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植草地养鸡方法

种植草地养鸡方法

种植草地养鸡方法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由过去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饮食结构对肉、蛋、奶的需求不断提高,林下种草养鸡生产的鸡肉质好,风味佳,符合现代人要求的无公害食品标准。

鸡能有效防治树林害虫,节约了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其产生的粪便可为树林和牧草生长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形成了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

金湖县林地较多,近几年在林间种草养鸡的人越来越多,现将该技术归纳如下。

1 牧草与鸡种选择林草立体群落结合可以达到地上光能高效利用、地下土壤养分充分吸收的目的,幼林期种植牧草,既可避免土地浪费,防止水土流失,又可收获牧草[1]。

牧草以多年生为好,避免每年播种,同时要求分枝分蘖多,再生性强,适应性强,适口性好。

适用草种有豆科的白三叶、苜蓿,禾本科的鸭茅、无芒雀麦、黑麦草、早熟禾等。

所选择的鸡苗应考虑下列因素:一是生产性能。

可考虑选择肉鸡、蛋鸡、杂交鸡。

二是羽毛与市场要求。

市场销售要求毛色好,工厂化集中屠宰不要求毛色。

三是风味与嫩度。

四是适应性。

五是鸡苗价格。

六是鸡苗运输的远近。

目前,所选择的鸡种多为地方优质杂交鸡。

2 育雏
1~28 日龄(夏天25 日龄,冬天30 日龄)为育雏阶段,此阶段采取集中育雏,使用全价饲料,采用平养或网上平养方式[2]。

一是育雏舍及器具的准备与消毒。

育雏舍要求保温、干燥、通风、光照适宜,无漏风、漏雨、鼠洞。

保温设备、食槽、饮水器要准备齐全。

然后将育雏舍和器具冲洗干净,干燥后,用10%~20%的石灰乳刷拭墙壁和地面,
再用碱水、来苏儿或百毒杀等消毒药物喷洒,最后紧闭门窗,用高锰酸钾10 g/m2,福尔马林20 mL/m2 对育雏舍和保温设备及垫料等进行熏蒸消毒24 h,第2 天打开门窗排出污浊空气,即可升温待用。

二是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雏鸡对温度很敏感,不同日龄的雏鸡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因此育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供温方式有烟道、煤炉、远红外线灯(管、板)、电热板等,育雏室的温度比育雏器温度低8~10℃为宜,温湿度的测量可用干湿球温度计。

育雏室温度应以温度计在距地面高1.2 m 处测量值为准,第1 周要求24 ℃以上,以后逐日下降。

育雏器的温度则以鸡背平行或距地面5 cm 高处测量值为准,第1 周33~35 ℃,以后每周下降3 ℃,直至与室温相同。

看鸡施温,鸡只在休息或活动呈分散状态即满天星“状为合适。

在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以防因保温而导致鸡舍内空气污浊而诱发疾病。

三是适时饮水和开食。

雏鸡出壳后12~24 h,有啄食现象即可开食,开食前2~3 h,先用3%~5%葡萄糖水饮用,2~8 日龄在水中加入防白痢药物。

开食料可用雏鸡全价料、玉米粉等,少喂勤添。

四是饲料和饲养方式的选择。

饲料应根据日龄选择和配制优质全价料,以满足雏鸡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在育雏过程中要注意饲料供应的均衡和稳定,更换饲料时要逐渐更换,至少用3 d 时间过渡。

前期料与后期料的更换比例为第1 天3∶1 和3∶2,第2 天各1∶1,第3 天1∶3 和2∶3,第4 天可全部喂后期料,避免因换料而产生应激,影响采食和生长。

饲养方式可采取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等。

地面平养要求为水泥防潮地面;垫料要求干燥、清洁、不发霉,可用木屑、玉米秆、稻草等,长度3~5 cm 为宜。

育雏中后期要常换垫料,以减少鸡白痢、球虫病等的危害。

五是免疫程序与疾病防治。

免疫及疾病防治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的
重要环节。

在使用疫苗时,应特别注意疫苗种类、批号、生产日期、使用说明及储运方法,同时要注意疫苗质量和使用剂量。

雏育期免疫参考程序:1 日龄皮注马立克氏疫苗;5~7 日龄用新支二联(ND+H120+J9)点眼、滴鼻,首免;12~14 日龄用法氏囊(IBD)点眼、滴鼻;20~22 日龄用新支二联(ND+H52+J9)点眼、滴鼻,二免。

对于鸡白痢、球虫病等常见多发病,则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净化环境,同时注意交叉和联合用药。

3 育成育成饲养,时间一般为30~100 日龄,方式为林下规模化人工种草放牧散养,每群300~500 只为宜[3]。

育成阶段为散养,是林下种草养鸡(也叫林下生态鸡)的特点。

以优质牧草、草籽和昆虫等作为部分饲料来源;加之饲养环境好,鸡的活动多,疾病少,生产出的鸡肉品质安全无公害、鲜嫩、风味好而深受欢迎[4]。

一是场地的选择。

宜选择环境好、无污染源、隔离条件好、饲料和鸡产品进出运输方便的果园、经济林和疏林地。

放牧鸡舍仅供鸡群夜晚休息和恶劣天气使用,因此修建应简易,易于随时搬迁。

放牧草地的建植应考虑鸡的食性、耐践踏和持久性,可采用豆科牧草60%,禾本科牧草40%的混播方式,适宜的豆科牧草有三叶草、紫花苜蓿、百脉根,禾本科牧草有黑麦草等。

播种量豆科牧草8 kg/hm2,禾本科5 kg/hm2。

二是放牧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

为保证鸡既有充足的牧草采食和宽敞的牧地活动,降低养殖成本,又避免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损坏和土壤板结,适宜的密度为300~400 只/hm2。

鸡舍密度为15 只/m2,以每群300~500 只为宜。

三是草地的管理与利用。

当牧草覆盖率达到90%,牧个小区,5~7 d 换1 个小区,20~30 d 轮牧1 次,轮牧时不能驱赶鸡群,应采取诱导方式将鸡引诱到放牧地点。

每出栏1批鸡要搬迁1 次,避免草地环境中病原微
生物的增殖导致鸡群发病增加;同时利于草地对鸡粪的吸收,增强草地保养和恢复,及时补种牧草,以利再次使用。

四是补饲方法及饲料。

补饲的精料以无公害的浓缩料配合当地所产玉米、细糠、农副产品等。

放牧时每天早、中、晚补饲3 次,30~70 日龄每天按日粮50%~60%补饲精料。

早、晚补饲精料的40%,让鸡产生饥饿感,到牧地觅食活动,以利鸡肉品质风味的提高;晚上补饲精料的60%,以利鸡的生长发育;出栏前30 d 左右补足精料,以保证出栏重量。

牧地周围环境应禁止喷洒农药,防止鸡中毒。

防止野兽及其他动物的侵害。

补饲时定时、定量、定声音,让鸡形成条件反射,到预定地点补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