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复习 1概念
2、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 来了? 3、F2出现了性状分离,分离比又都接近于 3:1,是 不是巧合呢?如何解释?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 ——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基因型 红细胞上的 抗原
显隐性关系
I AI A,I Ai
A
IA对i为完全显性
I BI B,I Bi
B
I B对 i为完全显性
I AI B
AB
IA与IB为共显性
ii
无
隐性
如果纯合子(IAIA)A型血的人与纯合 子(IBIB)B型血的人结婚只能出生杂合子 (IAIB)AB型血的子女;
如果两个杂合子(IAIB)AB型血的人 结婚则会导致1(IAIA):2(IAIB):1 (IBIB)的比率,这样,3:1的比值就被1: 2:1的比值所代替,这是两个等位基因共 显性的结果。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的两个基因。
基
如Cc 、Rr 、Aa 。
因 类
非等位基因:控制不同 对相对性状 的两个基因。
如A与B 、c与d 与A 等。
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如 CC 。
AA Cc
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 生物的性状遗传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 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基础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内,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在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时,等位基因随着 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 两个配子中,独立 地随着配子遗传给 后代。
孟德尔遗传定律
JLSSY BYH
孟德尔
遗传学的奠基人
奥地利人, 天主神父。 主要工作: 1856-1864经过8年 的杂交试验, 1865年发表了 《植物杂交试验》 的论文。
科学选择实验材料——豌豆
?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 般都是纯种
? 具有稳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和区分 ? 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原理:
精巢
卵巢
雄配子 (精子)
雌配子 (卵子)
模拟生殖过程中,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基本概念
符号:
亲本:P 父本: 母本:♀
子代:F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杂交:× 自交:
基本概念
性状类 基因类 DD Dd dd 个体类 交配类 × ×
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 F1 显 性
状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类 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 F1 未
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 杂种的自交后代 F2 中显现不同性状的
现象
补充:显性的相对性
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⑤柱头 ⑥花柱 雌蕊⑧
⑦子房
①花冠 ②花药
雄④蕊 ③花丝
⑨花萼
⑩花托
花柄
单性花
雄花
两性花
雌 花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两性花的花粉,落
柱头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
花柱
上的过程叫做 自花传 雌蕊
粉。
子房
花药 雄蕊 花丝
豌豆花在未开放时 就已经完成了授粉, 称作 闭花授粉 ,避 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两性花: 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异花传粉: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d
d
测交后代: Dd
dd
高茎
矮茎
1:1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后代中高茎30株,矮 做
茎34 株,比例接近1:
1
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 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B
b
12
Dd 34
同源染色体: 1和2,3和4
非同源染色体: 1 和3 ,2 和4 1和4 ,2和3
等位基因: B 和b,C和c,D和d
相同基因: A和A
非等位基因: A 和B,A 和b,C和D,C和d等 A 和D,A 和d,B 和D,B和C等
共显性
F1表现型 显性性状
介于两个亲 本间的性状
两个亲本性 状同时表现
F2 表
种 类
①显性②隐性
①亲本1②中间 ①亲本1②共显 ③亲本2 ③亲本2
现 型
比 例
3:1
1:2:1
1:2:1
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同时表 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如:AB血型
血型
A B AB O
人类ABO系统血型表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 ——演绎”分析
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根据现象提出问题
严谨推理大胆想像提出假说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演绎推理
根据假说,猜想 Dd × dd 的结果
实验验证
做 证实 明?验 上对,述得推分到理离的D现d合象×理解性dd释的的结验果证,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 分离定律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P:
DD × dd
配子:
F1:
D
d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1
遗传 图谱
将F 1与矮茎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与矮 茎比例为1 :1
猜
测交:
Dd × dd
配子: D
人工异花传粉过程
去雄 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 雄蕊
套袋隔离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 粉干扰
人工授粉
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 株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 蕊柱头上
套袋隔离 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 是人工传粉所得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 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 子房里面 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形成种皮, 子房壁发育 成保护种子的种皮,由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果实。
P
×
(杂交)
亲代不管是正交还是反 交,实验结果均一样。
F1
×(自交)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F2
性状分离
787
277
3 :1
?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统计
用其他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这可见绝 非偶然,而是有规律的。
? 对实验现象的思考
1、为什么子一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 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