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养路机械传动系统检修规则(试行)1 总则1.1 大型养路机械传动系统用以传递柴油发动机的动力,实现机械高速走行与作业走行的功能。
为了规范其检修工作,保证检修质量,特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适用于D08-32型自动抄平起拨道捣固车、SRM80型全断面道碴清筛机、WD-320型动力稳定车和SPZ-200型双向道床配碴整形车传动系统(不包括液力机械变速箱和车轴齿轮箱)的检修,其它大型养路机械传动系统的检修可参照本规则。
1.3 大型养路机械传动系统的检修工作贯彻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方针,实行检查保养、计划性修理和状态监测修理相结合的检修制度。
本规则暂按计划性修理的原则制定检修修程,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状态监测修理。
1.4 本规则未做规定者,按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技术标准或产品设计要求执行。
1.5 本规则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昆明机械厂、上海铁路局起草,由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提出并归口。
2 基本要求2.1 传动系统的检修修程分为日常检查保养、定期检查保养、年修和全面检修。
各修程的周期为:2.1.1 日常检查保养在机械施工期间每日进行。
2.1.2 定期检查保养在机械施工期间每3个月进行1次。
2.1.3 年修在每年进行1次。
2.1.4 全面检修每5年进行1次。
2.2 日常检查保养由机组人员实施,定期检查保养、年修和全面检修由专职检修人员和机组人员共同完成。
年修和全面检修在机械段修理车间进行。
在检修过程中,施修人员必须对检修内容做出详细记录。
2.3 根据检修工作需要,机械段应配备必要的检修设备及工具。
检修设备中的仪表、量具等应按规定校验合格。
2.4 机械段应配备专职检修人员和质量检验员,并按本规则制订相应的检修细则,编制检修工艺,同时加强检修管理,严格质量控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努力提高检修效率,降低检修成本。
2.5 年修、全面检修竣工后,由验收人员按本规则验收,并在检修记录上签章。
2.6 传动系统检修用配件必须是合格品,并符合《大型养路机械配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3 日常检查保养3.1 日常检查保养主要是对传动系统各部件的紧固、密封及工作状态等进行检查,并及时对发现问题的项点进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3.2 各传动轴应无裂纹、变形现象,连接螺栓、螺母紧固良好。
3.3 传动轴转动时无异常。
3.4 各齿轮箱(包括分动箱、减速箱、过桥箱,下同)箱体应无裂纹、漏油现象,连接螺栓紧固良好。
各齿轮箱运转时应无异响,每次运行停止时,检查其表面温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3.5 各齿轮箱的油位不足时,按规定补油。
3.6 液压泵、液压马达应工作正常,液压传动部分无泄漏。
3.7 主离合器、液压马达离合器的脱、挂动作应灵活可靠,作用良好。
4 定期检查保养4.1 定期检查保养主要检查传动系统组成部件的外观和性能,对状态不良的零、部件实行换件,以消除故障隐患,确保行车安全。
4.2 传动轴的检查内容与要求:4.2.1 传动轴各部出现裂纹及变形时,应更换传动轴总成。
4.2.2 传动轴连接螺栓、螺母应紧固牢靠,防松装置应作用良好。
4.2.3 传动轴转动出现异常时应更换。
