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控制权之争8月4日,黄光裕一封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罢免陈晓等职位的函件,正式拉开国美控制权之争大幕。
经历57天拉票战后,在9月28日股东大会上,陈晓胜出留任,黄光裕收回增发权。
9月28日消息备受关注的国美股东特别大会今晚7时宣布结果,国美大股东黄光裕提出的动议,除了取消董事会增发授权得以通过外,其他议案支持率均低于反对率约3个百分点。
董事局主席陈晓、董事及副总裁孙一丁均得以留任。
黄光裕方的提名董事邹晓春、黄燕虹出席了今晚的结果宣布,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则未出现。
大股东黄光裕提出的5项议案中,除了撤销配发、发行和买卖国美股份的一般授权以54.6%获得通过外,另外撤销陈晓、孙一丁的董事职务,及委任邹晓春和黄燕虹为执行董事的提案均未能通过。
另一方面,现任董事局提出的重选包括竺稼在内的三名贝恩董事的提案,均获得通过。
其中竺稼更获得94.76%的支持。
不过,由于撤销董事会增发授权得以通过,黄光裕所持的国美32.47%股份将不会再被摊薄,仍将继续是国美第一大股东。
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表示高兴看到这一结果。
该发言人透露,除去关联股东以外,独立股东有83%是支持现任管理层的,只有8%是支持黄光裕方面的,“这意味着独立股东对现任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业绩表现以及未来发展战略是认可的。
”黄光裕方面则称,暂未考虑提请再召开股东大会。
陈晓方面已向黄光裕阵营发最后通牒,十一月一号之前将非上市门店全部拿回经营,“所以下步我们重点考虑的是非上市门店的经营问题,暂未考虑何时再以大股东名义提请召开股东大会。
”不过国美则表示,取回非上市门店是黄光裕方面的要求。
下午股东特别大会的问答环节中,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表示,如果能留任,会实现其五年计划。
他还称与大股东黄光裕的交流大门一直敞开,过去一直尝试与大股东沟通,但是并不太畅通,因此一切交由这次大会决定。
陈晓同时否认增加门店的策略上与大股东不同。
他表示称过去一段时间减少门店的原因是2008年时资金紧张,而且部分门店大股东出事前已经决定要关闭,目前门店数目则已增加。
贝恩资本的竺稼在回应股东提问时表示,贝恩入股国美后,做了很多工作,从贝恩投资国美到现在,国美的股价涨了很多,证明贝恩的投资对国美有利。
对于增发新股的问题,他表示董事会将“认真对待”。
对于此前黄光裕家族对贝恩示好的传闻,竺稼在大会上表示,大股东提出的五年规划,其实与现任管理层提出的相吻合,贝恩与大股东也并没有利益冲突。
他指出,与大股东的分歧应以互相尊重及理性的态度讨论,然后尊重大多数股东的决定。
今日香港市场上国美股价一度大涨6%,至收盘涨4.62%,报2.49港元,成交7.65亿港元。
附本次特别股东大会8项普通决议案及结果重选竺稼为非执行董事赞成94.76% 反对5.24% 通过;重选Ian Andrew Reynolds为非执行董事,45.35%反对,获得通过;重选王励弘为非执行董事,赞成54.66%,反对45.34%,通过;即时撤销本公司於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配发、发行及买卖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权,赞成54.62%,通过;即时撤销陈晓作为本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之职务,赞成48.11%,反对51.89%,被否决;即时撤销孙一丁作为本公司执行董事职务,赞成48.12%,反对51.88%,被否决;即时委任邹晓春作为本公司的执行董事,赞成48.13%,反对51.87%,被否决;即时委任黄燕虹作为本公司的执行董事,赞成48.17%,反对51.83%,被否决。
国美纷争仍难消停杜鹃出山或另组团队●杜鹃将代替黄燕虹主持大局,黄燕虹、张志铭有望成为新团队。
鹏润投资董事长黄秀虹可在背后出谋划策。
一个完全黄光裕家族的团队有望成型●国美电器1100多家门店中,有374家门店是黄光裕的私人资产。
按照此前对国美电器的发函要求,黄光裕家族将于11月1日收回374家非上市门店,由黄光裕家族自己组织管理团队进行运营9月30日,香港证券交易所,刚刚经历过“陈黄大战”的国美电器仍未走出前一交易日的阴霾,继续下挫。
截至收盘,国美电器报收每股2.34元,每股下跌0.06元,跌幅为2.50%。
然而,小幅下挫的股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国美电器仍在暗流涌动的形势。
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在9月28日股东大会上“失利”的黄光裕正欲摩拳擦掌,准备新一轮的风暴。
杜鹃出山?“之前为了拉票和增持投入,黄光裕家族动用了超过10亿元的资金。
但结果显然无法让黄光裕家族满意。
”日前,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接下来,黄光裕家族的对阵主将将改变。
邹晓春出局是必然的,而杜鹃也将取代黄燕虹成为下一轮对阵的主角。
”据悉,杜鹃是黄光裕之妻,其早年在国美电器的运作能力及公关能力曾得到了部分分析人士的认可。
在黄光裕案件的二审中,其也刚刚免去了牢狱之灾。
业内人士认为,纷争的失败表明,“黄光裕私人法律代表出身的邹晓春,及仅仅在国美电器从事财务工作的黄燕虹的个人能力和职业经验都无法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记者了解到,在最后时刻为了与机构沟通,邹晓春到香港进行拉票,然而这时主要的独立顾问公司已经作出了投票建议,黄光裕家族出动的时间太晚,同时其与机构人员并不熟悉,结果在给一些持股比例很高的机构的基金经理打电话时居然打给了另外一家机构,这都显示出黄光裕方面对机构的不熟悉。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机构沟通经验更加丰富、曾参与引进华平基金的杜鹃显然是更加合适的人选。
此外,消息人士透露,除了杜鹃将代替黄燕虹主持大局外,黄燕虹、张志铭有望成为新的团队,此外出任鹏润投资董事长的黄秀虹由于无法出面,但可以在背后出谋划策,一个完全黄光裕家族的团队有望成型。
