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复测方案(DIK44+864.58~DIK53+640) 编写:复核:批准: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二零一三年三月目录1. 概述 (1)2. 复测技术依据 (1)3. 已有成果资料 (2)4. 精测网复测内容及精度要求 (2)4.1复测工作内容 (2)4.2复测精度总体控制 (3)4.3复测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4)5. 外业观测的实施 (5)5.1高程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6)5.2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7)6. 精测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 (9)6.1 高程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9)6.2 平面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10)7. 问题处理与复测评判 (12)7.1 CP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2)7.2 CPI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3)7.3 三等水准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4)8. 复测应提交的成果和资料 (14)9. 附件 (15)1.概述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位于辽东半岛、黄海之滨,线路总体走向呈西南~东北向,西起大连市甘井子区,东至普兰店市的登沙河镇西侧,途经大连市的金州区与保税区。
线路自哈大客运专线新大连站站外(DK19+453.07)引出,上跨后盐立交桥,经陆港物流园区,下钻在建哈大客运专线同时上跨沈大高速公路,在既有金州站小里程咽喉区附近折向东北,于既有金州车场的北侧并行车场前行,在既有金州站的北侧设置金州客场,随后铁路跨过既有哈大线、以隧道形式经过红塔工业区、下钻既有哈大线,于刘半沟附近设置广宁寺站,随后铁路继续东行跨过丹大高速公路、登沙河,我项目部施工区段DIK44+864~DIK53+640,线路全长8.776km。
本项目部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分为高程和平面两部分。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所交高程控制网为三等水准网,所交平面控制网分为基础控制网(CPI)和线路控制网(CPII),精度分别为铁路三等和四等GPS网。
按要求,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开工前需对管段工程范围内所有的高程控制点和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
高程控制网复测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CPI平面控制网复测按铁路三等GPS网要求进行、CPII 平面控制网复测(包括联测的CPI平面控制网点)按铁路四等GPS网要求进行。
为确保本段范围内精测网与相邻段精测网在高程和平面上衔接的平顺性,本段精测网复测还需联测相邻标段范围内的CPI平面控制点、CPII平面控制点和三等水准点。
2.复测技术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J1008-2010);(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5)新建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及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精密控制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
3.已有成果资料可供本部精测网交桩复测参照的设计成果资料(由铁三院提供)有:《新建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及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精密控制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新建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及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控制点点之记》,已有成果资料满足本次精测网复测的需要。
根据已有成果资料和精测网应该遵循的“三网合一”的原则,本部精测网交桩复测应采用与铁三院建网时相同的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椭球参数为:长半轴a=6378137,扁率f=298.257222101),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为121.734722222222°,投影面大地高为40m。
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4.精测网复测内容及精度要求4.1复测工作内容本次复测工作内容为: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范围内CPI、CPII控制点复测和三等水准控制点复测,包括与相邻标段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具体为:CPI 控制网复测(包括联测相邻十一局共用点CPI5039、CPI5040及相邻二十一局六公司共用点CPI5030、CPI5031);CPII 控制网复测(包括联测本段范围内所有CPI 控制点);三等水准控制点复测(包括联测相邻十一局共用点CPI5039及相邻二十一局六公司共用点CPI5031)。
4.2复测精度总体控制根据规范要求,本次控制网复测按以下精度施测:➢ 平面基础控制网CPI 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中GPS 网三等精度要求进行;➢ 平面线路控制网CPII 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中GPS 网四等精度要求进行;➢ 高程控制网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
平面控制网的复测精度控制按:CPI 点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100000,最弱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CPII 点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最弱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2″的要求进行。
高程系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控制网复测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复测相邻水准点间的高差。
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Δ。
M Δ应满足三等水准的规定,小于或等于3mm 。
M Δ按下列公式计算:][41Ln M ∆∆=∆ 式中:Δ ——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 —— 测段长(km ); n —— 测段数。
除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Δ)检查外,本次水准复测还须满足如下表所示“往返测高差较差限差、高差闭合差限差以及和原有高差成果的较差限差”的要求。
4.3复测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4.3.1 平面控制网复测技术要求GPS接收机测量获取的基线必须满足下表规定的精度指标。
a—接收机固定误差(mm);b—接收机比例误差系数。
GPS外业观测指标:4.3.2三等水准复测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线路的具体技术标准:三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标准三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三等水准数据取位5.外业观测的实施交接桩后对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范围内的精测网现场熟悉,为方便现场测量作业,本次交桩复测的外业工作由中铁二十一局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实施。
复测开始前,首先对管段内控制网点进行现场勘查工作,全面检查点位埋设和标志的完好性,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实施外业数据采集工作。
参与本次复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计划9人。
参加本次复测的主要技术人员如下(人员资质证书见附件):本次复测的观测仪器如下(仪器检定证书见附件):5.1高程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本次水准复测涉及11个CPⅠ点,7个CPⅡ点。
高程观测拟投入1台电子水准仪,需要往返20余公里,计划10天完成本次水准复测任务。
水准测量工作实施应在气象条件变化稳定时进行观测。
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水准路线一般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以减弱前后视折光误差的影响。
若与高压输电线或地下电缆平行,则使水准路线在输电线或电缆50m以外进行测量,以避免电磁场对水准测量的影响。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观测过程中为了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必须使用5kg及以上重量的尺垫作为转点使用,并且要在每次观测前压实尺垫。
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水准测量观测过程中,在一个连续的起闭于水准点的水准线路观测过程中,且严禁冲压、碰动尺垫,否则必须重测起闭于水准点的整条水准线路。
水准测量前、后需检查与校正i角,保证i角绝对值在作业过程中小于等于20″。
水准测量必须采用与水准仪配套的铟钢水准标尺,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测量时应保证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减少仪器i角对高差观测的影响,前后视距差须满足规范要求。
三等水准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并尽量沿同一条路线进行。
观测顺序按后—前—前—后进行观测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的自动记录功能进行水准测量记录,杜绝记录错误。
5.2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本次复测需观测的11个CPI点9个CPII点,复测拟投入7台双频GPS 接收机,计划5天完成本次平面控制网复测工作。
5.2.1基线组网观测方案设计依据规范关于网型和连接数的要求,对本次GPS平面控制网的复测进行基线组网观测的方案设计,并在实际外业观测和内业基线的数据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执行。
GPS平面控制网复测的构网原则与铁三院的构网方式相同,采用边联式构网,控制网以大地四边形和三角形为基本图形组成带状网。
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时,对CPI点、CPII点进行独立构网观测。
在CPII控制网复测时,需联测所有与CPII相邻的CPI控制点。
5.2.2 GPS测量规程实际外业测量必须遵循基线组网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并在GPS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置GPS外业观测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GPS测量需要遵循的操作要点有:➢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开始同步观测。
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他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后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经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项连接正确,接收机预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收机开始测量。
➢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天线高丈量必须按接收机使用规定,从天线相位中心标志处丈量至地面点位标志,丈量的天线高是垂高还是斜高必须在记录手薄上清楚标明,且无论是垂高还是斜高,直接丈量距离的误差在前后2次丈量中必须小于等于2mm,方取两次直接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距离丈量的结果。
➢不同时段的观测间隔期间必须重新进行天线安置基座的整平、对中操作,并重新丈量仪器高。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记录完整地在手簿上。
同时严密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汇报和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接收设备预置参数,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
➢静置和观测期间应防止仪器震动,不得移动仪器,要防止人员或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
➢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