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发展与展望姓名:***
班级:机自卓工班
学号:************
日期:2012.12.10
指导老师:***
摘要:我国机械工程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和原创性成果,为我国机械工程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领域已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如此,我国机械工程科学在国际上总体还处于落后地位。
未来制造业发展总趋势是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和极端化。
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础上的数字网络化、高效精确化、智能集成化及制造极端化。
关键词:机械学科重大成果发展趋势发展策略
前言
21世纪人类社会主要面临四大问题:气候变暖、资源枯竭、人口增加、环境恶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峻而不可逾越。
人们将会发现:生态的保护可能比经济更为重要。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耗国。
20年后,由于石油、煤的枯竭,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力能、水力能的利用占整体能源的比重将会大增。
未来制造仍然是创造人类文明财富、促进人类进步的主要手段之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与其他产业相互支撑而推动生态建设和经济增长。
面对上述重大问题,制造业及其科学技术面临着严峻挑战。
由于中国将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要实现此战略转移,关键在于制造技术及其产品的创新。
制造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
产品的创新和自主品牌的打造是中国制
造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预测和面临这些挑战,及时采取应对战略和策略,大力加强制造科技及其产品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国就可成为制造强国,中国高端品牌产品将可与美日欧并驾齐驱,中国制造业将立于世界之林。
正文
1 机械工程科学发展总趋势科学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创新及进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机械工程科学总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
主要体现在:中国机械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贡献不显著;中国学者提出的机械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不多;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机械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不多。
总体上中国机械工程学术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滞后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制造界的地位。
未来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将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和推动,一个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另一个是学科的演变进步。
鉴于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和极端化(以下简称“五化”)。
机械工程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制造业的“五化”提供所需求的机械系新理论、新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
由于我国未来将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仪器及装备技术,因此,基于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仪器及装备的设计制造的基础研究将得到更充分地重视和更快地发展;此外,由于21世纪我国资源和环境面临空前的严峻挑战,要求机械与制造科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视环境的保护、产品的安全性和绿色度、材料和能源的节省、机电装备的再制造以及新能源制造领域的研究。
2 制造科技发展展望
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础上的数
字网络化、智能集成化、高效精确化及极端制造化技术。
采用德尔菲调查方法及研究分析,未来我国将要重点发展的制造科技主要有以下8个领域。
(1)空天及深海装备制造科技。
未来飞机将进一步向大型、快速、轻型、舒适性、安全性方向发展;用于国防的各种飞行器,将向超快、精确、轻微及智能监控方向发展。
高速、精确、智能化微型飞行器重力极端条件下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科学技术、智能作技术:微4,N导技术;超低温、超真空、无业机器人、超大型射电望远镜、适于高压腐蚀环境作业的深海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将得到大的发展。
(2)先进电子及通信制造科技。
未来20年内,量子、纳米或商业基因计算机将问世。
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光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基于网络的虚拟制造技术,非硅、量子、纳米、基因计算机芯片及其后封装科学技术将有大的发展。
产品信息化和数字化;将传感、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嵌入”产品,实现产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例如数字智能轿车可以自动优化和选择路径、自动避撞和随时报告运转的状态和可能发生故障的时间和部位;数字智能柔性制造单元或系统能实现零件自主智能装卸、加工、检测和故障维护。
智能数字网络多功能集成产品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而且更新换代会越来越快。
(3)微纳米制造科技。
从将纳米尺度器件发展到纳米尺度产品的批量纳米制造将是今后20年纳米制造领域的最大变化。
纳米机械学、纳米尺度和精度器件的设计、制造、测量及装配科学技术;具有批量生产工艺的“自下而上”的生长型和“自上而下”的去除型以及前两者相结合的混合型制造技术将得到很大发展。
(4)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
由于一次能源将逐步枯竭,核能、深海能源、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研发和使用将大大促进该领域制造技术的发展。
核能工艺及装备、深海能源探测及采掘工艺及装备、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装备制造、基于新能源的经济型汽车发动机及车辆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将得到更大重视和关注。
(5)绿色制造科技。
即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可持续性制造,是一项战略性制造理念、制造模式和制造技术。
绿色可持续性制造包含无污染无废弃物制造、绿色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制造、节能节材制造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五个方面。
耗能耗材多、污染环境的机电产品和生产过程将会受到市场和法规的制约而逐渐减少或消亡,相反,新能源、节能节材和无污染机电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将得到更大发展。
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如果能突破电池材料和低成本制造两大瓶颈,将会实现车辆业改朝换代的大革命。
由于废弃产品的海增,再制造业将得到迅速发展。
(6)仿生制造科技。
由于生物制造技术的发展,仿生人或动物器官开始用于临床;仿生机械、机器人更普遍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仿人器官制造技术、仿生机电系统,如仿飞禽类飞机、仿动物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将有大的发展,与此相关的仿生机械学及仿生制造科学的深入研究是此项领域得以突破的关键。
(7)光子制造科技。
研究表明,未来以激光为基础的光子学将超越电子学。
激光由于所具有的准确性、高能量密度和可传输变换等其他任何能源无法比拟的突出优点,被誉为“未来制造系统的共同加工手段”,包括光子加工制造、激光加工、光化学加工、光电加工技术。
其中强激光、飞秒皮秒激光加工、微纳尺度光子制造技术及科学是该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8)数字装备制造科技。
数字化制造装备包括极大极小尺度、高效率、高精度的智能数字化加工装备以及各类精密仪器和复杂机械系统。
机械装备是机械制造工程和产业得以实现的工具和依赖,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涉及相关工程重要需求和学科交叉的关键装备及仪器设计理论与方法、创新制造工艺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智能数字化控制理论是需要重点突破的科技问题。
在机械工程
结束语
我国机械工程科学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瞻远瞩,尽快制定学科的长远发展规划,采取正确的学科发展战略和策略。
加强对基础研究中原创性理论方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原创性技术发明的支持力度。
在机械工程领域学术界,涌现多个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和著名科学家:在机械与制造相关的国际学术界占有更多席位;有一批国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使我国制造业产生更多的高技术产品和世界名牌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2009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9.
[2]路甬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制造业的历史性跨越[J].机械工程学报,2007,43(11):1-6.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机械与制造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雷源忠.机械科学基础研究20年[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高峰.机构.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