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轮复习课件(讲课稿)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轮复习课件(讲课稿)
D.对父本去雄套袋,并授以母本的花粉
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D )
A.狗的长毛与白毛 B.豌豆的红花与叶腋花
C.猫的白毛与卷毛 D.柑橘的卵形叶与椭圆形叶
4. 下列各基因组成中属于杂合子的是 (B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F1的基因型及比例
AA AA︰Aa Aa AA︰2Aa︰aa Aa︰aa aa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全为隐性
■三.由子代推断亲代基因型表现型
(1)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 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基因型 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 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A.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B.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C.纯合子杂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杂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6.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原因是 (D )
A.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B.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 C.原核生物没有完善的细胞器 D.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隐性个体
乙
•
乙
基因型不同
甲
甲
基因型相同
• 遗传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本节的概念比较多,要注意联系在一起,多作比 较,可以采用如下的图解,帮助理解记忆。
随同源染色体分离
控控 制制 酶蛋 的白 合质 成合
成
随给独
机后立
组代的
合
+
雌 雄 配 子
随 配 子 遗 传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
有隐性基因的精子有( B)
A.50万个 B.100万个 C.150万个
D.200万个
六: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
(1)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 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它在生物界中比 较普遍。
(2)不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 得 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如金鱼草的花 色遗传.
定律。3、推断亲本基因型。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研究过程
一对相对 性状的杂 交实验
推理 解释
演绎 推理
实验 验证
观察和分 析基础上 提出问题
推理和想 象提出假 说
根据假说演 绎推理
实验检验演 绎推理
假说——演绎法
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 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相对性状
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茎高度
显性性状 (高)787
隐性性状 (矮)277
F2的比 2.Βιβλιοθήκη 4:1种子形状 (圆滑)5474 (皱缩)1850 2.96:1 子叶颜色 (黄色)6022 (绿色)2001 3.01:1 种皮颜色 (灰色)705 (白色)224 3.15:1
控制相对性状的的基因不是一对,而是三个或三 个以上,这样的有关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例如人类的ABO血型,是由三个基因即ⅠA、ⅠB和i控制,
ⅠA、ⅠB基因分别决定红细胞上A抗原、B抗原的存在,
它们的相互关系总结如下:
血型
基因型
抗原
显隐性关系
A
ⅠAⅠA、ⅠAi
A ⅠA对i为完全显性
B
ⅠBⅠB、ⅠBi
B ⅠB对i为完全显性
豆荚形状 (饱满)882 (不饱满)299 2.95:1 豆荚颜色 (绿色)428 (黄色)152 2.82:1
花的位置 (腋生)651 (顶生)207 3.14:1 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 的性状
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课堂练习
1.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D )
A.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 B. 测交后代出现1 ︰1的性状分离
C. F1的配子分离比为1︰1 D.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2.对下列遗传术语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P
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
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1
受精后,遗传因子恢复成对。
高茎 矮茎
DD × dd (减数分裂) D(受精) d
Dd
5、F1体细胞中,D对d有显性作用,所以表现出高茎
课堂练习
1 . 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成功地总结出 了
例1:豚鼠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1)黑 毛雌鼠甲与白毛雄鼠丙交配,甲生殖7 窝共8只黑毛豚鼠 和6只白毛豚鼠。(2)黑毛豚鼠乙与白毛豚鼠丙交配,乙 生殖7窝共生15只黑毛豚鼠。问甲乙丙三只亲鼠的基因型
解1、求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丙的基因型为bb
解2、求甲、乙、的基因型
(2)隐性纯合突破法。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往往是逆推 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 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 型做进一步的判断。
(3)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 •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 合子(Bb)。即Bb×Bb→3B_∶1bb •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 类型。即Bb×bb→1Bb∶1bb。 • ③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BB×BB或BB×Bb或BB×bb。 • ④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bb)。 即bb×bb→bb
(1)P 黑色B__× 白色bb(2)P 黑色B__×白色bb
组
组
F 黑色B__ 白色bb
F 黑色BBb
所以P甲的基因型是Bb 所以乙的基因型是BB
■四、胚胎致死 ■五、写遗传图解
例题: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
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
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
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 蕊柱头上
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高茎的花
正交 矮茎的花
矮茎的花
反交 高茎的花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 高茎 ×
(亲本)
(杂交)
问题一:为什么F1都 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
核遗传的两大定律,这与豌豆的下列那些因素有关
(
)
C
①雌雄同株,两性花
②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③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④易栽培,抗逆性强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② ③ D. ① ④
2 . 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时,必须(C
)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套袋,并授以父本的花粉
1
∶2
∶1
Aa × Aa
(2010上海:)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
有黑翅22,灰翅45,白翅24。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
1
:2
:1
AA
Aa
aa
AA× Aa
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33% B. 50% C.67 % D.100 %
不完全显性
1/2AA+1/2 Aa
答案:B
七:复等位基因 :
★1.必记的常用符号及含义:
符 号
P
F1 F2
含 亲本 子一
义
代
子 二 代
⊗× ♀
♂
父本 自 杂 母本或 交 交 雌配子 或雄配
子
★2必记的几组基本概念
相对性状: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点:同种生物、同 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不同表现 显性 隐性 杂种
等位基因
基因①型存是在表:现存型在的于内杂在合因子素的,所表有现体型细则胞是中基。因型的表现 形②式位。置表:现位型于相一同对,同基源因染型色不体一的定相相同同位;置在上相。同环境 下③,特基点因:型能相控同制,一则对表相现对型性相状同,;具在有不一同定的的环独境立下性,。 基④因分型离相的同时,间表:现减型数可第能一不次同分。裂表的现后型期是(基不因发型生与交环叉 境相互互换作时用)的。结果,简单表示如下:
玉米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 (1)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产生的后代数量较多,结论更可靠。 (3)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4)雌雄异花同株,杂交、自交均可进行。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
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好父本和母本 人工去雄: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
F (子一1代)
高茎
矮茎
显性性状:在杂种 F1代显现出来的性 状。(高茎) 隐性性状:在杂种 F1代中没有显现出 来的性状(矮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F1 高茎 (自交) ×
问题:为什么F2又出现 了矮茎、且高矮之比为 3 :1呢?
性状分离
F (子二代) 2 高茎 矮茎
3∶1
这种在杂种后 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隐 性性状的现象
A.相对性状是由等位基因控制的 B.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中一定含有显性基因 C.隐性性状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 D.杂种后代出现了不同基因型的现象称性状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