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一轮复习
2.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 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 是( )
解析 A选项中,当非甜和甜玉米都是纯合子时,不能判断 显隐性关系;B选项中,当其中有一个植株是杂合子时,不 能判断显隐性关系;C选项中,非甜与甜玉米杂交,若后代 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出现两种性状, 则说明非甜和甜玉米中有一个是杂合子,有一个是隐性纯合 子,此时非甜玉米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是显 性性状,若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玉米是隐性纯合 子;D选项中,若后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答案 C
1、2、3 的问题。
2. 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①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决定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决定,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决定,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
②在体细胞中,遗传
因子成对存在的(纯
高茎
矮茎
合子、杂合子) ③配子形成时,成对的
P
DD
dd
遗传因子分开,分别
在实际的测交操作过程中,得到64 株后代,高茎30,矮茎34,比例接近 1:1
[请思考] 孟德尔的演绎推理结果与实验结果分别是多少?是否吻合? 孟德尔演绎推理结果为Dd×dd→子代显隐性性状之比为1∶1,其 测交实验验证结果为34∶30,这与理论推导比例基本吻合。
得出结论——分离定律
(1)内容: ①研究对象:控制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
解析 由甲(顶生)×丁(腋生)→子代全为腋生,可推知花腋生 为显性性状,花顶生为隐性性状,且花顶生为纯合子。由甲 ×丙发生性状分离而甲×丁不发生性状分离推知丁为纯合子。 答案 B
题组三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导
5.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D、d) 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 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基因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显性
显性
显性 隐性
(4)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判断: 双亲表现正常,后代出现“患者”,则致病性状为隐性,如 图甲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白化病为隐性性状;双亲表现患 病,后代出现“正常”,则致病性状为显性,如图乙所示, 由该图可以判断多指是显性性状。
2.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定 (1)自交法:此法主要用于植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解析 因不确定亲本是否纯合,若抗病株与感病株的杂交后 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可判断显隐性关系,若抗病株与感病 株的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 误;因不确定亲本是否纯合,若抗病和感病的植株都是纯合 体,则抗病株×抗病株、感病株×感病株的后代都无性状分 离,无法判断显隐性,C、D错误。 答案 B
无性状分离 有性状分离
(2) 测交法 :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时应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 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后代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隐性纯合子
无性状分离 有性状分离
(3)单倍体育种法:此法只适用于植物。
花药
秋水仙素
杂合子
纯合子
(4)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颜色。 如果花粉有两种,且比例为1∶1,则被鉴定的亲本为 杂合子 ; 如果花粉 只有一种 ,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此法只适用于 一些特殊的植物(如水稻等)。
三年之后F3的杂合子概率为:1/23=1/8。则F3中纯合子的概率 为1-1/8=7/8(其中显性纯合子7/16,隐性纯合子7/16)。所以三
年之后,有色花植株∶白色花植株=(1/8+7/16)∶7/16=9∶7。
答案 C
8.小麦的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让杂合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并 逐代淘汰感锈病类型,F5播种后长出的植株中抗锈病纯合子所 占比例为( )
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子代表现型 推测亲代基因型
出现性状分离
③
第一种:紫花自交
①
④
第二种:紫花×红花
全为紫花 ②
DD×dd ⑤
A.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 B.①全为紫花,④的基因型为DD×Dd C.②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⑤为Dd×dd D.③的基因型为Dd×Dd,判定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 明双亲有隐性基因
4.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 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
杂交组合 甲(顶生)×乙(腋生)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101腋生,99顶生
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
甲(顶生)×丁(腋生)
全为腋生
A.顶生;甲、乙 C.顶生;丙、丁
B.腋生;甲、丁 D.腋生;甲、丙
[跟进题组]
题组一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2014·海南卷)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 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7.(2015·临沂期末)菜豆是一年生自花传粉的植物,其有色花对
白色花为显性。一株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某海岛上,该海岛
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三年之后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
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
A.3∶1
B.15∶7
C.9∶7
D.15∶9
解析 根据杂合子自交n代,其第n代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解析 对于动物而言,常采用测交方案鉴定个体的基因型, 因此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应采用测交的方法。小麦自 交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亲代若为杂合子则子代会出现性状 分离,很容易鉴别;若测交则需要人工操作,显然自交比测 交方案更好。由于纯合子自交子代性状稳定,杂合子自交子 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利用连续自交的方式,可使杂合子 比例逐渐减小,以提高水稻、小麦、豌豆等植物品种的纯合 度。要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利用不同性状的纯 合子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即显性性状。 答案 B
基因的分离定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传粉: 自花 传粉, 闭花 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 相对性状 。
1.依据现象,
相对
显性
提出问题
性状分离
高茎 不遵循融合遗传
矮茎 3∶1
由F1、F2的现象分析,提出了
A.3314
B.3614
C.3313
D.3616
解析 根据题干知 F5 尚未淘汰隐性纯合子。可先计算到 F4,然 后再分析 F4 自交产生 F5 的情况。[(24-1)/(24+1)],F4 中淘汰 掉隐性纯合子后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57,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为127。F4 自交,F5 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57+127×14=3314。
进入不同的配子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 配子 D
d
结合是随机的。基因恢
复成对
⑤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 遗传因子有遮盖作用
F1
高茎 Dd
2. 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①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决定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决定,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
隐性性状雌由雄隐配性子遗的传因结子合决是定,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
答案 A
两种自交类型的解题技巧
(1)杂合子 Aa 连续自交 n 次,不淘汰相关基因型个体,杂合 子比例为12n,纯合子比例为 1-12n,显性纯合子比例=隐 性纯合子比例=[1-12n]×12。 (2)杂合子 Aa 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 n 代后, 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22nn- +11,杂合子比例为2n+2 1。
全为隐性
(2)由子代分离比推断亲本基因型(逆推型)
后代显隐性关系 显性∶隐性=3∶1
双亲类型 都是杂合子
结合方式 Bb×Bb
显性∶隐性=1∶1
测交类型
Bb×bb
只有显性性状
BB×BB或BB×Bb 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或BB×bb
只有隐性性状 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
bb×bb
题组四 连续自交和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推算
分离规律的应用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子代基因型 AA
AA∶Aa=1∶1 Aa
AA∶Aa∶aa=1∶2∶1 Aa∶aa=1∶1 aa
子代表现型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②时间:形成 配子 时。
③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 。
④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 不同配子 中,随 配子 遗
传给后代。 (2)实质: 等位基因
随 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
图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如图表示一个基因组成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考点二 基因分离定律重点题型分析(5年7考)
3.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
杂合 纯合 显性纯
Fn
子
子
合子
所占 1 比例 2n
1-21n
11 2 2n1
隐性纯 合子 11 2 2n1
显性性
状个体
1 2
1 2n1
隐性性状
个体
1 2
1 2n1
根据上表比例,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图中a、b、c依次为 纯合子、显性(隐性)纯合子、杂合子
[自主梳理]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实验设计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 出现的性状为 显性 性状,另一性状为 隐性 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 的性状为 隐性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