4.2.4 发动机每运转100h,应向各传动轴的万向节头加注钙基润滑油脂。
4.3 齿轮箱的检查内容与要求:4.3.1 齿轮箱箱体出现裂纹时应更换;各接合部位有较严重漏油现象时,应更换相应部位的密封件。
4.3.2 齿轮箱各部连接螺栓紧固良好。
4.3.3 按规定取样化验各齿轮箱的润滑油,并做好化验、分析记录,对齿轮箱进行状态监测。
更换质量指标不符合要求的润滑油。
4.3.4 齿轮箱应运转平稳,无异响,箱体温度正常。
4.4 液压泵、液压马达应工作正常,液压传动部分无泄漏。
4.5 传动轴防护装置出现裂纹时,应焊补修复。
4.6 主离合器、液压马达离合器的脱、挂动作应灵活可靠,作用良好。
5 年修5.1 年修时应对传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对状态不良的零、部件实行检修或更换,以恢复其技术性能5.2 传动轴的检修要求:5.2.1 将传动轴从传动系统中分离,解体并清洗其总成。
5.2.2 探伤检查花键轴、花键套、万向节叉、十字轴及联接焊缝,发现裂纹时应更换相应零部件或总成。
5.2.3 花键轴、套上花键部分的径向圆跳动不得大于0.15mm,其它部分径向圆跳动应不大于1mm,变形超过限度时应调校。
花键轴、套配合侧隙大于0.3mm及花键齿面严重拉伤时,应更换传动轴。
5.2.4 万向节叉两轴承孔轴线与传动轴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不得大于Ф0.3mm。
5.2.5 滚针轴承、轴承盖、油封等损伤时应更换。
5.2.6 十字轴润滑油道应保持畅通;轴承安装面径向磨耗量超过限度要求时应更换。
5.2.7 滚针轴承与十字轴及万向节叉轴承孔的配合间隙应符合限度要求,超过时更换部件或总成。
5.2.8 防尘罩应完好,变形、腐蚀时更换。
安装防尘罩时,两只卡箍收口应互为180°。
5.2.9 重新组装传动轴时,在花键轴、套间应注入适量的润滑脂。
5.2.10 传动轴组装后应进行动平衡试验。
5.2.10.1 在转速为3000r/min时,传动轴每侧的不平衡量应不大于1290 g·mm。
5.2.10.2 用来校正不平衡量在轴管两端所焊的平衡片数目,每端不多于3片。
5.2.10.3 平衡后,在两端的万向节叉与花键轴、套上做标记,以便拆装时保证原来的相对位置。
5.2.11 传动轴往车上安装时,伸缩端应位于动力输入端;拆下的连接螺栓、螺母及锁定片应更换,应选用10.9高强度螺栓,螺母符合DIN980要求。
螺栓紧固扭矩符合表1规定要求。
表1 螺栓紧固扭矩5.2.12 传动轴万向节叉凸缘与其它配合凸缘结合面间隙符合限度要求。
5.2.13 传动轴检修过程中不允许锤击轴身。
5.3 齿轮箱的检修要求:5.3.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对齿轮箱作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解体箱体。
5.3.1.1 化验齿轮箱润滑油,发现有零、部件异常磨损现象。
5.3.1.2 箱体有裂纹或较严重漏油。
5.3.1.3 齿轮箱运转不正常、有异响或箱体温度超过规定限度。
5.3.2 齿轮箱解体检修可按全面检修中的有关条款执行。
5.3.3 齿轮箱箱体各接合部位渗、漏油时,应更换相应部位的密封元件。
5.3.4 清洗并检查齿轮箱内部及放油螺塞、通气器组件,各零、部件应状况完好。
更换密封不良的放油螺塞密封垫。
5.3.5 清洗箱体,更换润滑油。
5.3.6 齿轮箱各部连接螺栓、螺母应紧固良好。
5.4 各齿轮箱安装支脚、支架出现裂纹时焊补修复;各支脚橡胶减震垫出现明显的变形、龟裂、老化时应更换。
5.5 传动轴防护装置出现裂纹时焊补修复。
5.6 液压传动部分的检修参照其它相关检修规则执行。
5.7 弹性联轴器各组件有损伤时应更换。
5.8 主离合器、液压马达离合器的脱、挂动作应灵活可靠,作用良好。
5.9 适当调整离合器摩擦片间的间隙。
