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河流专题
考点一:河流的形成及其分类(内流河、外流河)
例1:读图,甲地平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
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
亿m3)。
回答:
(1
为。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
(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另
一部分盐度降低,成因为。
例2: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
回答,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对应正确的
是
A.①——地下水补给 B.②——湖泊水补给
C.③——雨水补给D.④——积雪融水补给
考点3:河流特征
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流量——降水量河流形状、流域面积
水位变化(汛期)水系形态
结冰期——气温流程
含沙量——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流向(根据等高线等判断)
流速河道(宽窄、直弯、深浅)
水系形状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态特征,主要有扇形状、树枝状、向心状、梳状和羽状。
其中向心状(刚果盆地、四川盆地)、梳状(淮河)、扇形状(海河)、树枝状(长
江、亚马孙河)
判断下列水系形状
干流、支流和水系
分水岭和流域
思考:在等高线图上分水岭表现为什么?
如何确定并计算该河的流域面积?
例3:
请分析图示河流的水文
特征。
(26分)
例4:在下图中画出河流流向。
考点4:河流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地貌、气候、植被等)
河流与地貌
(1)地貌对河流的影响(河流、河道、流域等)
如:上中游的河道:型;下游的河道:型
(2)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沉积作用: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中下游:冲积平原;入海口:三角洲平原;
侵蚀作用:峡谷、瀑布、沟壑纵横等
河流与气候
(1)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降水与气温)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等(2)河流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温差变小)、降水(增多)等
河流入海口与海水
(1)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部分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河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渔场):陆地淡水的注入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河流入海口海水污染情况:咸潮、赤潮
例5:下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其中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较小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的辨证思考:
利:带来肥袄的土壤,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
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弊:影响水质
淤塞河道、抬高河床--------易造成洪涝灾害、不利于航运
思考:修建水库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
泥沙淤积在库区,下游的含沙量减少。
库区:水位抬高、淹没耕地、诱发地质灾害、土壤盐碱化
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其他:河流与人文地理要素的关系
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旅游等
例6: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中国,近代
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往往
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右图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它
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
(1)比较图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
的区位特点。
(2)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
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
考点5: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一)开发: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水产、旅游等
▲如何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水速——地形
水量、水位变化、结冰期——气候航运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的经济
例7:分析莱茵河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航运意义河流的原因。
世界上航运价值大的河流:长江、莱
茵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等。
▲如何分析河流的水能资源?
水量——气候、流域面积;
落差——地形
例8: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
剖面图。
据此扼要说明该小区域
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在等高线图上如何确定水电站的位置?
峡谷地带——工程量小;上游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库容大;
尽量考虑集水后不淹没或少淹没村庄农田的位置。
(二)治理
洪涝(1)原因
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抬高;围湖造田。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退田还湖,陡坡退耕还林。
断流我国河流“断流”的成因类型
(1)东北封冰型断流(2)华北干旱缺水型断流(3)西北冰雪难融与干旱型断流
防治措施——统一管理、节水灌溉、跨流域调水
凌汛(冰坝阻塞河道)
河段——自南向北流的(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地区——温带和寒带冬季气温在0℃以下
时间——初冬和初春
措施——炸冰坝,阻止冰坝的形成
咸潮(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
成因:降水少是主要原因;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无序挖沙;海平面上升。
时间:多发于枯水季节、干旱时期
对策:建立预警机制;采取调水以淡压咸;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节约用水
例9: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
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6分)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6分)
(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
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10分)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3分)
*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以流域中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充分合理开发
流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兼顾河流的整治。
例10: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不同地点测得的径流变化曲线图和E 点以上流域的降水量变化曲线图
(1)E 河段的汛期在 季,补给方式主要为 。
(2)简要说明G 流量曲线较平稳的原因。
(3)若需将本流域和另一水系的M 河用运河相连,请设计一条最佳的线路,并在图中用运河符号(图例中已给出)标出。
(4)分析E 、G 两河段及流域的开发利用条件与方向,完成下表。
例1:(1)夏;冰雪融水;雨水(2)北冰洋;大西洋;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3)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
例2:C
例3:(1)流量大
①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
②流程长,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来水量大;
③流经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2)水位变化大,春汛和夏秋汛
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秋雨水次之,冬季封冻。
(3)结冰期长,有凌汛
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
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度,上游先解冻或后封冻。
(4)含沙量较小
冻土广布、自然条件恶劣,人类开采难度大,破坏小,森林覆盖率高。
例5:较大的地区是甲图所在的华北地区,原因是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季短、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较小的地区是乙图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因是雨季更长;7—8月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此时受台风影响较小。
例6:(1)A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E位于河口(长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经济发达(农业发达,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长江或河流)供水。
例7:自然原因:所流经地区大部分为平原,地势低平,水流平稳;且大部分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富,全年水量大,水位变化量小,无结冰期,植被覆盖良好,
含沙量小,全年可通航。
社会经济原因:流域内国家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量大;河口处为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也为发展航运、提高航运价值提供了有利
条件。
例8:降水较多,有(足够)汇水面积。
河流有较大的落差,(在BB`剖面线,附近)有峡谷(形成较好坝址)。
例9:(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
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例10:(1)夏高山冰雪融水
(2)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不同的河段(或支流)形成汛期的季节不一样,在季节上的交错减低了河流中下游洪水的洪峰值(3)略
(4)水能高原和山地,河谷地区热量充足粮食和啤酒花等种植业
航运平原地区,热量不足花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