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深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比较

北京、深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比较

北京、深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比较王磊磊马丽2009年10月09日14:13 来源:《法人》在我国,尚有90%的专利、版权和闲置商标还躺在实验室和办公室里“酣酣睡眠”。

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风险性,明显不同于银行习惯的有形抵押物,因此对于渴求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也总是把知识产权质押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从1999年第一例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在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忻州分行办理以来,这10年间,不少资金短缺而又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在知识产权融资路上可谓充满曲折艰辛。

或者,对于企业、银行、政府,我们不能过于苛求,但知识产权融资对全球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商业价值,值得企业努力为之,政府和银行重视之,方能营造良好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软环境。

从政府到银行,从银行到企业,在知识产权融资道路上,三方如何对决,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买卖知识产权路线图要改变政府在支持、银行在试验、企业在呐喊的局面,真正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实现买卖,势在必行最近,知易网创始人杨延超明显感觉在自己的知识产权交易网(下称“知易网”)上注册出售的数量多起来,“多的时候每天二十几个,少的话也有十几个。

”看得出来,对于这样的注册量杨延超比较满意。

“创建知易网旨在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支持版权、商标、技术等知识产权交易,并为交易提供评估、法律、资金托管、质押贷款等配套服务,通过互联网络、电子商务的形式来构建知识产权的市场,实现交易信息的全方位对接。

”杨延超告诉《法人》记者。

知识产权交易网宣言里写着这么一句话:“在我国尚有90%的专利、版权和闲置商标还躺在实验室和办公室里‘酣酣睡眠’。

我们实在需要一根哈里波特的魔法棒,去唤醒那些沉睡着的知识产权,将它们变成宝贵的财富!”“魔法棒”的说法或许有些浪漫主义,但作为打通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环节的一种新尝试,知易网的意义不仅在于唤醒“酣酣睡眠”的知识产权,甚至能在知识产权融资的破冰之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交易市场难题“叫好不叫座。

”这是众多企业评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最多的一句话,政府在支持,银行在试验,企业在呐喊,但面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诸多问题导致的风险早已不言而喻。

尽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潜力巨大,但一个关键词被推到了浪尖:风险,面对这样的一个词,银行慎之又慎。

原因很简单,评估难、变现难、风险大。

除了要看知识产权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改进性和专利收益期限的长短,专利转让时能否顺利的找到下家也是个难题。

无论是估值还是变现,这些本应由市场自发完成的任务和承担的风险一下落在了银行的肩膀上,而反观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却显然无法完成这一重任,交易方式过于单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统筹规划,交易机构定位和服务对象不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本该有的功能和作用。

无奈之下,几家试水的银行只能另辟蹊径。

为了降低违约的可能性,银行抬高了申请门槛,加大了对企业资产资金流动性、业务收入的审核高度,对贷款的用途和期限作了限制要求,比如限制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禁止资金流入证券和期货市场。

除此之外,银行还规定了授信额度,根据知识产权的评估值,一般的授信额度控制在了25%—30%左右。

这就使得大部分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被拒之门外,而融到资的企业也并不好过,低授信额让这些企业只能拿到评估值四分之一的贷款,而利息加上评估费、担保费等一系列的手续费就已经大概占了贷款总额的10%。

“从长远来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要真正落实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根本的问题要数知识产权市场缺失。

”作为北大知识产权法博士后,如何实现知识产权资本化一直以来都是杨延超最关注的问题,“面对这样薄弱的一个市场,会导致企业有技术却很难被发现,银行想放贷但缺乏有效的途径寻找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企业想借贷又跟银行对接不上等诸多问题。

”知易网的尝试“想要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这项业务,关键是要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企业和银行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易市场环境,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找到一个合理的平台,知易网也正往这个方向努力。

”杨延超告诉《法人》记者。

目前,国内从事知识产权交易的专业网站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由政府建设的平台网站,另一部分则是一些中介性质的交易网站,其中类似淘宝网这样的综合性网站也有部分交易,但绝大部分模式仅限于委托交易,且交易过程繁琐操作性不强。

对此杨延超认为,要想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健全配套机构和增强服务意识。

“更深一层说,我们希望知易网不仅能搭建一个知识产权交易的平台,更希望能通过这么一个平台进行对知识产权的经营,比如自行买入一些专利成果,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改进和深度开发,或者寻找更好的合作伙伴投资开发,实现交易、配套服务和经营增值的一体化。

”杨延超谈道。

为了使交易市场更加稳定,知易网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门的评估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由专业人员评估知识产权价值,并出具知识产权评估报告作为定价参考,交易过程中出现法律纠纷则由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并负责处理。

在一些重大项目上,知易网还会提供中介服务,为知识产权人寻找投资方或为投资人推荐合适项目。

此外,知易网还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心,可代理委托企业利用其知识产权设定担保向银行办理贷款业务。