6 全面检修6.1 全面检修应对传动系统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彻底修理,重新组装、调整,使其基本恢复到新造的技术状态。
6.2 传动轴的检修按5.2条款执行。
6.3 齿轮箱的检修要求:6.3.1 箱体6.3.1.1 上、下箱体出现裂纹时,应在裂纹两端钻Ф3mm~Ф4mm截止孔,铲坡口消除原有裂纹后再焊补修复;裂纹严重者或在一处存在两条50mm以上的裂纹,应进行挖补焊修处理,焊修后不得有泄漏。
箱体开裂破损整修时,应加焊补强板,其搭接量不得少于10mm。
箱体不允许有鼓包、凹陷变形,否则应调平或挖补处理。
轴承孔、轴承座孔及上、下箱体接合面出现裂纹时,应更换箱体。
6.3.1.2 清洗齿轮箱箱体内部,去除污垢。
6.3.1.3 轴承孔、轴承座孔有轻微划伤、拉伤及锈蚀时,允许用00号砂布或细油石修磨后使用;划伤、拉伤及锈蚀较严重时,应更换箱体。
6.3.1.4 轴承孔、轴承座孔间的同轴度要求不大于0.05mm,孔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0.08mm,超过时应更换箱体。
6.3.1.5 上、下箱体合拢后,拧紧螺栓,检查合口间隙,用0.05mm塞尺塞入的深度不得大于结合面宽度的三分之一。
6.3.2 齿轮6.3.2.1 探伤检查齿面、齿根、轮毂孔、键槽,发现裂纹时更换齿轮。
6.3.2.2 齿轮非工作面上的裂纹不许超过一条,探伤检查出的裂纹消除后,其深度不许超过1mm,长度不许超过10mm。
6.3.2.3 齿轮轮齿弯曲、折断及齿根台阶深度大于0.5mm时,应更换齿轮。
6.3.2.4 齿轮单侧齿面腐蚀超过齿面积的15%时应进行修理;超过30%时应更换。
齿轮齿面碰伤面积超过5%时应修理;超过10%时应更换。
6.3.2.5 齿轮疲劳点蚀面积超过单侧齿面工作面积的30%、深度超过0.3mm时,应更换。
6.3.2.6 齿轮允许有局部轻微疲劳剥落,但一个单侧齿面2上不得多于3处;单个剥落面积不得大于6mm、深度不得大于0.3mm,超过时应加修。
6.3.2.7 各齿轮轮齿的齿顶崩角应不超过3个,各齿不超过1处。
崩角尺寸沿齿高方向不大于1/6、沿齿宽方向不大于1/14时,允许打磨后继续使用,超过以上限度时应更换齿轮。
6.3.2.8 齿面点蚀、剥落、碰伤、腐蚀等损伤,即使面积未超过限度规定,若在同一齿面存在两种及以上不同的损伤,该齿轮应更换。
6.3.2.9 齿侧啮合间隙超过0.2mm时应更换。
6.3.2.10 圆柱齿轮检修后,齿面接触斑点在齿高上不得大于30%,在齿宽上不得小于40%。
6.3.3 齿轮轴6.3.3.1 探伤检查齿轮轴,发现裂纹时更换。
6.3.3.2 各轴的径向圆跳动不得大于0.08mm,超过时加修或更换。
6.3.3.3 轴身轻微划痕、拉伤及锈蚀时,允许用00号砂布或细油石修磨;划伤、拉伤及锈蚀较严重时应更换。
6.3.3.4 花键齿面严重拉伤时,应更换齿轮轴。
花键崩齿可参照6.3.2.7条款中齿轮齿顶崩角规定执行。
6.3.3.5 花键配合处最大侧隙超过0.2mm时,应更换齿轮轴。
6.3.3.6 轴颈和内、外花键定位圆及齿轮轴上的齿形分度圆之间,同轴度误差不得大于Φ0.02mm。
6.3.4 滚动轴承6.3.4.1 轴承的滚道、滚动体应无锈蚀、麻点、热变色、明显的碰伤和擦伤、坑点、压痕、裂纹及剥离。
6.3.4.2 轴承的保持架应无折损、严重磨耗、卷边、裂纹。
6.3.4.3 轴承内、外圈直径磨耗不得大于0.01mm。
6.3.4.4 轴承内、外安装面上允许存在轻度擦伤、碰伤及锈蚀;保持架上允许存在不影响滚动体正常工作的擦伤凹痕和腐蚀痕迹。
6.3.4.5 更换滚动体后重新组装的轴承,同一轴承内的滚动体直径差,同列滚子不超过0.01mm,两列滚子不超过0.02mm。
6.3.4.6 轴承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须符合运用要求,在自由状态下,径向间隙球轴承允许比标准规定值增大20%~30%,滚子轴承允许比标准规定值增大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