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实验设计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实施方案)1 试验动物选用平均体重为6kgPIC断奶仔猪48头。
2试验时间和地点从2009年2月14日开始,实验期为28天。
3 试验设计按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原则分为4个处理组。
对照组饲喂粗蛋白质18%的饲粮,其它三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为14%、16%和17%且添加合成氨基酸的饲粮。
添加氨基酸组的饲粮,赖氨酸的含量按照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推荐值,饲粮中其它必须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例按照NRC(1998)中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
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氨基酸平衡饲粮(蛋白水平分别为14%、16%和17%)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尤其是第一周)、血清生化指标、、养分消化率、氮磷等营养素吸收量和排出量的影响。
4 试验饲粮试验开始前,采集所用饲料原料。
各原料的氨基酸含量及消化率参照“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07年18版”。
氨基酸添加比例按照NRC(1998)猪饲养标准的推荐量,以真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试验基础饲粮。
基础饲粮的原料为玉米、豆粕、米糠、小麸皮和次粉。
低蛋白质饲粮补充了合成氨基酸。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平满足、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推荐水平。
此外添加0.25%的Cr2O3作为指示剂。
基于此配制出的饲粮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酸水解,测定其中17中氨基酸含量,未能测定的色氨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单独分析其含量(具体方法见附录)。
Cr2O3含量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进行测定。
(具体测定方法见附录)。
参考以回肠真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设计5种不同IP水平的饲粮,5种饲粮的蛋白水平依次为14%、17%、20%、23%、26%。
不同饲粮之间氨基酸模式完全一致[参照NRC(98),5~10 kg阶段[1]],回肠真可消化赖氨酸占粗蛋白比例均为5%,TDlys∶TD-SAA∶TDThr∶TDTrp为100∶57∶62∶18·5。
饲粮配制时先配出26%蛋白的饲粮,然后在此基础上用玉米淀粉稀释并作调整,配出5种不同IP水平的饲粮。
日粮中蛋白质组成保持一致,用统糠调节各处理的粗纤维含量,用膨润土调节DE。
饲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饲粮配方及营养水平Table 1Formula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原料Stuff 26% 23% 20% 17% 14%玉米Corn 15.57 16.05 13.92 12.60 11.15小麦Wheat 30.00 26.50 23.00 19.00 15.60豆粕SBM 17.50 15.00 13.00 11.00 9.00膨化大豆Expanded SBM 10.00 8.80 7.80 6.60 5.40玉米蛋白粉Corn gluten meal 9.00 8.50 7.00 6.00 4.90乳清粉Whey powder 10.00 8.90 7.00 6.50 5.35 鱼粉Fish meal 4.50 4.00 3.45 2.90 2.40谷壳Rice bran- 0.60 1.20 1.84 2.48膨润土Bentonite-- 1.00 1.50 1.50CaCO30.65 0.65 0.68 0.70 0.73CaHPO40.70 0.90 1.15 1.35 1.55预混料Premix 1.00 1.00 1.00 1.00 1.00Lys.HCl 0.34 0.30 0.26 0.22 0.19Met 0.03 0.04 0.04 0.05 0.06NaCl 0.20 0.20 0.20 0.20 0.20氯化胆碱Choline.Cl 0.10 0.10 0.10 0.10 0.10 玉米淀粉Corn starch 0 8.00 19.20 28.44 38.39 合计Total 100 100 100 100 100DE(Mcal/kg) 3.44 3.44 3.44 3.44 3.44CP(%) 26.00 23.00 20.03 17.00 14.02Ca(%) 0.80 0.80 0.80 0.80 0.80TP(%) 0.64 0.62 0.60 0.58 0.56AP(%) 0.40 0.40 0.40 0.40 0.40CF(%) 2.30 2.30 2.30 2.30 2.30TDlys(%) 1.31 1.15 1.00 0.85 0.70TDSAA(%) 0.75 0.65 0.57 0.48 0.40TDThr(%) 0.82 0.72 0.62 0.53 0.44TDTrp(%) 0.24 0.21 0.19 0.16 0.13TDSAA/Tdlys 57.25 56.52 57.00 56.47 57.14TDThr/Tdlys 62.59 62.60 62.00 62.35 62.85TDTrp/Tdlys 18.32 18.26 19.00 18.82 18.575 饲养管理在试验开始前,用清水冲洗猪舍后以2%的KOH消毒,再用0.3%来苏尔稀释液喷洒消毒猪舍。
每圈设1个饲槽和1个饮水器,用红外灯供热。
仔猪自由采食、饮水,圈舍保持清洁卫生。
常规饲养管理,日喂4次,饲喂时间为8:00,12:00,16:00,20:00,每次喂料以吃后略有余料为度,仔猪自由采食饮水。
每日打扫卫生,保持圈舍和饲槽清洁卫生。
分别于正式试验开始的第1天、第8天、第15天、第22天、第29天早8:00空腹称重并记录体重,准确记录每天采食量和温湿度。
