学章节的具体教学实践,具体阐述我的教学思想和方案。
教学思想: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式,通过任务驱动和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参与。
一、以“情境聚焦”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基础。
对于一门比较枯燥的专业课来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时,所
有任务的提出都采用“情境聚焦”的方式,例如:由音乐门铃引出三极管,由实物、图片引出认识三极管。
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课题,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播放视频、动画等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带着热情去了解枯燥的知识点。
二、以“项目总结”梳理学习要点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总共提出了三个学习任务及拓展任务,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我都会根据学生看一看、听一听和做一做等学习步骤得出的结论进一步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学习要点。
学生要做的就是掌握这些知识点并把这些知识点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去。
三、以“思考实践”巩固学习效果
做中学,教中做,教、做、学一体式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特点。
课堂中,老师把大量的教学内容用提问的方式给出,引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寻求答案,而老师只需要把他们的答案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
学习效果的巩固则依靠操作过程来完成,真正使学生做到融学于做。
教学方案
第一部分:电极数 极及管型
第二部分:材料和类别 2.判别集电极和发射极
第三部分:器件类别
二、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第四部分:序号 1.输入特性:类似二极管 第五部分:规格号 2.输出特性曲线:放大、饱和、截止 三、三极管的主要技术参数: 九、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分成三个环节,教师评价及学生评价和师生互评。
教师对学生上课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打分;学生对每个教学环节结果进行自评,并填写课堂教学效果调查表;师生共评环节则针对小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十、教学反思
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是本堂课的亮点,事实上把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也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根据学生填写的调查表来看,学生满意度较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只做不学、教学效果存在差异,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指导,在分组时搭配好,让学生能够互学互助。
【教学程序】 设计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教学形式:视觉、听觉、触觉感受 实物展示能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上得到真实
1.教师展示音乐门铃实物。
2.教师提问:你知道最简单门铃的制作材料吗?学生思考。
3.教师简单介绍最简单音乐门铃的材料,学生了解。
4教师指出学习对象——三极管。
感受,启发学生
思考,提高学习
兴趣。
感知三极管教学形式:实物展示、知识讲授
采用实物、图形
等直观教学手段
能让学生对三极
管的认识是具体
的。
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能灵
活的运用书本知
识。
教师实物、图片展示实验室的常见三极管,并分发给每位学生
三极管若干个,并启发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回答老师提出
的相关问题。
问题
1.三
极管
的结
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其特点:
(1)有三个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
(2)两个PN结——发射结(BE结)、集电结(BC结);
(3)三个电极——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
(4)两种类型——PNP型管和NPN型管;
(5)工艺要求:发射区掺杂浓度较大;基区很薄且掺杂最少;
集电区比发射区体积大且掺杂少。
问题2: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什么样?其含义是什么?学生画图:
输入特性输出特性
教师总结:
1.三极管的输入特性与二极管的正向特性相似。
2.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包含三个区域:
(1)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饱和区: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偏。
(3)截止区: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反偏。
问题3:三极管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
学生回答:1.电流放大倍数
2.极间反向饱和电流
3.极限参数
【想一想】
1.三极管的电气符号是什么呢?
2.晶体三极管上面标注的文字和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认识三极管判别三极管教学形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查
阅资料了解我国
通用的晶体管命
名方式并根据查
阅内容对现有晶
体管进行分析,
增强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并能加
深知识点印象。
1.教师提问:三极管是如何命名的?我们如何看懂三极管上的
字母和数字?
2.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资源查找相关规定。
3.教师总结:
我国晶体管的型号命名方式
【做一做】
结合三极管的命名方式,任取三个晶体管,说明其型号含义并
填入学案中。
教学形式:提问——教师示范(视频)——学生实验——观
察——结论
1、教师提问:当我们拿到一个三极管时,如何去判断这个三
极管的管型和管脚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吧。
2、【实验一】找基极,判管型
将万用表设置在R×1kΩ或R×100Ω挡,用黑表笔和任一管
脚相接(假设它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和另外两个管脚相接,
如果测得两个阻值都很小,则黑表笔所连接的就是基极,而且
是NPN型的管子。
如图(a)所示。
如果按上述方法测得的结
果均为高阻值,则黑表笔所连接的是PNP管的基极。
如图(b)
所示。
3、【实验二】判别发射极和集电极
方法是先假定一个待定电极为集电极(另一个假定为发射
极)接入电路,记下欧姆表的摆动幅度,然后再把两个待定电
极对调一下接入电路,并记下欧姆表的摆动幅度。
摆动幅度大
的一次,黑表笔所连接的管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连接的管
脚为发射极e,如图所示。
测PNP管时,只要把图电路中红、
黑表笔对调位置,仍照上述方法测试。
3、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视频中的操作,两个人一个小组,
分别判断三个三极管的管脚和类型,并填至学案中。
利用多媒体视频
加强课堂的趣味
性,让学生自己
动手操作能最大
程度发挥学生的
积极性,提高课
堂效率。
任务拓展(1)如果没有测量仪表,能不能判别三极管的管型和管脚?
提示:三极管的管脚是有规律的,学生可以从这点着手。
(2)三极管的好坏该如何判别呢?
提示:可以从三极管的技术参数着手。
提示知识的灵活
运用度,拓宽学
生思路。
课堂小结(1)三极管的结构、特点。
(2)三极管的命名方式、型号含义。
(3)三极管管型管脚的判别。
引导学生自我回
顾,抓住重点
附:学生学案
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课前预习】
1、什么是三极管?三极管的作用是什么?
【课堂作业】
1、绘制三极管的电路符号和文字符号
(1)NPN型(2)PNP型2、任选三个三极管记录其型号及含义,填入下表
3、用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的管脚和管型,作好记录。
4、通过实验,学生总结判断管脚口诀
(1)判断基极:
为准,红表笔测,二次阻值均较小(较大),表笔所接为,且为较小阻值为管,较大阻值则为管。
(2)判断集电极和发射极:
NPN型:红黑表笔接未知电极,表笔所接电极和基极用手捏住,两次测量中读数的一次,表笔所接为。
PNP型:只需调换红黑表笔,仍按上述测试,读数较小一次所接为。
【课后作业】
(1)如果没有测量仪表,如何确定三极管管脚和管型?
(2)如何判断三极管质量的好坏?
附:
学生课堂问卷表
附:
“识别与检测三极管”课堂综合评价表
综合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