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
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
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2、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实验学时数为10学时。
安排在第二学期有关章节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开设,主要为5个演示实验。
另外争取学生动手操作的开放性实验数达到10——20个左右。
主要实验教学内容如下:
主要普通心理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一揽表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1.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2.主动性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地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3.多媒体演示教学。
六、学生学习成效考核方式
考核方案
说明:本课程考核与评价以课程目标为指导,注重学习过程考查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考核等;考核主要涉及教学过程的“考勤”、“课堂讨论”、“实验环节”、“期末考试成绩”四项。
以上考试环节和分值构成比例为相对安排,可根据国家有关专业政策和课程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七、选用教材
教材: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4版。
八、参考资料
1.付建中主编:《普通心理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奕乾等编著:《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张积家编著:《普通心理学》(第二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黄希庭主编:《普通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6.(台)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A.B.彼得罗夫斯基(前苏联)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8.D.克雷奇(美)等:《心理学纲要》(上)(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等。
修订人:苏小七
原撰写人:李国强
审定人:王旭红
2017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