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方法
怎么计算它的大小呢?由标准差的概念可知,标准差反映离散程度的大小,那么多次抽取样本,把这些样本的均值集中起来作为一个新样本,计算它们的标准差,就可以反映它们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大,说明这些均值偏离总体均值“5”越远,也就是抽样误差越大,这就是标准误—standard error。
这里的error就是“误差”的英文,所以标准误其实应叫做“标准误差”,我们可以理解为由“标准差”计算得出的“误差”。
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实际中怎么可能这么多次抽样呢,书上的公式也不是这样算的啊。
没错,实际中我们一般只会抽样一次,而教科书上给出的公式就是通过一次样本的数据来计算标准误,即用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量的平方根。
至于为什么公式是这样,这个公式准不准,已有统计学家的前辈们研究过了,我们只要去用就行了。
如果想了解其原理,可以去更做深一步的研究。
举例
标准误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以最简单的t检验为例,虽然t检验是应用最广泛的统计学方法之一,但很少有人思考过t值的意义。
以单样本t检验为例,我们发现t值公式的分母就是标准误,代表抽样误差,而分子是两均数的差值,也就是实际差异。
所以t值就是实际差异与抽样误差的比值,如果实际差异大,t值就大,抽样误差大,t值就小。
当t值大于某个临界值(可查表得出)时,我们更相信两组数据真的有差异,而不是抽样误差,结果就比较可靠,比如我们论文中常用的P<0.05,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我们用t检验来举例,教科书也把标准误放在t检验的章节,但不代表标准误是均数独有的,也可以是率或其他统计量,因此说标准误是“均数的标准差”是片面的,更合理的说法是“统计量的标准差”。
so,关于“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区别,你get了吗?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