6 测定指标1.4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1.4.1生产性能采食量试验期间以圈为单位准确测定和记录每天饲料喂量,并计算试验1~14 d、15~28 d及全期各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
日增重在试验期间的第1天、第15天和第29天清晨08:00称量仔猪空腹体质量。
并计算试验1~14 d、15~28 d及全期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
料肉比根据各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与平均日增重之比来计算各个阶段的料肉比(F/G)。
饲料报酬总收入=总增重×生猪出栏价格,饲料成本=配方中各组分用量×购入价格,纯收入=总收入-饲料成本。
腹泻指数采用Kelly(1990)报道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天数共28d。
各处理组的腹泻指数为组内4圈腹泻指数的平均值,每天观察仔猪的粪便情况并评分(正常粪便为0分、暗灰色泥状粪便为1分、粥样粪便2分、水样或血便为3分),然后计算腹泻指数:腹泻指数=粪便评分之和/(每组猪头数×天数)。
腹泻指数的高低表明腹泻的轻重。
1.4腹泻指数的高低表明腹泻程度的重轻。
腹泻率=腹泻头数/总头数×100 %;腹泻频率=∑(腹泻仔猪头数×仔猪腹泻天数)/〔试验仔猪头数×正试期天数〕×100 %;腹泻指数=粪便评分之和/供试验猪总头数。
腹泻率反映发病率,腹泻频率,腹泻指数反映腹泻的严重程度,三项指标结合使用,可较为全面地反映仔猪在试验期内的腹泻状况。
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分别从各重复中选1头猪,于清晨08:00进行空腹前腔静脉采血10 mL,取3~5 mL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其余血液室温下静止1~2 h使之自然凝固,用3 000 r/min离心机离心15 min制血清,-20℃冰箱中保存备用。
1)血液蛋白指标测定总蛋白(TP)双缩脲法作比色白蛋白溴甲酚绿比色法球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白/球(A/G)白蛋白/球蛋白2)测定血清尿素氮(BUN)用脲酶-波氏比色法试剂盒再结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测定。
?????3)测定血液中的酶活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用IFCC动力法结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测定。
????、?3木糖吸收试验断奶后第6天(34日龄)晚给仔猪断水,绝食12h,第7天早从每个处理中选出5头仔猪,共计35头仔猪(来自5窝),空腹称重,按每千克体重1.0mL灌服0.1g·mL-1的木糖溶液, 2h后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置于-30℃冰柜中冷藏备测。
血清木糖测定按Trinder(1975)比色法测定。
??????养分消化率采用Cr2O3指示剂法测定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有机物(OM)和粗灰分(ASH)的消化率,Cr2O3的添加量为0.25 %。
从试验第3天开始每天每圈采取无尿液污染的新鲜粪样约50g。
每次采集的粪样按每100 g加入20 mL 10 %的硫酸,于-20℃冻存。
粪样最后于试验室用烘箱在65~70℃制成风干样,并分别将各重复的风干粪样按周混合均匀。
养分消化率的计算公式为:消化率(%)=100-(饲粮Cr2O3含量/粪中Cr2O3含量×粪中养分含量/饲粮养分含量)×100。
养分吸收量(g/d):平均日采食量(g)×饲粮养分含量×消化率;粪中养分排出量( )=饲粮养分食入量(g/d)一养分吸收量(g/d)。
1.3.2Cr2O3含量饲粮和粪中Cr2O3含量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进行测定。
仪器为TAS-98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测定条件为,Cr工作灯,波长357.9 nm,工作灯电流4.0 mA,燃气流量2.5 L/min(空气助燃)。
激发波长:384 nm,吸收波长:434 nm;停止时间:20 min;进样量:10μL。
PUN含量(血浆尿素氮)分别在试验第8天和第29天早上第1次饲喂3 h后,从每组随机选择6头仔猪,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前腔静脉采血10 mL,加肝素钠抗凝,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血样经离心制得的血浆立即加入三氯乙酸(10 %)以沉淀血浆蛋白质,再次离心 5 min后取其上清液于冰箱(-20℃)中保存备用。
血浆样品在冰水浴中解冻,PUN含量按照时玉声等(1989)的方法进行测定。
1.3.3营养素含量饲粮和粪中DM、CP、EE、OM和ASH含量的测定参照张丽英(2003)的方法。
饲粮中色氨酸含量的测定参照杨文军等(2004)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HITACHI高效液相色谱仪,FL-检测器)。
色谱条件为,分析柱: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05 mol/L的磷酸二氢钾和乙腈(95∶5);流速:1.2 mL/min;柱温:32℃;检测器激发波长:384 nm,吸收波长:434 nm;停止时间:20 min;进样量:10μL。
养分表观消化率的计算养分消化率(%)=(食入养分-粪中排出养分)/食入养分×100养分利用率(%)=(食入养分-粪中排出养分-尿中排出养分)/食入养分×100氮沉积(g/d)=食入N-粪N-尿N氮生物学价值BV(%)=沉积N/(摄入N×N表观消化率)×1006.2血清生化指标于试验第21d测定各组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用一次性注射器耳缘静脉采血10ml,室温下倾斜放置30min后,35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于-20℃保存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