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体刑事案陈某妨害公务缓刑

群体刑事案陈某妨害公务缓刑

争地引起的群体刑事案件(妨害公务)一、案情简介2010年11月,在广东省普宁市大某镇某工业园区。

横某村村民三百余人聚众阻挠该镇道路施工,对施工人员、镇政府工作人员殴打,并阻挠、殴打出警的公安警员。

该案情节虽不严重,但因人数众多并与国家机器对抗,群众私下传得沸沸扬扬。

2012年2月,事发三个月后八名涉案村民以妨害公务罪被刑事拘留。

妨害公务事件是村民耕地被工业园区争用,补偿费用争议引发。

因为是群体事件,并且政府对争地事件一直重视,加之两会召开之际,所以上级领导极为重视,指示一定要办好该案,办妥该案。

本案公、检、法机关的相对重视,且涉案人员是基层村民,自行辩护的能力、水平有限,两者形成强烈对比。

我作为最后一名被告陈某华的辩护人,也是本案唯一的辩护人参与了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的全部程序,为陈某华进行法律帮助和辩护。

二、起诉意见书、起诉书节录起诉意见书指控如下:……经依法查明:2010年11月18日9时许,大某镇政府因某工业园建设发展需要,在大某镇横某村猫毛山修建英某山中心大道,2010年11月18日10许,犯罪嫌疑人陈某龙、陈某顺、陈某松、陈某春、陈某武、陈某华、陈某丰、陈某葵(在逃)、陈某斌(在逃)等人获悉后纠集、煽动大某镇横某村的村民,到普宁市大某镇横某村猫毛山施工现场,阻止大某镇政府修建英某山中心大道,并殴打政府工作人员陈某波,大某派出所接大某镇政府报案后,所长黄某伟带领民警王某彬等人穿警服,架驶警车赶至现场维持秩序,为确保陈某波的人身安全,大某派出所民警将其叫上警车坐着,避开村民视线,后犯罪嫌疑人陈某龙发现陈某波坐在警车上,便煽动村民围攻警车,派出所民警多次对村民进行疏导、劝阻,但犯罪嫌疑人陈某龙、陈某顺、陈某松、陈某春、陈某丰等人还是强行推开派出所民警,把警车门拉掉(警车车门的修复费为人民币60元)后将坐在警车上的政府工作人员陈某波拖下车进行殴打,大某镇派出所的协警员谢某生持佳能数码相机拍录现场情况时,被犯罪嫌疑人陈某武、陈某华等人殴打后抢走该部佳能相机(价值人民币350元)。

当天11时许,犯罪嫌疑人陈某斌赶至现场后,继续煽动村民对抗政府工作人员及派出所民警,并要求陈某波向村民认错及定下保证书后才能离开现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陈某波只能按犯罪嫌疑人陈某斌、陈某龙等人的意图写下保证书后才送医院治疗。

经法医鉴定:谢某生所伤未构成轻微伤。

……综上所述,犯罪嫌疑人……移送审查起诉。

起诉意见书在妨害公务事实基础上又罗列了前六名嫌疑人以往寻衅滋事的诸多犯罪事实,无外乎鸡毛蒜皮……起诉书内容与起诉意见书内容大同小异,撤销了陈某斌和陈某龙。

第一被告陈某斌撤销原因是轻微不起诉,第二被告陈某龙在羁押过程中因病取保后病世于家中。

三、法律意见书、辩护词节录辩护词如下:……通过查阅案卷、会见被告、参加庭审,针对本案公诉机关向人民法院出具的起诉书中所指控的涉及陈某华所犯妨害公务的事实,从证据效力,证明结果,认定事实,危害结果,参与形式,并围绕妨害公务罪的犯罪构成,发表如下辩护意见,敬请合议庭充分予以考虑并依法予以采纳。

