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病变基本影像学表现
中晚期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 节面不规则硬化,增厚,不光滑,边 缘骨赘形成,关节下骨质增生致密, 骨端可出现囊变区。
不发生明显骨质破坏,一般无骨质疏 松。
关节退变时滑液通过病变的软骨及骨 性关节面渗入骨端形成囊肿样改变或 关节炎性血管翳、肉芽组织侵蚀破坏, 形成的骨性关节面下囊状骨破坏。
关节滑膜结核,软骨破坏常开始于边缘, 逐渐累及骨质,表现为边缘部分的虫蚀 状破坏。
类风湿性关节炎到晚期才引起关节破坏, 也从边缘开始,多呈小凳状。
关 节 破 坏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结 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关节肿胀
关节肿胀常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 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 症所致。
关节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关节肿胀 关节破坏 关节退行性变 关节强直 关节脱位
(一)关节脱位
是组成关节骨骼的脱离、错位。对位
关系的完全或部分丧失。
完全脱位:原相对的关节而彼此不接
触。
半脱位:相对的关节面尚有部分接触。
关节脱位多为外伤性,也有先天性或 病理性。任何关节疾病造成关节破坏 后都可能发生关节脱位。
常见于各种急、慢性关节感染、肿 瘤、痛风等。
其X线表现是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 仅见关节间隙变窄,
在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则出现相应区 的骨破坏和缺损。
关节间隙变窄和骨破坏的程度不同, 严重时可引起关节半脱位和变形。
关节破坏是诊断关节疾病的重要依据。 破坏的部位与进程因疾病而异。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软骨破坏开始于关 节持重面或从关节边缘侵及软骨下骨质, 软骨与骨破坏范围可十分广泛。
纤维性强直常见于关节结核及类风湿 性关节炎晚期。
左侧髋关节正位平片显示髋关节间隙消失 ,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有骨小梁通过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 竹 节 椎 )
(三)关节退行性病变
早期改变始于软骨,为缓慢发生的软 骨变性、坏死和溶解,并逐渐为纤维 组织或纤维软骨所代替,广泛软骨坏 死可引起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肿胀常见于关节炎症、外伤和出 血性疾病。
X线均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 肿胀、密度增高,厚度加大, 分层不清,而难于区别病变的 结构,大量关节积液可见关节 间隙增宽。
膝关节结 核侧位平 片显示关 节软组织 明显肿胀, 密度增高;
谢谢
继而造成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 并于骨缘形成骨赘。
关节囊肥厚、韧带骨化。
关节退行性变多见于老年,以承受体 重的脊柱和髓、膝关节为明显,是组 织衰退的表现。
此外,也常见于运动员和搬运工人, 由于慢性创伤和长期承重所致。
不少职业病和地方病也可引起继发性 关节退行性变。
关节退行性变的早期X线表现主要是骨 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关节强直分为骨性与纤维性两种。 需结合临床、不能单靠X线诊断。
骨性关节强直:
X线显示关节僵直,关节间隙部分或完 全消失,内有骨小梁穿过关节面连接 两侧骨端。
骨性强直常见于化脓性关节炎及强直 性脊椎炎晚期。
纤维性关节强直:
纤维性强直也是关节破坏的后果,虽 然关节活动受限或者活动消失,关节 僵直,但X线上仍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 且无骨小梁贯穿。
原 发 性 退 行 性 骨 关 节 病
创 伤 性 关 节 炎
退行性脊椎关节病
B A
A:髋关节正位平片显示关节面下见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影(↑); B:膝关节轴位CT平扫显示关节面下胫骨骨皮质内圆形低密度影(↑);
(四)关节破坏
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 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X线:多可直接显示关节脱位,为最常 用的方法
CT:能显示X线难以显示的关节脱位及 合并损伤
MRI:不但可显示关节脱位,尚可显示 合并损伤
右髋关节正位平片显示右股骨头与髋臼分 离,股骨头向后上移位,右髋关节脱位;
(二)关节强直
关节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对应两 关节面间因骨或纤维组织连接而使关 节丧失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