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骨与关节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方案
骨与关节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方案
韧带:均为低信号,不能与皮质区分。
正常影像表现
二、软组织正常影像表现
包括肌肉、血管、神经、关节囊、关节软骨等
X线检查由于其缺乏自然对比而不能显示各自组织结构, 或仅可通过低密度脂肪组织观察到肌肉间轮廓
CT在软组织窗由于低密度脂肪组织衬托下可清楚显示肌肉、 肌腱和软骨
MRI上,肌腱、韧带、纤维软骨和空气均呈低信号;肌肉 和透明软骨呈中等偏低信号;可清楚显示椎管内软组织
骨化中心不断扩大,完成骨的发育。
A.间充质中细胞集聚:骨原细胞分化
B.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类骨基质形 成,类骨基质钙化形成骨
C.骨膜发生,血管进入
D.进一步骨化;破骨细胞与骨的改建
膜 性 骨
发 生 简
图
软骨化骨示意图
骨的发育
骨的生长
骨的发育过程就是成骨和破骨过程 骨骼在成骨细胞的成骨过程中不断增大,同时通
征象显示不似X线、CT、MRI清楚
核素骨显像
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反映局部骨骼血供 和代谢情况
定位诊断 、早期诊断、疗效观察 敏感性高,特异性不高,难以定性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正常影像表现
一、骨骼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
1、骨的结构与发育 骨的结构: 人体骨按形状可分为四种: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骨质按结构分为
• 骨化中心,X线片为小点
状骨致密影,不断增大, CT表现为细密网状结构, MRI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
小儿长骨
骺板(骺盘)
骺与干骺端不断骨化,二者 间的软骨逐渐变薄而呈板状
• X线片上表现为位于骺与干骺
端之间横行半透明带影
• 骺板不断变薄,称为骺线,
最后消失,骨发育完成
• CT为软组织密度影 • MRI为中等信号
CT检查
适用范围:软组织病变和骨骼解剖较复
杂的部位
优势:
– 显示解剖空间关系
– 密度分辨力高,易发现病灶,确定部位、范 围、形态与结构
CT检查方法
平扫: – 两侧对照 – 扫描层厚2~5mm,如骨关节要行重建则需 1~2mm扫描 – 骨窗和软组织窗分别观察 ①软组织窗:低窗位窄窗宽,L60HU\W300HU ②骨窗:高窗位大窗宽,L400HU\W500HU
• X线和CT表现为高密度细密网状结构 • X线和CT可见临时钙化带,位于干骺端顶端,
呈一横行薄层致密带影(骨增长的地方)
• MRI为低于骨干髓腔的中等偏低信号(红),
临时钙化带为低信号
X线片
CT
MRI
小儿长骨
骺:为长骨末完成发育的 骨端
• 胎儿及儿童时期多为软骨,
即骺软骨,逐渐骨化 X线片上不显影,CT表现 为软组织密度影,MRI为 中等信号
X线片
MRI
正常小儿骨骼
长骨
骨龄
• 定义: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出现时的
时间,和骺线完全消失(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 的时间具有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表示即为骨龄。
• 意义:骨龄判断(即根据正常男女各骨骨化中心出
现时的年龄和骺线闭合时的年龄作为正常骨龄标准, 判断个体骨的发育情况)可发现骨发育异常,对诊 断内分泌疾病和先天畸形综合症由一定价值
顶骨矢状缘 颅内面观
骨的构成示意图
图像放大 图像放大
放大 放大
破骨细胞、成骨细胞、骨基质 放大
骨的结构
• 密质骨由哈氏系统组成(哈氏管和哈弗骨板)
骨皮质的内、外环状骨板间,有无数沿骨干长 轴的平行骨管,称哈弗管,哈弗管周围有多层 同心板层骨,称哈弗骨板。
• 松质骨由骨小梁组成,呈海绵状小梁间充以骨髓
成年骨骼
• 外形与小儿骨骼相似 • 骨发育完全,骺线消失 • 骨性关节面 • 关节软骨,X线与CT不能显
示 , MRI 可 显 示 , 呈 带 状 等 信号影
• 骨皮质较厚,密度高 • 骨小梁分布的比例和排列方
向也不同
• 靠近关节附近常有子骨
子副骨
成人骨骼
骨小梁
正常膝关节
骨骼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骨骼和肌肉系统
检查方法 正常表现 基本病变X线表现 常见疾病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
一、X线 X线平片是骨肌系统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骨骼与周围组织间、骨骼内部结构之间具有 良好的天然对比,X线片可清楚显示骨关节 结构及其病变;
X线片影像重叠、密度分辨力低,故对小病 变、早期病变及软组织观察不佳。
③ 必要时两侧对照。
肘关节正侧位
膝关节正侧位、轴位
腰椎正侧位、斜位
X线检查方法
• 血管造影:血管病变、良恶性鉴别、血供
检查方法
二、CT:
