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开天辟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S版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30课《开
天辟地》
【说教材】
《开天辟地》是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专题是“中外优秀传统文化”。
《开天辟地》是神话故事,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说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多元世界的发展,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要把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因此,依据新课程对四年级阶段目标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喜欢读故事等特点,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古、突然”等4个词语。
(2)能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学习神话故事的方法。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真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与伟大。
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
说教法《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用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无定法,学无成法。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法也一样。
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真真正正学语文,通过学会达到会学。
本课我将主要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指导发现法”等。
“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课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故事中优美的神话语言需要读、高大的神话形象需要读、深刻的神话内涵需要读。
只有通过层次读、体验读、引读、导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再创设一定的音响和画面情景,给予一定的学法指导,才能达到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那么,如何将以上的教学方法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呢?在这里,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完成我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读中感悟,走进文本。
(3)、尝试复述,拓展升华
(4)、层次作业,放飞个性
二.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及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动画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神奇的特点,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板书“开天辟地”}(学生不同形式朗读课题)《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其实,这种情感的培养是无处不在的,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在这一环节中,我开门见山,
解读课题。
让学生用朗读分别强调“开天、辟地”这两个词。
在学生的朗朗书声中,盘古开天地的伟大形象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学生也自然而然领会了谁干什么这个句式,感受到了祖国语言轻重缓急的神奇。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开”字,提炼出全文的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再提炼出中心词“创造”。
在这个提炼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文章的主旨。
(二)读中感悟,走进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分为以下三部分进行:
(1)领略“开天辟地”的神奇(板书)
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去领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
同学们,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进入了时光隧道,(音乐起)回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沉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忽然醒了,看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一声巨响,学生如临其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文本,为朗读课文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出示文字课件,让学生层次朗读。
并让学生找一找,这段话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都有哪些。
(清——浊,轻——重,上升——下降)(黑暗——漆黑,渐渐——缓慢——慢慢)
从字词到内容到情感再到思想,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浑然一体。
接着我会顺势引导:“同学们,领略了盘古开天劈地的神奇,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盘古顶天蹬地的顽强吧!”(板书“顶天蹬地”)。
(2)感受“顶天蹬地”的顽强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变身盘古。
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
在想象的角色体验中,他们很容易就走进了文本,切身体验了“顶、蹬”的意思,由此感受了盘古的伟大。
这时,可能会有同学在亲身体验会后说:“好累哟。
”如果有这个资源生成的话,就立即抓住。
没有的话就引导,让学生体会,我们顶天蹬地一会就累了,那盘古呢,做了多久?顺势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也一次比一次高大。
(3)体会创造美丽宇宙的无私(板书)
盘古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地形成了,盘古却累地倒下了。
然后引导学生:“同学们,顽强的盘古最终还是倒了下去,他怎么样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着这些优美的图片,去感受盘古的无私与伟大吧!”
我有效的抓住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他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段话,感悟盘古的“无私”。
在读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在读中,盘古的无私得到了感悟;在读中,神话的特色得到了彰显。
这时,学生的激情还在流淌,顺承这份情感,马上进入“尝试复述、拓展升华”。
(三)尝试复述,拓展升华
在这里,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在主画面的带领下示范复述。
然后让学生看着画面和板书,尝试自己复述。
画面、板书,就象一条铺好的路,能让学生沿着它去摘下“复述课文”这朵美丽的成功之花。
在学生基本能够完成复述的时候,再回归到中心词“创造”,(板书)这样和前面的开题前后呼应,使整堂课浑然一体。
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
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盘古,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吗?
这时课件出示“我最想说的话”,相信这个时候,对盘古的敬佩感激,对祖国灿烂传统文化的赞美自豪,都会从他们口中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
(四)层次作业,放飞个性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该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遵循这样的教育思想,我布置层次作业练习,放飞学生个性。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听。
2、积累本课好词佳句,抄一抄,记一记。
3、演一演这个故事。
到这里,本堂课已接近尾声,接着回归课题,呼唤升发:女娲造人、大禹治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华夏神话绚丽多彩,寻幽探丽溯根求源,炎黄子孙爱我中华。
“同学们,盘古坚持不懈、乐于奉献等等,归根结底,是一种创造的精神!老师同样也希望你们有这种创造的精神!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顶天立地的形象——开天地的盘古!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开天辟地!”
三、板书设计
30 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创造勇于献身美丽的宇宙
顶天蹬地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在设计时,期望能够体现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理解,以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本课板书设计紧紧围绕中心词“创造”而展开,把握了文章的梗概,突出了文章中心,也突出了题目中的中心词“开”,精炼简洁,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