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与教学论——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
(二)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
有如下代表性定义:
(1)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
关人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和家长,为改 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 (2)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 工作,该课程开发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以 及学校的现有资源。 (3)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 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 (4)校本课程开发,其结果可以是教材的选择、 改变,也可以是教材的新编。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1)它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 ,使 得课程决策民主化。 (2)它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素养。 (3)对学生来说,个人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 上得到了照顾,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地 全面发展的机会。 (4)它打破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使得课程开发走 进民间,人人都有机会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促进了课 程理论和开发技术的普及。
(二)怎么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程序
(1)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确定负责人; (2)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制度, 保证教师有时间和兴趣投入校本课程的 开发; (3)组织教师进修学习,或是把专家 请进来,或是把教师送出去,提高教师 素质
(4)建立课程决策的集体审议制度,
作
业
收集一个校本课程开 发的实例,写在作业 本上。
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
(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
程资源的途径。 (3)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 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教育质量得 到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 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 由充分地发展。
总体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 广义——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 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 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 课程的整体改造,能过体现学校的价值 追求和教育理想。 狭义——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 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 开发。
一、基本涵义:
(一)何谓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这一术语有多种理解。我们这里界
定为: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 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理解这个定义需要注意,校本课程是一种课 程产品;它更多基于课程管理政策的区分; 在国内,特指在国家基础课程计划中预留出 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的、在整个课程计 划中占10-25%的课程。
第三,自由定向的方式
就是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确定一个自己
喜欢的学习领域,师生共同进行校本课 程的开发。 这类课程可以归到选修课系列中,它主 要考虑教师的特长和学习的兴趣需要, 教师和学生可以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编制 和实施课程。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在方式方法上,不
能一味地求奇、求新、求异,关键是实 用和有效。 所谓实用 ,就是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能具体落实,不增加师生的负担; 所谓有效,就是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得到 发挥,能使教师个人得到锻炼,获得专 业发展,能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 高。
第五章 校本课程开发
【教学目标】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基本特 征和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校本 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原理 【教学难点】校本课程开发的原理和技术 【学时数】4学时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课程开发的含义、基 本特征和意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理
第一节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
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从
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 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 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同一性要求与多 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它丰 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它也 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给教师提供一种实 验机会。
(3)课程编制
常用方法有:
第一,问题解决的方式
集体审议现行课程设计中的问题,确定
解决问题的办法,反复审议,反复提出 改进建议和实施策略,逐渐形成校本课 程开发的指导方案
第二,任务定向方式
此方式就等同于开一门新课,要组建专
职师资队伍,编制或选用恰当的教材, 设计专题活动等。 它只对负责教师有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评价课程
检验课程的有效性,鉴别
课程的长处和短处。 总之,课程开发是一个连 续不断的过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一)谁来开发
一就是说,只要是承担教师职责的 人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既可 以是教师个人,也可以是教师小组, 还可以是全体教师,随具体情境而 定。
吸纳各方人士献计献策; (5)定期组织研讨,形成良好的校本 培训机制
2、校本课程开发的常用方法 (1)调查研究:
包括观察、与学生交谈、与家长交谈、
问卷调查、测验、查看有关学生的记录 等,还有邀请专家。
(2)集体审议 审议小组成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最广泛的一种小组成员结构包括了教师、 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代表、教材专 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 某个具体学科的审议小组成员还可以只 是这门科目的教师。
我国于2002.5.29----6.1在江苏无锡召开国家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实验区校本课程专题探讨会,达成共识: 1、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 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 定位是非学术性、兴趣性为主,以开发学生个性为目标, 一般以综合的形态出现,强调过程而非结果。 2、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校本课程” 的开发;另一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前者指国家在 课程计划中预留10%~25%的余地,让学校自主地进行 新的课程开发,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而言的一个课程板块。 后者指学校在符合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学校 的所有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它包含了对学校所有课程 的整体开发。
(5)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发的课程开 发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中央与地方教 育教育当局对权力、责任重新分配。 (6)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过程。在这 种过程中,学校运用有关资源,通过合 作、讨论、计划实验、评价来开发适合 学生需要的课程。 (7)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强调参与、 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的课程开发口号; 是一种重视师生共享决定,共同构建学 习经验的教育哲学;也是一项需要课程 领导与组织变革的技术。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是我
国目前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级课管理程主体的权力有界限和分工。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其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常见的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 分析:一方面,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校本课程开 发的责任方是学校和教师,是一种较为民主的课程 决策机智;另一方面,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它作 为一种课程开发的模式,在开发主体、开发范围、 教师脚色、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均有自 身特色。 也有人把校本课程这一根本特征理解为: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
选修课与活动课是以前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给
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具有与校本课程相似 的特征。所以,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课、选 修课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局限于选修课和必修课, 必修课程、学科课程或者其他类型课程都可 以纳入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的一
般原理。 2.校本课程开发的实 施。
一、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校本课程开发怎么实施?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有其特 殊性,但课程开发的一般 原理可以作为参考框架:
(一)课程目标的选择和界说
泰勒有著名的“三个来源”和“两
个筛子”说法,即学习者本身的研 究、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 家对目标的建议以及教育哲学和学 习心理学。 目标界说即目标陈述,泰勒有行为 和内容的二要素说。
(二)选择和建立适当的经验
这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
(三)组织学习经验
从学习经验的纵向和横向组织关系看,
应注意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个 原则。 从学习经验的呈现形式看分三级:第 一层次是科目,包括广域课程、核心 课程、单元课程等;第二层次,按时 间顺序组织的学程,如学年、学期等; 第三层次是课、课题、单元的团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