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类和功能分析法(名词、动词

词类和功能分析法(名词、动词

• (5)绝大多数动词后可以带“了”、 “着”、“过”。
• 少数动词后不可以,如“是”、“应 该”、“懒得”、“乐于”、“加 以”、“作为”。
44
• 2.动词的分类 • (1)根据能否带宾语进行分类 • ①及物动词:后面可带施事宾语、受
事宾语或处所宾语。 • 来了一位新同学。 • 我买到了那本书。 • 春节他回老家了。
8
• ②形态变化 • 汉语词的形态变化很少。 • 指人名词可以加“们”表示复数,
但不加也可以表示复数,非指人名 词的复数也不加“们”,即加“们” 表示复数意义不具有普遍性和强制 性。
9
• 动词+了/着/过是一种表示时态的广 义形态,但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带 这三个助词。
• 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不一,有 AABB式也有ABAB式,有的两者都不可。
36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 ①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能跟哪些词组 合,组合的顺序及关系;不能跟哪些 词组合。
• ②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能否充当句
法成分;主要充当什么成分
14
• 4.三种标准之间的关系 • 形态标志及形态变化是语法功能的外
在表现,依据词的形态分类,实质上 是语法功能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语法 意义也是语法功能的体现,因为某类 词有共同的功能,所以有共同的语法 意义。
12
• ②根据语法意义确定词类也存在困难 • 名词就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 动词就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词 • 形容词就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 问题是如何确定事物、性质、状态呢? • ③意义标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
成为主要标准。
13
• (3)功能标准
• 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和词之间的组 合能力,也叫词的语法分布 (distribution),包括:
哪种词类,哪种小类?
40
• 5.名词直接作状语一般应具备的条件是 什么?
• 6.判断:单纯方位词不可以单独使用。 • 7.什么样的名词不可以受数量短语的修
饰?
41
• 8.判断正误: • “天下”、“乡下”、“海外”、
“塞外”都是方位短语。 • 9.判断正误: • 方位词只能与名词构成方位短语。
42
47
• 形式动词都是粘宾动词,所带宾语必 须是双音节及物动词或是以双音节及 物动词为中心语的短语。
• 进行讨论 进行热烈的讨论 • 加以解决 加以妥善的解决 • D.体宾动词,带体词性宾语。 • 买 吃 驾驶 修理 看望
48
• E.谓宾动词,带谓词性宾语。 • 打算 要求 希望 认为 感到 允许 • F.体谓宾动词,既可以带体词性宾语又
•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17
• 2.虚词的特点 • (1)封闭。实词中多数词类所包含的
数量众多,是开放的;而虚词的数量 是可数的,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 变化。 • (2)粘着。虚词依附于实词或句子, 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18
• (3)定位。虚词在结构中位置相对固 定。介词在前,时态助词和语气词在 后,连词在中间。
• (3)时间词 • ①词例 • 过去 今天 以前 最近 平时 刚才 • 起初 开始 最后 往常 • ②特点 • A.能在“在”、“到”、“等到”后
作宾语。
38
• B.能用“什么时候”提问。 • C.能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
指代。
39
• 复习提问: • 1.名词可否作谓语? • 2.“食堂”属于哪种词类? • 3.判断正误: • “刚才”和“刚刚”都是副词。 • 4.“最近”、“平时”、“以后” 属于
• ③特殊方位词 • A.单纯方位词自相组合 •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 B.正反义方位词组合 • 前后 左右 上下 南北 东西
31
• C.单纯方位词+别的语素
• 南方 当中 中间 背后 面前 内部
• D.边/面/头+别的语素
• 这边 那边 旁边 这面 那头
• 总的来说,除少数方位词可以独立使 用外,一般附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后面, 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时间、范 围、方面等。
• ①类别
• A.自主动词(volitional verb):表示 的动作行为是有意识的,能够主观决 定并自由支配。
