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六年级语文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 分,共18分)
1. 下列书法家的姓氏按音序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羲之 ②欧阳洵 ③颜真卿 ④柳公权 ⑤赵孟頫
A. ⑤④②①③
B. ⑤④②③①
C. ①②③④⑤
D.④②①③⑤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王师傅雕刻的工艺( ),他用自己毕生的( ),( )钻研,制作的工艺构思( ),他的雕刻艺术,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A.精巧 精湛 精心 精力
B.精力 精心 精巧 精湛
C.精湛 精力 精心 精巧
D. 精心 精湛 精力 精巧 5.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下面是根据“马”的比喻义所填的成语,错的两项是( ) (1)粗略的看(走马观花) (2)走在前列(一马平川) (3)非常危险(盲人瞎马) (4)随便走走(快马加鞭) A.(1)(2) B.(2)(4) C.(2)(3) D.(1)(4) 6.下面句子词序变化后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他家来客了。
——他家客来了。
B.他都问过谁?——他谁都问过。
C.也只有他这样怕冷。
——这样怕冷也只有他。
D.有你们看的书。
——你们看的书有。
7.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爱读经典的习惯。
让书香浸润家乡每一个角落。
B.只要你用心品味汉字,认读汉字,就一定会发现它的神奇魅力。
C.今年5月,江西省语言文字委员会举办了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D.《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丹东,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2)这地方还没有巴掌大,根本不能盖房子。
(3)鸟儿卖弄着自己的喉咙,唱着动听的歌。
(4)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给我一次挫败,让我磨炼;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振作。
A.夸张 排比 拟人 比喻
B.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C.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D.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9.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你尽可流动双眸,欣赏白云蓝天,飞瀑流泉;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箱名校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紫烟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③④①②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④② D .②①③④
二、课内阅读积累(29分)
(一)我的积累(14分)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默默时,便从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选自著名散文家______写的《匆匆》。
(3分)
2.古人给我们留下灿烂的文化瑰宝,如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格言:“ ” 。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
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的《题
西林壁》中的诗句“ ”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4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线……………………………
3.当遇到挫折时,我们会想起美国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
话:“ ”。
(2分)
4. 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的诗句 “ ”。
(2分)
5. 读古诗,赏美景:来到原野,“草铺横野六七里, ”;独步江畔,“留连戏银时时舞, ;放眼望去,“ ,山是眉峰聚”。
(3分)
(二)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15分)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
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
了一根 哧 火柴燃起来了 冒出火焰来了 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 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
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在短文的空白处加上正确的标点。
(2 分)
2.本文段的作者是丹麦的__ ____,他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
你还读过他___ __和_____ 这两部作品。
(2分)
3.根据“她的一双小手……”一节内容,将下面4个词语按小女孩的心情变化
的顺序重新排列。
(2分) 惊喜 失望 犹豫 满足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__
4.用“-------”画出描写小女孩幻觉的句子。
(1分)
5.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答: (2 分)
6.画线句子中“不过她没注意这些”中的“这些”是指 什么?她“没注意这
些”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
三、课外阅读(13分)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
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
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
趄(li é li è),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
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
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
落(s ǎn s àn)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
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
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
”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
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
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
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
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
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
语地说:“不对。
”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 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
”“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
吧?”有人诧异地问。
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
”人们不解地对视着。
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
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
”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2分) (1)突如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是按_______ 顺序写的。
(1分)给前四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2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40分)
题目:没想到…
要求: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许多事。
有快乐、有喜悦、有悲伤、也有遗憾。
许多事的发生出乎我们的意料,却给我们思考,请你以“没想到……”为题,
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记叙一件你亲身经历过的意想不到的事,要求把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