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胜利
苏联红军占领柏林
苏联红军和盟军的易北河会师(4月25日)
皇一 宣九 布四 无五 条年 件八 投月 降十 五 日 裕 仁 天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 投降书!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 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1、扩张的情况:
(1)1929年4 月至1937年在卢沟桥事变前,外国垄 断资本已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日满经 济一体化”的口号下,中国东北的经济完全为日本所 控制;在关内,沦陷区的经济也完全被殖民地化。 (3)1945年抗战结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美 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国民党统治区几乎形同 美国的殖民地。
1932年8月,日本曾公开 提出“日满经济一体化”, 规定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 “南满铁道株式会杜”为统 制“满洲国”的经济支配机 构。 1933年3月,日本又公布 《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 实行经济统制。 因此“日满经济一体化” 的目的,是实现“工业日本, 原料满洲”,使东北工矿业 完全附属于日本的经济体系。
1937年7月7日,日军 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
图片来源:近代中国网
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
苏联人民最早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美国 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给予很大支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 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 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 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 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战争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 对日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
阁。
2、二战的发动及主战场
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迫 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局部的抗日战争; 1937年7 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第二 次世界大战首先在亚洲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 面开始。
1939. 9 .
德军
进攻
波兰
波
兰
英法 对德 宣战
(3)使中国的反动势力更加依靠外国垄断阶级
图片来源:世界历史论坛
(2)十月革命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 ①它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 人民的反帝斗争; ②它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 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中国革命逐步转向 新民主主义。 ③它从多方面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和世界各国人 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使中国革命 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
2、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概况
图为阿芙乐尔巡洋舰
1917年11月7日晚9点,向冬宫发起了总攻
图片来源:世界历史论坛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宣 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俄国十月革命视频 /v/b/1082 5709-1226467287.html
退出国联
对外关系
开进莱茵区
1933年希特勒 (1889-1945) 任德国总理, 开始建立法西斯 专政,1934年成 为国家元首
工农运动 矛盾激化
1931 “九•一八”
1929-1933 危机
军部 法西斯
暗杀 政变
1936 广田内阁 上台
亚洲 战争策源地
“二•二六” 1936
对 加强镇压 内
对
外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
7000多万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3)性质:
它是帝国主义两大侵 略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的 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 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 进行的不义战争。
(4)对世界的影响 促使欧洲走向衰落, 促使美国、日本作为世界 大国兴起; 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建 立了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从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及其革命运动的高 涨; 对中国来说,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 随后,日本对中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亚
非 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 俄 比利时、法国 北部和德法边 境 英法 德 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德、奥匈
(2)概况: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33个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超过15亿
C教学内容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爆发背景:
19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发达 国家开始从自由资 本主义阶段进入垄 断资本主义阶段即 帝国主义阶段,掀 起瓜分世界的高潮。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将从中国掠夺的 大量物资由大连运往日本
图片来源:近代中国网
国民党与美国签订卖国条约 为换取美国支持,1946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同美国签订《中美 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美航空条约》《中美处置租借物资协定》
图片来源:近代中国网
2、扩张的影响 (1)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第一次世 界大战
一战视频资料 /v_show/id_XMTM3MjEwOTQ4.html /v/b/25565847-1263224667.html
第二次 工业革命
无产阶级成熟
列宁主义
垄断资产阶级统治
意
德
奥
法
英
俄
世界 大战
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70―1471页。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统治的确立
20世纪30年代开 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德、意、日三个国家 的法西斯势力,为转嫁 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 危机而挑起的。
法西斯专政是在资 产阶级民主政治不能维 持资产阶级统治时才出 现的。它是金融资产阶 级的极端反动、极端沙 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 分子的公开恐怖独裁统 治。
B教学要点
基本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合 国家宣言;两极格局;三座大山;第三条道路;新民主主义
基本线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间范围和历史任务; 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局势和时代环境; 3、世界局势的演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生与结果; 4、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5、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6、中国人民所受到的日益严重的压迫和民主革命任务的新变化; 7、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形势的新发展; 8、中国社会的三种政治力量和各自的建国方案; 9、中国历史道路的最后抉择。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
苏联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 民族解放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2、维持欧洲大国军事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代替。
东欧
苏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
美
杜鲁门主义
西欧
华约
亚洲
人民民主 国家
对 峙
热 战
冷 战
马歇尔计划
北约
干涉中国革命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亚非 新兴国家 亚非会议
反帝反殖
印巴分治 新殖民主义 荷印战争
中东战争
二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美国“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 的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并且赢得了胜利。
美国教官帮助国民党训练陆军
图片来源:近代中国网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解放南京
这是二战期间苏 联最有影响力的海 报之一。它号召广 大青壮年拿起武器, 奔赴前线抗击德军 的疯狂进攻。
祖国——母亲在召唤! [苏联]
图片来源:世界历史论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2------1945)
1942 1943 1944 1945.
转折
欧洲 北非
太平洋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 诺曼底登陆 德军目的: 1942.6. 1942.10.雅尔塔会议 夺粮食 石油产地, 美军战果: 盟军战果: 包抄莫斯科 阿拉曼拉曼 意投降 击沉4艘航母 德国投降 苏军战果: 德意军队后撤 1艘巡洋舰 歼敌33万 1200公里 北非 西 西里 322架飞机波茨坦会议 开始战略反攻 北非战略转折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 中途岛 开罗会议 日本投降 德黑兰会议
(2)概况: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法西斯的主战场。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show/3Uhw5djkXDoCrz7u.html 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
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 一八”事变。 “九· 一八”事变是日本 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图为日军占领沈阳城。
欧亚 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
日
魏玛政府 无力解决
1929--1933 危机
勾结
统治阶级 要建立独裁政府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讨好军队
欺 骗
人民
国会第一大党
1933.1.上台组阁
政治一党专政
国会纵火案
经济
种族灭绝政策
国民经济军事化
法西斯说教
文化
德国
法西斯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