• 吃 喝 睡 玩 学习 探索 听课 51
• B.非自主动词(nonvolitional verb):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有意 识的,不能够主观决定并自由支配。
20
• 3.代词独立于体词、谓词和加词之外 • 4.虚词二分 • (1)关系词——连词、介词 • (2)辅助词——助词、语气词 • 5.拟音词二分 • (1)拟声词 • (2)叹词
21
• (二)名词 • 1.名词的语法特点 • (1)大多可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 ①个体名词主要受个体量词的修饰。 • ②集体名词受集体量词的修饰。 • ③抽象名词用表示类别的“一种”、
• ①名词量化,表示“每一”。
• 天天 人人 日日夜夜 分分秒秒
27
• ②部分名词对举,表示“全面而纷 繁”。
• 山山水水 花花草草 瓶瓶罐罐 • 少数重叠的名词已定型为短语。 • 方方面面 风风火火
28
• 2.名词的特殊小类
• (1)方位词
• ①单纯方位词:
• 上、下、前、后、左、右、里、外、 东、西、南、北、内、中
15
• 对于汉语的词类划分而言,功能标准 是决定性的,形态标准是辅助的,意 义标准起参考作用。
16
• (二)汉语的词类划分 • 1.第一层次的划分
• 词类是一个层级系统。根据能否充当 句法成分,把词类首先划分为实词和 虚词。
• 实词: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 词 区别词 副词 叹词 拟声词
32
• 会议室里 桌子上 • 开会以前 出国以后 • 三十岁以上 九十分以下 • 方位短语常常充当介词宾语,组成带
方位词的介宾短语。 • 在会议室里 在出国以后 • 在三十岁以上
33
• (2)处所词 • ①种类 • A.能够独立使用的方位词 • 中间 外头 旁边 • B.表示处所的名词 • 附近 室外 近处 • C.表示地名、机构的名词 • 中国 邮局 超市 停车场
• 3.典型的实词类和虚词类 •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类,
连词、语气词和助词是典型的虚词类, 副词介于两者之间,兼具两者的某些 特点。
19
三、汉语的实词系统
• (一)齐沪扬的词类系统 • 1.实词、虚词、拟音词 • 2.实词三分 • (1)体词——名词、数词、量词 • (2)谓词——动词、形容词 • (3)加词——区别词、副词
• ②表示方式时 • [电话]联系 [广播]找人
25
• ③表示原因时
• [友情]出演
• ④表示比况时 • [直线]上升 • ⑤表示规模时 • [全文]发表这篇文章 • ⑥表示性质时 • [义务]治病
26
• (3)一般情况下不能受否定副词“不” 的修饰。在对举时则可以:
• 人不人,鬼不鬼
• (4)一般不能重叠。在对举时可以重 叠:
34
• ②语法特点 • A.能在“在”、“到”、“往”后作
宾语。 • B.能用“哪儿”提问。 • C.能用“这儿”、“那儿”指代。
35
• ③表示地名、机构的名词的二重性
• 邮局有一辆车。
• A.一般名词 • 学生处是负责管理全校学生事务的部门。 B.
处所名词
• --在哪儿呢? • --在学生处。
可以带谓词性宾语。 • 喜欢 支持 需要 赞成 害怕 • G.粘宾动词,有些动词必须带宾语。
• 姓 属于 加以 濒临 受到
49
• ②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 咳嗽 睡觉 游行 考试 休息 生存 • 注意:一个多义动词可能属于不同的
小类。 • 她笑了。 • 她笑你。
50
• (2)根据动作行为是否是有意识的, 能否主观决定并自由支配来分。鉴定 格式:来/去+V+O+来/去
• 对于汉语来说,形态标准由于不具有 普遍性和强制性,因此不能成为词类 划分的主要标准。
10
• 2.意义标准 • (1)一般情况下以意义为标准判断词
性较为简便易行。 • 桌子 太阳 吃 跑 干净 聪明 • 最早的词类概念即古希腊、拉丁语法
的几大词类就是根据意义建立起来的, 传统语法基本如此。
11
• (2)根据意义确定词类不可靠 • ①根据词汇意义确定词类不可靠。 • develop development • 忽然-突然 聪明-智慧 • 红-红色 • 金-银-铜-铁-锡
• (三)动词 • 1.动词的语法特点 • (1)主要作谓语。 • (2)多数动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 • (3)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除
了心理动词,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 “很”修饰。
43
• (4)动作动词多数能够重叠。单音节 动词的重叠形式为AA、A一A,A了A, 双音节动词的ABAB式或AAB式。
45
• 我愿意去。 • 他能来。 • 这几位同学打算考研。 • A.单宾动词,最多只可带一个宾语,
有时也可不带,这类动词最多。如: • 吃 骑 看 考虑 建设
46
• B.双宾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也可 以带一个。根据语义特征可以分为:
• a.给予类:给 送 卖 嫁 • b.取得类:收 买 拿 抢 偷 娶 • c.述说类:问 骂 教 劝 告诉 通知 • C.形式动词,没有实在的语义。如: • 作 进行 加以 予以 给以
• 单纯方位词在对举时可以单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