“类似知易网这样的项目是要用心去做的,就像一个专卖店,不仅需要懂行、懂市、产品好,售后服务也很重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知易网有一个专业的动画制作队伍,负责把一些精品的项目做成简单幽默的FLASH,这样就有利于对该技术形成一个直观易懂的概念。

此外通过法律、评估、保障中心等相关服务,也极大的简化了交易过程,增强了安全保障。

”杨延超告诉《法人》记者。

政策推力要想真正优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仅仅靠知易网很难做到,这其中更需要包括政府和企业在内的多方努力,其中,如何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更是重中之重。

目前,国家知识产权的战略给予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极大鼓励,这其中也包含了知识产权担保贷款,科技部、证监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文件,鼓励知识产权担保贷款,但杨延超认为仅仅有这些政策和文件还不够,还需要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相关问题。

“目前知识产权担保质押的法律体系主要是依照《担保法》和《物权法》,但是其中包括和规定的法律问题尚不完善,很多制度都存在瑕疵,甚至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都存在问题。

当务之急是设定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典,把不同性质的问题纳入到不同的版块当中去。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汪海粟认为,政府应该出台一个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的法规,“中、外的中小企业不一样,中国相当一部分不是初创型的,而是转制或改制型的,所以对知识产权的发现机制、评价机制,和包括质押在内的实现机制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规定。

”在做好引导和协调工作的同时,要促进各类知识产权通过市场进行转化,汪海粟认为、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无形资产发现、判断和营运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培训让企业认识市场,同时对从事无形资产评估的行业机构、专业人士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化发展的互动机制,如此才能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汪海粟告诉《法人》记者。

深圳的冷门怪象全国“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实效并不乐观。

知识产权产量位居全国三甲的深圳,就遭遇了融资冷场金融危机把中小企业逼上了绝境,但是却也让知识产权这一不被看好的融资工具被翻了出来,自打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出六个知识产权局质押融资试点单位以来,全国各地从南至北、从东到西“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虽然实质效果还不是那么乐观,但是成绩还是有的,六个试点单位所在地都先后出现了所谓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首例”,北京和湖南的融资额也都过了亿。

但是在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城市中间,我们看不到深圳的身影,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地方还是少数,深圳这方面不突出很正常,但是如果了解深圳知识产权在全国的地位,就会明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深圳遇冷不太寻常。

深圳怪现象和北京相比,深圳知识产权产量还稍逊一筹,但也是稳坐全国前三甲之列。

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字对比来说明这座城市在知识产权上的成就:2009年5月份深圳专利授权量2199件,相当于湘潭市2009年前五个月专利授权总量238件的近十倍,湘潭今年五月份的专利授权量只有44件,连深圳的零头都不到(见表1)。

但是有意思的是,作为知识产权创造大市的深圳,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却远远落后于湘潭。

湘潭是最早摸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城市之一,从2004年到现在湘潭市先后向7家企业发放了4250万元贷款,而深圳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并没有独立展开。

正因为如此,湘潭市知识产权局才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年初确定的首批六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之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现和深圳工商局、质检局合并为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名落孙山”。

深圳地平线律师事务所颜林波和她的同事们一直关注着深圳知识产权质押的状况,他们为“深圳怪现象”总结了三个原因。

首先,深圳的政府行政理念是一种服务型的政府,政府更愿意主要由市场来调配资源、决定一项事务的生长或枯萎。

而在影响知识产权融资项目的众多因素中,还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起到决定作用,湖南和北京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突出成绩,正是得益于政府的推动。

比如湘潭市知识产权局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操作中要出具推荐意见,并最终盖章认可。

颜林波将第二个原因归结为深圳的银行业在盈利状况尚好的情况下,并不是很愿意吃螃蟹,信贷品种和尺度上相对保守。

深圳聚集着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同州电子、TCL、创维、宇龙、朗科等一大批效益可观的规模型企业,对于他们来说,资金上的压力并不明显,即使需要融资,他们也会考虑传统的实物抵押。

正是他们保证了深圳当地银行的效益,让它们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探索很消极。

最后一个原因是深圳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因子,尤其是中小企业比较活跃,深圳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保金等方面相对比较发达,也就是说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很多,相比其他城市的企业来说,深圳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

深圳原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向《法人》记者透露,他们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上确实没有什么动作,主要靠企业自己去操作,而且感觉企业这方面需求不是很强烈。

这印证了上述对“深圳怪现状”的分析。

中小企业的愁肠虽然深圳大企业扎堆,但是99.2%的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

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企业,手里握着有效的知识产权,却还为资金问题愁肠百结。

对这些企业来说,他们当然希望通过手里的知识产权换来资金,维持或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只是鉴于知识产权估值难、处置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它们不敢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奢望过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