断面成像,克服组织重叠,对结构复杂的一些 深在部位(如脊柱、骨盆和颅面骨等)能较好 的显示;
密度分辨力高,能显示平片发现不了的细小病 变,如小的骨质破坏、细微的钙化以及软组织 肿胀或液化。并可测量CT值。
正常影像表现
骨的发育
包括骨化和生长
骨化
膜 化 骨:颅盖骨、面骨 软骨化骨:躯干、四肢、颅底骨 混合化骨:锁骨、下颌骨
骨的发育
膜化骨:间充质细胞演变为成纤维细胞, 形成结缔组织膜,膜的一定部位开始化骨 形成骨化中心;
软骨内化骨:间充质细胞转变为软骨原基, 再由成骨细胞成骨形成原始骨化中心。
医学影像学 骨骼和肌肉系统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放射科
骨肌系统
包括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两部分。 骨骼系统又包括骨和关节。 骨肌系统疾病多而复杂,包括其外伤、炎症、
肿瘤等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骨骼改变, 如营养代谢、内分泌疾病等。同一种疾病可 累及骨、关节和周围软组织全部或部分。
骨肌系统
– 序列:SE(自旋回波) 快速SE 脂肪抑制 T1WI T2WI PDWI
– 方向:冠 矢 横
增强:
– 目的与意义同CT – 动态增强可了解血液灌注
T1W
T2W
T1W FS
T1W Flash
C- C+
超声成像检查
软组织病变的定位和定量具有显著 的优越性
无创,无X线辐射,价廉,设备轻便 图像对比分辨力远不如CT和MRI,
男性 6岁
长骨
成人骨骼
• 骨干
-骨皮质:X线和CT为较厚的致密影,MRI为极低信号影; -骨髓腔:X线为骨皮质包绕的无结构半透明区,CT表现为软组
织和脂肪密度影,MRI为中等偏高信号。
• 骨端
-骨性关节面:薄层骨板。X线和CT表现为光滑整齐的致密影, MRI无信号
-关节软骨:覆盖于骨性关节面,X线不能显示,CT为软组织密 度影,MRI为中等信号。
影像学的各种检查方法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骨
肌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而不同手段各有其优势。
如X线片能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所引起的骨质
破坏、增生等征象;CT对小病灶及病灶内部情况 和软组织显示较佳;MRI对软组织及骨髓病变的 分辨率更高。检查中需根据疾病的病理特征和临 床需求,在X线检查基础上合理利用CT和MRI进一 步检查。
影),椎弓根向后内延续形成椎板;两侧椎板于中线联合形 成棘突(尖向上的三角形致密影)。 • 其上下方可见上下关节突; 侧位: • 椎体表现为长方形均匀致密影; • 后方为椎管,表现为纵行半透明区; • 椎体后方可见椎板和棘突,腰椎显示清楚; • 小关节:下关节突在下一椎体上关节突后方,小关节间隙为 匀称半透明影(C、T于侧位显示清楚,L则正位清楚); • 椎间隙,宽窄均匀的半透明影;椎间孔,半透明影(C斜位 清楚、L侧位清楚)。
3、脊柱
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4个
由脊椎、椎间盘构成,脊椎(除C1外)又包括 椎体 椎弓: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关节突
X线表现
序列、曲度,椎体、椎间盘形态等
脊柱Biblioteka 柱X线表现 正位: • 椎体呈长方形,周围是骨皮质(均匀致密、轮廓光滑),内
为松质骨(纵行骨小梁多、横行少),从上而下逐渐增大; • 椎体两侧可见横突;横突内测为椎弓根(椭圆形环形致密
脊柱
CT表现
椎体:骨窗显示为薄层致密骨皮质包绕略低密度松质骨,松 质骨内可见“Y”形低密度线影(椎体静脉管);
椎管骨环,由椎体、椎弓根和椎板围成。内可见硬膜囊、黄 韧带和腰段神经根。
• 硬膜囊为椎管中央低密度影; • 黄韧带位于椎板和关节突内侧软组织密度影,2~4mm; • 神经根位于硬膜囊前外侧,对称的圆形中等密度影。 侧隐窝:前为椎体后缘、后为上关节突、侧方为椎弓根内壁,
过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活动而改建、塑形。骨吸 收的过程称为破骨 骨髓腔的形成是由破骨完成的
影响骨发育的因素
骨生长的两个条件: 成骨细胞形成骨样组织 矿物盐在此沉积
同时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影响因素:钙磷代谢、内分泌和维生素等
骨骼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
2、长骨
小儿骨:
• 是软骨雏型经骨化形成 • 有3个以上的骨化中心
密质骨:哈氏系统组成,骨皮质和颅骨内、外板 松质骨:骨小梁,小梁间充以骨髓
扁骨 长骨 长骨
不规则骨 扁骨 短骨
短骨
正
常
短管状骨
短
骨
、
不
规
则
骨
不规则骨
扁 骨
正 常 骨 盆
骨小梁
正常长骨
密质骨 骨髓腔
骨的结构
未成年肱骨 近端表面
颅盖骨的切面
成年肱骨近 端前面观
成年股骨头、颈、 大转子和股骨上段 切面
增强: – 软组织病变和骨病变的软组织肿块 – 动态增强扫描了解病灶血流灌注 – 根据病灶强化情况确定病变范围和性质
CT检查方法
CT后处理功能
•多层面重建技术:曲面重建 •多层面容积重建技术 •表面遮盖显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