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氓+采薇 课件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 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 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 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 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 为战事紧急、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 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重点、难点具体分析2
第二部分(3、4、5章):追述婚后生
活。 (婚变) 提问: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 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 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一下这种表现手法。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登上) (倒塌/墙) (连词,来,表目的)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眼泪) 已经,可译为:“…之后”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
(灾祸) (介:用) (卦象)
以我贿迁。
(介:把) (财产,指嫁妆)
登上那倒塌的墙壁,来遥望 你的所在地——复关。看不见你 的时候,我就眼泪连连。见到你 之后,我有说有笑。你回家占卜, 卦象没有不吉利的预兆。用你的 车子来接我,把我的嫁妆搬回你 家。
第六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 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 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 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 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 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 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特点:像这样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 的诗句、段落重复出现的表现手法,叫做 重章叠句 好处:在内容上,植物的生长喻示了时间的流逝,人物内 心的焦虑与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主题;从音律上, 反复吟唱,富有节奏感,表现诗歌的音乐美。
第四章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兴: 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比: 喻体 本体 女子 桑 女子年长色衰 其黄而陨 4、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兴: 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婚姻 不幸的根本原因和女子的清白。 女也不爽……士也罔极……
第五章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兴: 以“淇、隰”起兴,写女主人公的反省,反比女 主人公痛苦无边,表明她通过反省变得坚强。
简析: 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以桑起兴,引发下 文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 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同时,这几句诗又以桑设喻,以桑叶由鲜嫩 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其 中,
“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 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 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 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薇菜的变化:
薇亦作止 薇亦柔止 时令的变化: 岁亦莫止 岁亦阳止 心情的变化: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薇亦刚止
译文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 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 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第五章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译文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 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 每天岂能不警戒?猃狁侵扰势紧急。
(名作状)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没有,无) (早起晚睡)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顺心,满足)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
(笑)
躬自悼矣。
(自身)(伤心)
做你的妻子这几年来,没有什么家
务事情我不做的。早起晚睡,没有 一天不是这样的。你的心愿实现了 以后,就对我施以凶暴。娘家的兄 弟不知道我的处境,见我回来都在 讥笑我。静下心来想一想,只有自 身独自悲伤。
诗经· 氓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 叶的诗歌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 体,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 三百”。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
体例
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 庙祭祀的乐歌
人物形象总结:
女子:恋爱时的情深意切;婚变中
的委曲求全;被弃后的伤情无奈;
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男子:薄情、三心二意、暴躁。
小结
《诗经》中表现纯真爱情的民歌很多,而且 表达方式大多具有质朴、热烈而大胆的特点。 如《静女》写男女约会,表现了大胆而炽烈 的情爱。《氓》是著名的弃妇诗。这位女主 人公被男主人公虐待以至抛弃,但弃妇则显 得坚强决断,她从亲身的遭遇中接受了教训, 认清了丈夫的本质,所以能快刀斩乱麻,干 净利落。这个弃妇的不幸遭遇是男女不平等 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她的悲剧揭示了当时不 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的痛苦。
第二章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 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第三章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通“脱”,脱身) (取独,不译)
不可说也。
桑树没有凋落的时候,他的叶子滋 润有光泽。哎呀斑鸠啊,不要吃太 多的桑葚(因为吃多了会醉),哎 呀女子啊,不要沉溺于男女的爱情 中。男子迷恋爱情,尚且可以解脱, 女子沉迷于爱情,就没有办法解脱 了。
无意,取独 它的,代词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重点、难点具体分析3
第三部分(第6章):自我伤心后的感
受、决心。
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
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绝)(清醒)(刚烈)
情节
全 诗 结 构 图
第一章:求婚,许婚 (赋) 第二章:相思、结婚 (赋) 第三章:劝诫、勿痴 (比、兴) 第四章:控告、移情 (比、兴) 第五章:补叙、苦楚和处境 (赋) 第六章:对比、怨恨和痛苦 (赋、比、兴)
(欢乐) (欢乐的样子)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通“畔”,边岸)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诚恳的样子) (第二人称,你) (这,代誓言)
亦已焉哉!(止,了结)
和你白头偕老,到老了会使我产生
怨恨。淇水也有岸,隰水总有个边 (而我的愁思却无穷无尽)。少年 时候的欢乐。有说有笑真是快乐。 当年的誓言多么诚恳真挚,不曾料 想现在变了心。你违反誓言的时候 不念旧情,那就让这场爱情结束了 吧!
诵读的节奏:
“二、二”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概述故事,理清情节
《氓》是一首叙事性质的抒情长诗,以第一 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相恋、 婚变到决绝的过程。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二章追述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第三、四章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慨。 第五、六章写女主公的勤劳和坚强。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 线索叙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取独,无意义) (通“非”,不是)
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就) (渡过) (到达、到了)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
(拖延婚期) (愿,请)
秋以为期。
(把……作为) (以秋为期,宾语前置)
氓笑嘻嘻地抱着布匹来买丝。 其实他不是来买丝的,而是要和 我商量婚事。送你渡过淇水,一 直到了顿丘。不是我要拖延婚期, 是你没有一个好的媒人。请你不 要发怒,就把秋天作为我们的婚 期吧!
女子的青春年华
提示
第三章 2、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兴: 以兴起,引出观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比喻
比:
喻体 斑鸠 桑葚
本体 女子 爱情
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第四章 3、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
《诗经》 表现 手法
赋:直陈其事,表述经过(叙述) 比:打比方(比喻) 兴: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 事物
méng 氓:
qiān 愆:
ɡuǐ 垝垣:
咎: jiù 说: tuō 徂: cú
渐:jiān
罔:wǎng 夙: sù 隰: xí
蚩: chī qiāng 将: yuán筮:shì 于:xū 陨:yǔn 汤:shāng 贰:èr 靡:mǐ 咥:xì 泮:pàn
诗经· 采薇
概述故事,理清情节
《采薇》是一首描写戍守生活的诗,以士兵 的口吻,在战后归家途中,追述戍边作战时 的苦况,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 念之情。 第1~3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的原因和 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4、5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第6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作者用一连串的回忆镜头,再现了从军生活 的劳苦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