而曾经担任国美电器总裁多年、且被外界认为是“很有能力”的张志铭如果出山,很可能会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两个国美?这厢杜鹃出山,那厢市场却可能出现“两个国美”。
一位接近黄光裕的核心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美争权事件虽已告一段落,但围绕双方之间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现在这种结果极有可能会出现‘两个国美’。
”该人士说,由于在国美电器管理的1100多家门店中,有374家门店是黄光裕的私人资产,属于非上市公司所有的门店。
按照此前对国美电器的发函要求,黄光裕家族将于11月1日收回374家非上市门店,由黄光裕家族自己组织管理团队进行运营。
“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看到的国美门店,极有可能是出自于两个独立的公司在运营。
”该人士表示,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消费者并不能分清楚哪个国美是哪家的,两个国美的经营模式、手段都有可能产生差别,甚至产品的折扣都会不一样,这样容易产生品牌混乱”。
另外,在与供应商的关系处理上,也可能因为两个国美的出现而令国美的议价能力发生变化。
国泰君安(香港)中国研究部主管蒋有衡就认为,如果黄光裕胜出,国美可能会走出“内斗”漩涡,但如今陈晓依旧稳坐主席位置,“相信作为大股东的黄光裕仍会‘兴风作浪’”。
但也有记者发现,从当日现场双方的态度来看,双方的紧张关系已较之前有所缓和,黄光裕方面的正式表态也强调对“投票结果表示尊重”。
国美电器董事会也伸出了和解的“橄榄枝”。
国美电器董事会在日前的声明中强调,“希望可与包括我们的大股东黄光裕先生在内的所有股东保持顺畅、有效的沟通”,并欢迎所有利益相关方提出具建设性的建议。
毋庸置疑,国美电器继续纷争还是走向和谈?这仍将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国美事件后:路险象环生思路改变市场脚步改变对于国美来说,现在也许没有新闻才是最好的新闻,接下来的两年将是国美最难的时候。
陈晓与黄光裕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将为国美未来的发展埋下一颗定时炸弹,目前这种相互制衡的状态同时也会让国美的内战一触即发这是一场利用游戏规则进行商业博弈的战争,而不是一场关于人品的比赛。
所以国美“9.28”投票结果虽然出乎许多人所料,却像是命中注定。
相互制衡9月28日,国美特别股东大会投票揭晓:大股东黄光裕提出的5项动议,其中4项平均每项都输了3个多百分点。
这场战争的大致脉络并不复杂:国美董事会主席陈晓利用公司章程和董事会议事规则试图通过增发股份,稀释黄光裕的股权从而达到“去黄”目的,让国美成为一家更加“公众”的公司从而更方便自己的“管理”,身为创始人的黄光裕试图通过罢免陈晓夺回控制权。
黄光裕之所以陷入今天的被动恰恰是因为他当年为了更高效地左右国美,把一些本该由股东大会决定的事项“下放”到董事会,而后来黄光裕的锒铛入狱和贝恩成功进入董事会导致他失去对董事会的控制。
投票结果对于黄光裕来说,显然保住了最重要的一项,取消了董事会增发的授权,用黄光裕方面的话来说,黄光裕可以暂时在狱中放心地睡觉了。
也正是因为黄光裕的入狱,这个理论上要失去14年自由的创始股东,即便他过去骁勇善战打下了国美的江山,但之后的不确定因素让股东们选择了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仍交在陈晓手中。
这是一个相互制衡的结果。
在所有股东心里,应该会担心陈晓作为职业经理人可能会用短期利益取代长远布局,同样也会质疑被指责有帝王作风、行事霸道,且以资金占用、套现等方式牺牲上市公司利益,至今深陷囹圄的黄光裕如何实现公司管控、带领公司的发展。
这至少说明,中国市场的小股东们正在逐渐走向成熟。
这更是一个中国商业史上的进步。
事实上,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原则,董事会作为公司权力的最高行使者,对公司的经营全面负责。
因此,一般而言,股东不应该越过董事会来直接管理公司,如果股东直接越过董事会操纵公司的管理经营,常常会被宣布为非法。
从本质上看,发生在国美的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战争,其实质是公众公司的控制权之争,是家族经营方式与现代公司制度之间的碰撞,这也意味着民营经济成为公众公司后必须调整原有的产权观念,适应现代金融体系的资本运作方式。
然而,在大成律师事务所资本市场部主任、大成纽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董华春看来,这场具有戏剧性和偶然性的战争不应该太过意外。
他认为,双方都是在利用公司法律的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是一场正常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争夺战,在成熟资本市场经常发生。
不过,这对于中国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伦理与制度国美控制权之争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对中国职业经理人信任危机的讨论,而目前这个时期,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还并不成熟。
国美争夺战留给中国民营企业的,不仅仅是在发展中如何正确对待职业经理人团队与创始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还有公司治理架构以及股东与董事局的制衡问题。
一位民营企业老板直言,国美事件给他的启示是,他的公司绝对不会聘请职业经理人,而是通过成立顾问团解决公司发展中的问题。
所以,如今陈晓的留下,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更多消极而不是积极的影响。
经此国美一役,民企老板们对职业经理人的警惕性势必大增,中国职业经理人遭遇职业冰霜期将更加频繁,为此或许会逼迫职业经理人再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