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管道系统(完整)

给水管道系统(完整)


1.4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功能、特点
功能 水量输送:即实现一定水量的位置迁移,满足用水和排水的地点
要求; 水量调节:即采用贮水措施解决供水、用水与排水的水量不平均
问题。 水压调节:即采用加压和减压措施调节水的压力,满足水输送、
使用和排放的能量要求。
特点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具有一般网络系统的特点,即分散性(覆
“最高日最高时的叠加” 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 污水管道 讨论: 用这种流量设计泵站与污水厂是否经济?
1.3.2 给水排水系统水质关系
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主要以各组成部分的水质标 准和变化过程来体现。
作为城镇给水水源,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 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生活饮用水必须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 范要求,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必须达到有关行业水质 标准或用户特定的水质要求
盖整个用水区域)、连通性(各部分之间的水量、水压和水质紧 密关联且相互作用)、传输性(水量输送、能量传递)、扩展性 (可以向内部或外部扩展,一般分多次建成)等。隐蔽性强、外 部干扰因素多、容易发生事故、基建投资费用大、扩建改建频繁、 运行管理复杂等。
1.5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组成、类型与体制 1.5.1 给水管道系统-组成
合 流 制
直 排 式
管道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排出口, 混合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我国许多老城 市的旧城区大多采用的是这种排水体制。


溢流井
截流管

污水厂
截 流 式 在沿河的岸边铺设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
干管上设置溢流井,并在下游设置污水处理厂。
晴天和初降雨 时污水
污水处理厂
排入水体或再 利用
二泵设计流量
1)管网中无流量调节设施 Q二泵=Qh ●任何时刻供水量等于用水量; ●使用大小搭配的多台水泵来适应用水量的变化; ●泵站管理,可根据管网的压力来切换水泵 2)管网有流量调节设施 Q二泵=QⅡmax ● 每小时供水量可以不等于用水量,但24h总供水量等 于总用水量用水量; ● 二级泵站的工作是按照设计供水曲线进行,设计供 水曲线是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拟定的,供水曲线尽量 接近于用水曲线,且分级数不宜超过三级;有利于选 泵及水泵的合理搭配,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河 流
1 - 取水构筑物; 2 - 一级泵站; 3 - 水处理构筑物; 4 - 清水池; 5 - 二级泵站; 6 - 输水管; 7 - 管网; 8 - 调节构筑物
* 不是固定不变的
老沈阳遗迹:中山水源水塔 (千代田公园给水塔)

1.3 给水系统布置类型


数 目单
2
1
水 源 与、
3 1



统一给水系统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参考资料-(2)科技期刊
中国给水排水 给水排水 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河流
布置在城市一侧的
情况
城市规划和布局的影响 水源的影响 地形的影响
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要求,最少投资,最高保证
2 设计用水量
给水系统设计的基础 给水系统建成投产时所能达到的日最大供水能力Qd 组成:
综合生活用水Q1(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Q2和工作人员生活\淋浴用水Q3 消防用水Q4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Q5 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Q6 Qd=Q1+Q2+Q3+Q5+Q6 Q4?
2.1 用水量定额(标准)
Q1 调查表 2-1 Q2 产值、产量
Q3 一般车间25L/人.班 淋浴60 40 附录
Q4 附录3
热车间35L/人.班
Q5 街道洒水量采用1~1.5L/(㎡·次),洒水次数按
气候条件以2~3次/d计。 浇洒绿地用水量采用1~2L/(㎡·d)。
Q6 15%-25%Qd
综合生 活用水
变化系数主要是日变化系数与时变化系数。 日变化系数Kd=年最高日用水量/年平均日用水量(经 验值为1.1~1.5,小城镇适当加大); 时变化系数Kd=日最高时用水量/日平均时用水量(经 验值为1.3~1.6,小城镇适当加大)。










1-取水构筑物; 2-一级泵站; 3-水处理构筑物; 4-清水池; 5-二级泵站; 6-输水管; 7-管网; 8-水塔
占 最
6
高5
日 用
4
5% 4.17%
水 3 2.78%
量 的
2
百1

比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 间
城市用水量变化曲线
城市用水量受人们作息的影响,总在不断变化中,用水 量指标作为平均值,不能作为单项工程的设计水量,因此 详规需要了解用水量逐日逐时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规律通 常用变化系数和时变化曲线来表示。
高区用水

联 管理方便,供水安全


增加输水管长度和造 价
适合城区沿河岸发展 而宽度较小或水源靠
河流
近高压区时
高低两区用水均由 低压泵站供给,高 区用水再由高区泵 站加压
减少了输水管道的

重复建设,泵站扬

程较小,压力小

泵站多,管理复杂

城区垂直于等高线
方向延伸,供水区
域狭长、地形起伏
不大、水厂又集中
废水排放,其水质要求应按照国家废水排放水质 标准及废水排放受纳水体的承受能力确定
1.3.3 给水排水系统水压关系
给水排水整个过程都与能量有关 在给水系统中 : ◇ 全重力供水 ◇ 一级加压供水 (当水厂地势较高 、水源地 势较高 、原水水质较好 ) ◇ 二级加压供水 ◇ 多级加压供水 (长距离输水) 在排水系统中 : ◇ 一般靠地形高差按重力输水
给水管道系统
课程学习要求及考核方式
学习方法:课堂讲授 + 课后练习 成绩评定: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作业+
出席到课率)+ 期终考试成绩
参考资料-(1)书籍
严熙世,刘遂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严熙世,赵洪宾. 《给水管网理论与计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给排水设计手册》3,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分 流 制
半 分 流 制
主干管 溢流井 污水厂
可以更好地保护水环境,但工程费用较大, 目前使用不多。
适用于污染较严重地区。
1.5.5 排水体制的选择
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
合流制好于分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 分流制
投资成本 管道 水厂 泵站
系统管理 管道内的沉积 水厂的管理 ➢ 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宜采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

流 制完
全 分 流 制
污水厂
比较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但对城市管渠的 一次性投资较大。
适用于新建城市。

流 制不
完 全 分 流 制
污水厂
初建城镇和小区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解决污水
的排放问题,待城镇进一步发展后,再建雨水排水系统,
完成完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
这样可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的逐步发展。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参考资料-(3)专业网站
(给排水在线) /(中国水网)
河流
1-取水系统;2-给水处理系统;3-给水管道系统; 4-排水管道系统;5-污水处理系统;6-污水排放系统
➢ 老城镇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 在干旱少雨地区;或街道较窄地下设施较多的地区,
也可考虑采用合流制。
2 管道工程规划
2.1 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
2.1.1 给水管网布置原则与形式
给水管网布置原则
(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布置 (2)主次明确 (3)尽量缩短管线长度 (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关系-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5)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环状网 (6)尽量少拆迁,少占农田 (7)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8)远近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
1.5.4 排水管道系统-体制
排水系统的体制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 方式,简称排水体制(制度)。
它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 所谓合流制是指用同一种管渠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所谓分流制是指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 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
给水管网系统一般是由输水管(渠)、配 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泵站、减压阀)及 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 等构成。

1.5.2 给水管道系统-类型


数 目单
2
1
水 源 与、
3 1



统一给水管网

分质给水管网



3

2
1


6
4
5
1
3
2
4 6
5
分区给水管网


河流


并 联 分 区
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的
要求,由同一管网供给

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

到用户
统 构
建设费用低

管理简单


没能充分体现节约用水
中小城镇、开发区,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