一、关于起诉书指控内容。

起诉书指控事实:“……被告人陈某武、陈某华等人殴打(经法医鉴定:谢某生所伤未构成轻微伤)后夺走该部佳能数码相机(价值人民币350元)”证据:“诉讼卷三,方某伟询问笔录、陈某丰询问笔录、赖某标询问笔录、陈某乐询问笔录、陈某甲询问笔录、林某生询问笔录”证明是陈某武一人在谢宏生手抢走相机。

事实:陈某华没有抢夺相机。

起诉书指控事实不清!第五被告陈某武独自夺走佳能相机,主观意愿、客观事实陈某华都没有抢夺相机。

二、关于证据部分。

……(一)全部辨认笔录程序非法,不能作为定案证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按此程序规定,1名嫌疑人存在于10名被辨认人之中,选中的机率是1比10即10%。

而本案辨认笔录中9名嫌疑人存在于48名辨认人之中,选中机率为9比48即18.75%。

后都选中的机率明显要高于小于10%的法律规定。

同时本案所有辨认笔录都是9名犯罪嫌疑人同时存在于一组辨认照片之中。

而且辨认笔录中嫌疑人一致,被辨认人一致,而且排序也完全一致。

还有众多辨认笔录独自存在,没有辨认人的言词证据为基础,这种辨认结果存在明显的诱导和暗示。

(二)混淆证据种类,不具真实性。

诉讼卷三,方某佳自述材料,2010年11月25日。

P66诉讼卷三,黄某伟自述材料,2010年11月25日。

P69诉讼卷三,王某彬自述材料,2010年11月25日。

P72诉讼卷三,谢某生自述材料,2010年11月25日。

P75诉讼卷三,陈某敏自述材料,2010年11月25日。

P78诉讼卷三,谢某宏自述材料,2010年11月25日。

P81诉讼卷四,大某派出所情况汇报,2010年11月20日,大某派出所。

P128 诉讼卷四,横某村委员会情况汇报,2010年11月25日,大某镇横某村委员会。

P131诉讼卷四,英某山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证明材料,2011年1月18日,英某山管委会。

P138诉讼卷四,大某镇人民政府情况报告,2010年11月22日,大某镇政府。

P141补充卷,大某镇人民政府证明材料,2011年6月29日,大某镇镇政府。

P77 上述证据证明内容:2010年11月18日上午,在横某村猫毛山案发全部过程,以“书证”形式提供。

前六组证据,提供“自述材料”者不出庭作证,不能证明其真实性。

“自述材料”证明内容是证人就其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属于“证人证言”而非“书证”,证据的取得“应当由无利害关系的侦查人员进行,并且不得少于二人”后五组证据(大某派出所情况汇报、横某村委员会情况汇报、英某山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证明材料、大某镇人民政府情况报告、大某镇人民政府证明材料)不能以单位名义来证明案发事实,而应由知情工作人员以直接或间接证人证言方式证明。

(三)伪造的证据。

诉讼卷三,陈某武询问笔录,2010年11月19日9时50分-11、10,大某派出所,邱某波、詹某雄,刑警大队。

P35诉讼卷三,陈某波询问笔录,2010年11月19日8时10分-10、00,普宁市人民医院,邱某波、詹某雄,刑警大队。

P1诉讼卷四,陈某波辨认笔录,2010年11月19日10时05分-10、39,普宁市人民医院,邱某波、詹某雄,刑警大队。

P1上述证据相同的警员,同一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点,相互矛盾系伪造证据。

(四)相互矛盾的事实证据。

陈某华涉案过程,从不同的证据中可以得出如下两种矛盾的案情事实。

证据:“诉讼卷三,方某伟询问笔录、陈某丰询问笔录、赖某标询问笔录、陈某乐询问笔录、陈某甲询问笔录、林某生询问笔录”证明事实一:陈某武追打警员谢某生,相机掉在地上,谢某生拾起相机,陈某华打到谢某生后背,陈某武从谢某生手中抢走相机。

