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本讲内容一、自我意识概述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三、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认识你自已!←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为什么要活着?←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面对着这些千百年来哲人思想家不断追寻的问题,你是否感到困惑、无助?←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的唯一意义在于活出真我,并完成那充满各种潜能的明天的我。
——R.L.史蒂文生←一、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内涵(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三)自我意识在人才发展中的作用←(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
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体型、健康状况等)、心理状况(性格、气质、能力、兴趣、意志品质等)及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
← 2.自我意识的结构(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即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发展时期。
←2、对自我的评价(社会自我):4岁—青春期←产生自己动手的愿望,并对自身的行为作出评价,如“我会唱歌”、“我会……”,关注他人评价,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3、对自我的了解(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15岁左右:外在的关注——内在的关注←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热衷于内心世界的探索,这时倾向于去找自己的偶像或榜样←埃里克森的心理成长理论:埃里克森生于1902年,是一位受到弗洛伊德思想极大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人类发展理论家,但由于他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故人们叫他“新弗络伊德主义者”。
埃里克森在《童年与社会》中,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8个阶段,他认为在每个阶段中,个人都会遭到心理成长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认同危机”,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的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对这种危机可以有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如果在每个阶段中,个人能成功地解决所遇到的社会化问题,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否则就会做出消极的反应,并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
他因此认为,一个稳定的自我认同来自于对这些危机的积极解决。
←埃里克森的8个认同危机←(三)自我意识在人才发展中的作用1.自我意识影响心理健康2.自我意识影响着个体的期望水平3. 自我意识的控制、调节作用4. 良好的自我意识促使个体不断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四)怎样才能获得健康的自我形象支柱一:归属感。
知道自己被爱,感到被接受,因而有安全感。
支柱二:价值感。
知道自己有价值,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
支柱三:感到有能力、有信心。
不管什么事情都能做到,能够有所贡献。
←破坏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及调适←(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1、自我意识的分化✓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理想我”和“现实我”2、自我意识的矛盾(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2)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4)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3、自我意识的统一(1)自我同一性✓主体我和客观我的统一✓自我与客观环境的统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督的和谐统一。
(2)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2、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3、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4、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5、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级差异←(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及调适方法1、过度自卑2、过度自我认同3、自我中心4、苛求完美←1、过度自卑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
这类人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的长处,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或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
←【自卑的主要表现】←自我评价低←超概括化和泛化←过分敏感、多疑←消极地看待问题,遇事习惯往坏处想←意志消沉←自我掩饰←不愿意改变,难以接受新事物自卑调适方法1. 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
2.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找优点、重温成功的经历、找他人评价、找例外)。
3.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现4.找到成功的突破口。
(从容易成功的事情做起,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成功的感受,恢复自信心)5.制定行动计划,保证行动成功。
←每位同学按下表写出未完成语句。
4人一组每人在小组中读出自己所写内容。
当有同学在分享时,请认真聆听,思考哪些与我所写相同,哪些不同,为什么?←2、过度自我认同(1)自我扩张、高估自我,对自己的肯定评价有过之而无不及。
放大自己的长处,缩小他人的短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2)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易骄傲,常对自己提出过高要求,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义务而导致失败。
调适方法1.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不断完善2.要看到他人的长处,欣赏他人的独特性3.多与他人交往,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和认真对待来自他人的反馈意见←3、自我中心✓凡事从自我出发,只关心自己,一是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盛气凌人,好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他们不易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易遭挫折。
调适方法1.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重视自己也不贬抑他人,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人、集体结合起来,走出自我的小天地。
2.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估自己,多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感受、关心他人。
(1)追求完美的大学生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期望自己完美无缺,却不顾自己的实际状况。
(2)对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过分看重,总对自己不满意,严重地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自信。
调适方法(1)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人不能十全十美,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
(2)有正确的评价参照体系和立足点,按照自己的实际评定自己的价值。
(3)制定合理的目标,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4)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欣赏自己的独特性。
(故事:无需完美)←三、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一)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二)正确认识自我(三)积极悦纳自我(四)有效控制自我(五)不断超越自我←(一)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1、一个自我肯定、自我统合的人;2、一个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协调一致的人;3、一个独立的,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的人;4、一个主动发展自我、且自我具有灵活性的人;5、一个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人。
←(二)正确认识自我韩乔窗口理论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Jone)和哈里(Hary)提出了关于人自我认知的窗口理论,称为乔韩窗口理论。
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选择与判断中认识自我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认识自我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
从我与己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
互动教学:人生的最后时刻←目的:探索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操作:活动情境:由于某种原因,现在我们每个人只剩下最后一天的寿命,也就是我们只有24小时可以利用。
如果每人身体正常,可自由思考与行动,你会如何使用这仅剩的24小时?每个人认真思考后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自我的探索与他人分享,使团体成员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
目的:探讨并澄清价值观,以及通过交流认清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情境:地球上发生了核战争,人类将要毁灭。
但是,一位科学家发明了一个特别的核保护装置。
如果谁能进入其中,谁就能生存下去。
现在有10个人,但是核保护装置里的水、食品、空间有限,只能容纳7个人。
也就是说,人类只有7个人生存下去。
请你决定谁应该活下去,谁只能面对死亡,为什么?并排出先后次序。
A. 小学老师B. 小学老师怀孕着的妻子C. 职业棒球运动员D. 12岁少女E. 外国游客F .优秀的警官G. 年长的心理医生H. 流行男歌手I. 著名小说家J. 慢性病住院患者这个活动包括着丰富的寓意,充分体现了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或理想。
讨论并不求得一致的结论,真正的目的在于讨论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及他人的价值观,并通过他人的启发,调整自己的认识,认清生活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三)积极悦纳自我养成接纳自我的好习惯:1.不要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如:我笨、我无能。
2.不要将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
记住:你是独特的,欣赏这种独特之处,学会欣赏这种差别。
3.人人都有他人所不知的问题和弱点,即使最自信的人,也有感到不安全的方面。
4.与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享受人生的朋友交往。
5.笑口常开,培养幽默的性格。
←(四)有效控制自我✓设定积极而又可行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会成功。
✓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留一点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
✓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
←(五)不断超越自我我是……我是(我所具有的两种品格)我好奇(我所好奇的事情)我听见(一种想像的声音)我看见(一种想像的景象)我愿(一个现在的愿望)我是(重复本诗的第一行)我假设(我想假设的事情)我感到(一种想像的感觉)我触到(一种想像的触觉)我担心(令你烦心的事情)我哭泣(令我悲伤的事情)我是(重复本诗的第一行)我明白(我认定为真的事情)我说(我相信的事情)我梦想(我梦想的事情)我试图(我真正想努力去做的事情)我希望(我真正希望去做的事情)我是(重复本诗的第一行)思考题1、怎样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心?2、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势与限制,提出完善自我的打算。
阅读参考书目: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2、马建青. 大学生心理卫生.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3、韦彦凌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4、赵鸣九.大学生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