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畜牧学珍珠鸡养殖视频观后感

畜牧学珍珠鸡养殖视频观后感

畜牧学珍珠鸡养殖视频学习心得
农林经济管理2009级3班许海兵20094314
这次畜牧学课后视频学习我选择的是珍珠鸡,第一次听到“珍珠鸡”这个名字给我的感觉就是这种鸡一定很娇贵,很难饲养,没想到查阅资料后我才发现其实珍珠鸡的适应性很好,抗病力强,对设备和房舍要求简单,耐粗饲、易饲养,所以从事珍珠鸡饲养业投资少、周转快、效益高。

另外,珍珠鸡个体大小适中,既不像火鸡那样大得需要分割出售,也不像鹌鹑那样小,所以它既适于普通家庭一顿食用,更是宴席上的高档肉禽。

在了解到珍珠鸡的这个特点之后,我敏锐地发现珍珠鸡的饲养大有可为,可以使广大农民迅速增收致富,不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还必须对珍珠鸡的养殖技术有所了解才行,于是我便在优酷网上面搜索了关于珍珠鸡养殖技术的视频,选取了其中的《珍珠鸡养殖》和《珍珠鸡的人工养殖技术》进行观看学习,之后我总结了一下视频讲解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珍珠鸡的品种和形态特征,珍珠鸡的品种主要有三类:一是分布在
索马里、坦桑尼亚的“大珠鸡”,其主要特征是只在其背部有几根羽毛。

二是分布
在非洲热带森林的“羽冠珠鸡”。

三是“灰顶珠鸡”,它包括带有蓝色肉髯和红色肉
髯二种类型。

“灰顶珠鸡”目前已培育出灰色珠鸡、白珠鸡、淡紫色珠鸡及它们之
间的杂交鸡种等许多品种,其中灰色珠鸡是饲养量最大的品种,我国通常所说的
珍珠鸡主要是指灰色珠鸡类型,如法国伊莎珠鸡。

珍珠鸡的主要形态特征:珍珠鸡外观似雌孔雀,头很小,面部淡青紫色,
喙强而尖,喙尖端淡黄色,后部红色,在喙的后下方左右各有一个心状肉
垂。

眼部四周无毛,有一圈白色斑纹直延至颈上部。

颈细长,披一圈紫蓝
色针状羽毛。

脚短,小时脚红色,成年后呈灰黑色。

行走迅速。

珍珠鸡全
身羽毛灰色,并有规则的圆形白点,形如珍珠,故有“珍珠鸡”之美称。

珍珠鸡形体圆矮,没有鸡冠,头顶部无毛,而有角质化突起,称之头盔,
尾部羽毛较硬略垂。

第二,珍珠鸡的生产特点,珍珠鸡作为肉用家禽,具有四大生产特点:1、
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2、屠宰率高,可食部分多,3、珍珠鸡适
应性好,抗病力强,耐粗饲、易饲养,4、珍珠鸡生产快,各项生产性能均
较高。

第三,珍珠鸡的繁殖季节和繁殖技术,繁殖季节:珍珠鸡的性成熟期一般在
28~30周龄,产蛋多集中在4~9月份,产蛋高峰在6月份。

繁殖技术:人工饲养条件下公母比以1:4~5为宜,但由于珠鸡仍保留
有对雌雄配对的选择特性及种蛋受精率与季节、温度有关,故自然交配受
精率较低(30%左右)。

为了提高珠鸡的种用价值,克服因择偶性和季节性
所造成的局限,可在配种季节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率可达87%~88%。

第四、珍珠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和选址以及防疫技术。

饲养管理技术方面主要从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两个方面讲述了珍珠鸡的饲养管理;选址防疫技术则主要从场地的要求和鸡舍的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通过观看这两个视频,我对珍珠鸡的的养殖技术有了初步了解,接着我又在网上查阅了关于珍珠鸡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了解,我发现虽然成年珍珠鸡耐高温、抗寒冷、抵抗疾病能力强,在-20~40℃时仍能生活,但是出壳后的雏珠鸡若温度稍低,则易受凉、拉稀或死亡。

而且珍珠鸡野性尚存,胆小易惊。

所以珍珠鸡的饲养并非是我刚开始想象的那么容易,要想大规模地进行推广还存在一定难度,而且珍珠鸡的养殖成本虽然相对较低,但也并不是一般农民所能承受的,这让我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仅凭书本知识而不结合具体实践,只可能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凡事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可能取得成功。

另外我还认识到要想做成做好一件事并非那么容易,珍珠鸡虽然适应性好,抗病力强,但是如果不注意饲养管理技术,也不可能将鸡养好,更不用说取得经济效益了。

还有就是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如今已是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强,所以经济市场的波动更加强烈,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如果农民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而盲目投入,便很可能血本无归。

而且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是提升饲养管理技术,增加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我作为农民的后代,也渴望着能为解决农业落后局面的困境贡献一份力量,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取得了这些认识之后,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投身“三农”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视频链接:/v_show/id_XMTcyNjQ4NTky.html
/v_show/id_XMjY3MDg3ODcy.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