证据:“诉讼卷二,陈某武询问笔录、陈某华讯问笔录”证明事实二:陈某华把已掉在地下的相机踢开,陈某武从地上捡走相机。

陈某武从谢某生手中抢走相机或陈某武从地下拿走相机,是两种只能存在其一的事实。

应当排除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排除即承认事实一又认可事实二的情况。

两事实只能存其一,同时陈某华的行为也只能存其一,或者都不存在。

(五)不符合逻辑的证据。

补充卷,方某中询问笔录,2011年5月26日15时24分-15、50邱某波、詹某雄,大某镇镇政府。

P56方某中的询问笔录,事隔半年之久反而能回忆起以前不能记得的嫌疑人,和案发情况。

不仅与本次询问“另一个我现在记不清了”相矛盾,同时也与人的生理、记忆、逻辑相矛盾。

该证据不能作为定案证据。

(六)陈某华涉案事实认定的证据。

1、补充卷,陈某财询问笔录,2011年6月29日12时3分-13、24黄某豪、詹某雄,普宁市看守所,案审中队。

P68诉讼卷二,陈某华询问笔录,2011年2月12日4时20分-6、10陈某来、颜某清,普宁市拘留所,武警大队。

P141证明目的:陈某华是偶遇行为,没有共谋。

核心内容:“2010年11月18日上午10时许,陈某华叫我开三轮车帮他载电线到棉湖去,我开三轮车载电线在前面……看到在很多本村村民在猫毛山施工现场围堵阻挠政府工作人员修建英某山工业区中心大道,于是我和陈某华两人便停车下来看热闹……”2、诉讼卷一,普宁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2010年11月23日,普宁市公安局。

P62、65-(普)公(刑)鉴(法活检)字[2010]第588号。

证明目的:损害后果极轻徽。

核心内容:伤者谢某生所伤未构成轻微伤。

3、递交书证《悔罪书》证明目的:被告人坦白、认罪,诚心承认过错,愿意承担刑罚。

4、递交书证《赔偿和原谅》证明目的:1、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

2、被害人原谅。

三、陈某华涉案的事实。

陈某华在同辩护人会见的过程中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真心悔过,愿意承担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辩护人及于案件事实辩护如下:(一)事件起因镇政府工作失误引起。

事件的起因是因征地而起,而案发前后征地款由每亩19000 元增加为每亩29000元,可以证明镇政府工作失误在先,或者执法错误在前。

群众的违法行为应当制裁,镇政府的改进工作(19000元变为29000元)的行为应当肯定,但这同时证明案件是镇政府工作失误引发的,请予考虑先期情节。

(二)陈某华是偶遇行为,没有共谋。

2010年11月18日发生的事件,是由“老人会”组织和发起。

陈某华即不是“老人会”成员,也没有参与事前的合意,参与的过程是在整个事件的中途,因为路过(载电线去棉湖)看热闹而造成的。

陈某华不是直接招集和被招集者,没有主观合意,主观恶性很小。

(三)妨害行为简单,危害性小。

陈某华的行为只限于自本人的简单参与,没有煽动、辱骂等严重恶劣行为。

社会危害性小。

(四)损害后果极轻徽。

庭审中可以认定陈某华没有抢夺相机行为,陈某华的违法行为只限于“击打警员的后背二下”。

结合“(普)公(刑)鉴(法活检)字[2010]第5A8号:伤者谢某生所伤未构成轻微伤。

”相片“谢某生极轻的伤也不在背部,而是腰部侧面”,可以认定陈某华的行为没有造成谢某生任何实质伤害。

庭审中可以认定陈某华没有殴打警员行为,陈某华的违法行为只限于“把以丢在地下的佳能相机踢走”。

结合“普公鉴字[2011]00S8号:结论,相机价格350元。

”和陈某武抢走相机的证据。

可以认定陈某华的行为在造成实际财物损失过程中作用极低。

(五)被侵权对像不是国家公务人员。

被击打背部(抢相机)谢某生实质上不是公安机关的正式职员,而只是协警。

其身份定位是“辅助”警力,属于专业的群防群治队伍,不具有行政执法权。

其协警的特定身份应予考虑。

四、妨害公务罪的犯罪构成。

(一)本案中协警谢某生的身份可以认定嫌疑人陈某华不构成妨害公务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