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法考《刑事诉讼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A、犯罪嫌疑人甲,没有犯罪事实,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B、犯罪嫌疑人乙,犯罪情节轻微,按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C、犯罪嫌疑人丙,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D、犯罪嫌疑人丁为聋哑人,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13章>第2节>不起诉【参考答案】:A【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不起诉的适用。
《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1、2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1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按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及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属于刑法规定的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情形,但是仍需满足犯罪情节轻微的条件,检察院才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所以A 项正确。
2.缺席审判案件在判决、裁定前,被告人王某死亡的,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A、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终止审理B、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C、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审理D、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22章>第1节>缺席审判程序的案件范围【参考答案】:B【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97条第1款,被告人死亡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但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无罪,人民法院经缺席审理确认无罪的,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3.李某因故意杀人被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在交付执行前突然发现李某怀孕。
对此,负责执行的法院下列哪项做法是正确的?()A、立即撤销判处死刑的判决B、立即进行改判C、停止执行死刑并且报请高级人民法院依法改判D、停止执行死刑并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19章>第3节>死刑执行的变更【参考答案】:D【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死刑的停止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62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7日以内交付执行。
但是发现罪犯正在怀孕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停止执行死刑程序有关问题的规定》第2条的规定,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命令后、执行前,发现有《刑事诉讼法》第262条第1款、第263条第4款规定的情形的,应当暂停执行死刑,并立即将请求停止执行死刑的报告及相关材料层报最高人民法院审批。
该4.卢某妨害公务案于2016年9月21日一审宣判,并当庭送达判决书。
卢某于9月30日将上诉书交给看守所监管人员黄某,但黄某因忙于个人事务直至10月8日上班时才寄出,上诉书于10月10日寄到法院。
关于一审判决生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二29题,单选)A、一审判决于9月30日生效B、因黄某耽误上诉期间,卢某将上诉书交予黄某时,上诉期间中止C、因黄某过失耽误上诉期间,卢某可申请期间恢复D、上诉书寄到法院时一审判决尚未生效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10章>第1节>期间的计算【参考答案】:D【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判决的生效。
《刑事诉讼法》第230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刑事诉讼法》第105条规定:“期间以时、日、月计算。
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
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
”本题中上诉期间从21日的次日即22日开始计算,期间的最后一日恰逢国庆假期,因此,上诉期应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所以,8日并没5.根据《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办案期限是不能重新计算的?()A、补充侦查完毕后的审查起诉期限B、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后的侦查羁押期限C、处理当事人回避申请后的法庭审理期限D、检察院补充侦查完毕移送法院继续审理的审理期限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10章>第1节>期间的计算【参考答案】:C【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侦查羁押期限。
办案期限的重新计算,必须以明确规定为前提。
《高检规则》第382条第3款规定,补充侦查完毕移送审查起诉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不过本题的A选项不太严谨,因为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分为退回补充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只有在退回补充侦查完毕后审查起诉期限才是重新计算的。
如果是检察院自行补充侦查,那么根本不存在检察院自行补充侦查完毕后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的问题,因为检察院自行补充侦查必须在审查起诉期限内完成,依据是《高检规则》第38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中决定自行侦查的,应当6.甲省A市副市长涉嫌受贿2000万元,为保证诉讼顺利进行,拟指定甲省B市管辖。
关于本案指定管辖,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24题.单选)A、如指定B市中级法院审理,应由B市检察院侦查并提起公诉B、甲省检察院可指定B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并指定B市中级法院审理C、可由最高检察院直接指定B市检察院立案侦查D、如甲省高级法院指定B市中级法院审理,A市中级法院应将案卷材料移送B市中级法院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参考答案】:C【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指定管辖。
按照新法,受贿罪归监察机关立案调查,无法选择正确答案。
按照旧法,解析如下:《最高检规则》第18条第2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侦查中指定异地管辖,需要在异地起诉、审判的,应当在移送审查起诉前与人民法院协商指定管辖的相关事宜。
”可见,也有可能是其他检察院侦查后,通过协商确定由8市中院进行审理,而并非一定要由B市检察院侦查并提起公诉,所以A选项错误。
《刑事诉讼法》第27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
”所以B7.某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张某等共同抢劫一案作出一审判决。
张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仅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其他被告人未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未抗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构成犯罪,但张某在二审作出裁判前因病死亡。
二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该案件?()A、裁定全案终止审理,原判决自行生效B、裁定对上诉终止审理,维持一审判决C、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D、宣布对张某终止审理,对其他被告人仍应作出判决或裁定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16章>第3节>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参考答案】:D【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二审全面审查的问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33条以及《刑诉解释》第311、312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共同犯罪案件,上诉的被告人死亡,其他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仍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
死亡的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应当宣告其无罪;构成犯罪的,应当终止审理。
对其他同案被告人仍应当作出判决或者8.温某涉嫌一起重大的贩卖毒品犯罪案件,鉴定人马某出庭作证,马某因在诉讼中作证,其本人或者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以下对马某的保护等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马某因履行作证义务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就餐费,司法机关应当给予补助B、对马某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C、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马某及其近亲属D、法院不公开马某的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2节>证人【参考答案】:A【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证人作证的相关问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
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能够享受补偿的是证人,并非鉴定人,故A选项错误。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9.李某系B市出租汽车公司司机,住该市河东区。
某日晚上,美国人汤姆在河西区乘坐李某驾驶的出租车至该区吉祥大酒店,下车时将背包遗忘在车上,内有2万美元。
汤姆下车后即意识到背包遗忘在车上,于是找到李某,向其索要。
李某谎称并未见到背包,拒不交出。
该案一审管辖法院应当是哪个法院?()A、河东区人民法院B、河西区人民法院C、市中级人民法院D、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基层人民法院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地区管辖【参考答案】:B【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地域管辖。
《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10.被执行人将刑事裁判认定为赃款赃物的涉案财物用于清偿债务、转让或者设置其他权利负担,以下哪种情况人民法院不予追缴:()A、第三人明知是涉案财物而接受的B、第三人无偿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涉案财物的C、第三人通过非法债务清偿或者违法犯罪活动取得涉案财物的D、第三人善意取得涉案财物的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19章>第2节>财产刑和附带民事裁判的执行【参考答案】:D【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涉案财产的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11条第1款规定,被执行人将刑事裁判认定为赃款赃物的涉案财物用于清偿债务、转让或者设置其他权利负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追缴:(1)第三人明知是涉案财物而接受的;(2)第三人无偿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涉案财物的;(3)第三人通过非法债务清偿或者违法犯罪活动取得涉案财物的:(4)第三人通过其他恶意方式取得涉案财物的。
所以A、B、C项说法正确。
根据第11条第2款的规定,第三人善意取得涉案财物的,执行程序中不予追缴。
11.章某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因犯罪后企图逃跑被公安机关先行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