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04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04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 04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读中国现代辛辣指数分布区比较图,回答1~2题。

1.“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其喜辣、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B.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C.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D.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解析】四川和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潮湿,辛辣可祛湿。

【答案】 B
2.图中辛辣指数分布区涉及的省区都( )
A.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
B.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地带
C.位于长江流域
D.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解析】图中陕、川、渝在西部经济地带,鄂、湘在中部经济地带,B项错误;粤在珠江流域,京、鲁等也不在长江流域,C项错误;陕西省有些地区位于半干旱地区,D项错误。

【答案】 A
联合国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在102至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2012年中国总人口为13.54亿人(不含港澳台数据),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

其中,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

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有( )
①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②“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③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④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A.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虽然我国“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从而出现人为控制选择性生育的现象,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

【答案】 A
4.目前,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调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①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②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③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④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⑤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⑥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目前”“最切实可行”。

此题易错选②,改变性别比失衡现状,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可以完成,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很长的过程。

而④⑤⑥项近期就可实现。

【答案】 B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

在此期间,通过
交流了解到各国运动员的家庭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据此回答5~6题。

5.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而在欧美许多国家,许多年轻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育子女,对以上成因解释最可能的是( ) A.地域文化不同
B.避孕技术是主要影响因素
C.生育政策不同
D.饮食结构不同
【解析】泰国因受“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等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家庭中子女较多;欧美许多国家则由于地域文化的原因,年轻人结婚晚,甚至不生育。

【答案】 A
6.运动员中,有许多是加入他国国籍的,例如乒乓球女子团体赛银牌得主新加坡队的两名运动员都是华人。

对这种人口迁移解释最可能的是( )
A.他国自然条件优越
B.受婚姻家庭影响
C.受政治因素影响
D.他国经济水平高,或在他国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解析】我国乒乓球选手人才济济,许多运动员为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而加入他国国籍。

【答案】 D
性别比是研究人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读2010年我国男女性别比示意图,回答7~8题。

7.与城市相比,农村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重男轻女观念严重
B.经济水平较低
C.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不够
D.女性寿命较长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农村性别比偏高,主要是传统的“男尊女卑,多子多福,传宗接代,老有所养”观念的影响。

【答案】 A
8.与一胎相比,二胎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多子多福观念 B.家族观念
C.宗教观念 D.选择性生育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农村性别比二胎明显比一胎偏高,肯定不是自然的选择。

【答案】 D
性别比是指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图甲为1980~2007年我国出生人口(活产婴儿)性别比变化图,图乙为1980~2007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变化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时期我国( )
A.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
B.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C.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
D.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
【解析】对比两图可知,出生人口性别比远大于总人口性别比。

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但在总人口性别比中男性略微高于女性,说明1980~200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答案】 B
10.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影响较大的文化观念是( )
A.早婚早育 B.生男生女都一样
C.多子多福 D.学而优则仕
【解析】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加财富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从而形成了“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答案】 C
(2017·青岛二中)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按照明太祖的该法令,明朝将出现( )
A.较高的出生率
B.较高的离婚率
C.妇女的生育时间缩短
D.亲子年龄差距增大
【解析】明太祖的法令允许人们结婚的时间较早,早婚早育的人多了,人口出生率将明显提高;早婚早育,妇女的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小。

【答案】 A
12.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
A.顺应民意 B.增加劳动力
C.鼓励垦荒 D.奴化民众
【解析】战乱后,田地荒芜,劳动力缺乏。

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劳动力。

【答案】 B
(2017·山东师大附中)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2015年12月21日,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提出,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但有专家指出即使立刻放开全面二孩政策,未来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断崖式下跌。

据此回答13~14题。

13.据统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二孩的意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并不强烈,而在滨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反而更高,其最直接的原因是( ) A.大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更健全
B.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C.中小城市抚养孩子压力小
D.中小城市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充足
【解析】大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更健全,生育二孩的意愿却不强烈,显然A项不符合题
意。

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不是符合条件的夫妇不愿意生育二孩的最直接原因,B项错误。

中小城市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大城市不足,D项错误。

中小城市抚养孩子的费用低,抚养孩子压力小,是符合条件的夫妇愿意生育二孩的最直接原因,C项正确。

【答案】 C
14.未来几年我国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养育孩子负担过重
B.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
D.政策的不稳定性
【解析】育龄妇女是指处于可以生小孩的年龄段的妇女的统称,一般指处于15~49周岁的妇女。

受人口惯性影响,虽然自2016年1月1日起中国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但是由于育龄妇女人数减少,未来几年我国出生人口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答案】 B
15.育红中学的小华同学搜集资料,对婚俗与人口的关系进行研究。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小华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婚礼主持人发言时祝贺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单位上的证婚人发言时却说“……要注意计划生育”。

材料二小华在上网时发现了两组有关我国婚姻状况的数据:
甲:2008年上海人均结婚年龄再次推迟,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

比2007年推迟约0.6岁。

乙:香港统计年刊载:1991~2007年香港的离婚判令数与粗离婚率统计图(粗离婚率指一年内每1 000名15~64岁的离婚人数)
(1)材料一中婚礼主持人与单位证婚人的发言反映了我国生育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双选)(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C.从家长包办到自由恋爱
D.从封建礼教到新社会风尚
(2)试分析近年来上海市人均结婚年龄推迟对人口的影响。

(3)由材料二图可知,1991~2007年香港离婚率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分析这种变化使香港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解析】第(1)题,婚礼主持人的发言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的思想;而单位证婚人强调计划生育,反映了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2)题,人口结婚年龄推迟,会延长亲子年龄差,降低生育率,其原因在于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3)题,离婚人口增加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同时产生家庭与社会问题。

【答案】(1)AB
(2)会使人口亲子年龄差距拉大,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3)波动上升离婚率增加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同时会使单亲家庭增多,对家庭尤其是儿童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社会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