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勾结
统治阶级 要建立独裁政府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讨好军队
欺 骗
人民
国会第一大党
1933.1.上台组阁
政治一党专政
国会纵火案
经济
国民经济军事化
文化
法西斯说教
种族灭绝政策
德国
法西斯专政
军事
撕毁和约 扩军备战
欧 洲 战 争 策 源 地
退出国联
对外关系
开进莱茵区
工农运动 矛盾激化
1931 “九•一八”
1929-1933 危机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1)帝国主义不允许; (2)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斗争尖锐、激烈,使得 任何改良的、中间性的政治方案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3)由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他 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将从中国掠夺的 大量物资由大连运往日本
1933年3月,日本又公布《满洲国经济建设
纲要》,实行经济统制。 因此“日满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是实现 “工业日本,原料满洲”,使东北工矿业完 全附属于日本的经济体系。
国民党与美国签订卖国条约 为换取美国支持,1946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同美国签订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美航空条约》《中美处置
这是二战期间 苏联最有影响力 的海报之一。它 号召广大青壮年 拿起武器,奔赴 前线抗击德军的 疯狂进攻。
祖国——母亲在召唤! [苏联]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世 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 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和更加 现实的道路。
2、维持欧洲大国军事为中心的传统的
河南难民
2、封建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使中国的广大农民处于极端贫困的状 态。 (2)严重阻碍中国工业的发展。由于农业 生产水平低下,农村无法为中国工业的发展 提供必要的商品粮、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 场等条件。
(3)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 要支柱和中国官僚军阀推行专制政治的社会 基础。
两个中国之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命运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爆发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
正因为如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垄 断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就成为 性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的历史任务。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 建经济 封建经济的基本状况
封建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封建经济的基本状况
(1)其核心,是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时期, 在中国的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都 仍然是封建经济。) (2)它是以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把土 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借以收取地 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
正因为如此,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 彻底改革,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 项基本任务。
(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官僚资本的概念 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
什么是中国的官僚资本呢?
中国的官僚资本是由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
中国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来成为官僚资 产阶级)所掌握的资本。它和国家政权结合 在一起,并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 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因而成为买办的 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垄断了全国的 经济命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毛泽东选集》第4卷, 第1253页。
“日满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中国东北的 经济完全为日本所控制;在关内,沦陷区的 经济也完全被殖民地化。 (3)1945年抗战结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之前,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国民 党统治区几乎形同美国的殖民地。
1932年8月,日本 曾公布《满洲经济 统制根本策案》, 提出“日满经济一 体化”,规定日本 关东军司令部和 “南满铁道株式会 杜”为统制“满洲 国”的经济支配机 构。
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 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 本主义得到 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 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
其建国方案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建国方案: 在工 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进行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 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 国。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中国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受的阻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1、中国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受的阻碍 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
生产关系的束缚;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二、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很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 本所占比重大。
2、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是祸国殃民、毁国害民的方案,它最终 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 3、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逐步地获得 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 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代替。
思考:二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 革命的影响?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1、扩张的情况:
(1)1929年4 月至1937年在卢 沟桥事变前,外国垄断资本已牢 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
军部 法西斯
暗杀 政变
1936 广田内阁 上台
亚洲 战争策源地
“二•二六” 1936
对 加强镇压 内
对 制定

扩军备战
基本国策
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
南京大屠杀
马占山:打响了 抗日第一枪
敌后根据地军 民在公路、村 口、家门口到
请积极购买债券!
[美国]
这是一幅极具温馨生活情趣的 海报,画中是一所普通美国人 的家。一群孩子在快乐地玩耍 着,一个手提行囊的士兵来到 门前,母亲兴奋地张开双臂, 恨不能立刻把儿子拥入怀中, 父亲也惊喜地从门中走出来。 海报告诉每个美国人:为了千 千万万家庭的尽早团聚,请积 极购买债券。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翻 天 覆 地 的 三 十 年
中国所处的 时代和国际 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三座大山”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的重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2、扩张的影响 (1)严重阻碍了中国民 族工商业的发展 (2)严重阻碍了农业的 发展 (3)使中国的反动势力更 加依靠外国垄断阶级
这是排队等待施粥的沈阳贫民。 日本统治时期的东北人民挣扎在饥饿线上。
正确认识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观目的的重要性
它关系到能否科学地揭示帝国主义的本 质及其对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作用,从而关 系到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能否坚定不移地 高举反帝斗争的旗帜,并制定出适当的反 帝斗争策略,以为人民指明反帝斗争的目 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 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与之相反,它们是要 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 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使中国步入 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 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先烈为此而抱终天 之恨。” ——毛泽东
第一、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
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 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 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经济有千丝 万缕的联系。
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掀起
瓜分世界的高潮。
第二次 工业革命
无产阶级成熟
列宁主义
垄断资产阶级统治






世界 大战

非 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 俄 德、奥匈 (同盟国) 比利时、法国 北部和德法边 境 英法(协约国) 德
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2)概况: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特点:
民族资产阶级分左翼、右翼两部分 *受压迫的时候会起来进行革命 *自己的利益受损害时候会反对革命
民族资产阶 级具有两重性, 是革命的力量 之一
1946年,民盟主席张澜拒绝参加伪国大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而进行的不义战。
(4)对世界的影响
促使欧洲走向衰落; 促使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兴起; 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的新的 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从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及其革命运动的高涨; 对中国来说,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随后,日 本对中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