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一、整理出整个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事件的来龙去脉国美之争:2008年11月17日晚,黄光裕被警方带走。
11天后,陈晓出任代理董事局主席;2009年1月18日,黄正式辞职,陈出任董事局主席,初步完成权力过渡。
不过,黄光裕还是以保证过渡顺利的名义,指任王俊洲、魏秋立为自己的私人代表,代为签署相关文件。
之后,陈晓抓住了黄光裕危机给自己带来的“坐实”CEO一职的机会。
在引入贝恩资本、逐渐摆脱危机之后,他紧接着的一张牌就是大规模股权激励。
2009年7月7日,国美电器宣布把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3%的股权授予105名高管。
激励方案不仅可以稳定核心高管层,还巧妙地将公司整体利益与黄光裕旧部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于是黄光裕旧部开始被分化、瓦解;并且还得到了贝恩的肯定。
2010年6月27日,国美电器董事会接受陈晓辞任总裁一职,由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王俊洲接任,陈晓仍担任国美电器主席兼执行董事—这或许标志着“去黄化”完成。
2010年7月1日,国美宣布和海尔达成三年总采购金额5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在双方对消费需求的共同管理下,海尔集团每年将为国美集团提供600款的系列商品,其中个性化商品数量不少于300款,并且个性化专供产品将占到双方销售规模的50%。
6月24日,陈晓公布了国美的五年战略规划:国美每年销售增长率目标为15%,2014年,国美销售规模将实现1800亿元,有效门店将达2000家。
根据规划,在网络布局方面强调有效扩张,在一级市场将持续进行网络优化,在核心商圈开大店和有效门店;在二级市场,实施新的供应链整合,并有效对二级市场渗透。
黄光裕方也做出了行动:2010年5月11日,持31.6%(稀释前为33.98%)股权的黄光裕向贝恩投资提出了三位非执行董事投出了反对票。
2010年08月06日据香港方面消息,8月6日,国美电器委托贝克·麦坚时(BAKER MCKENZIE)律师事务所上诉至香港高等法院,要求大股东黄光裕就2008年回购公司股份时,被指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信任行为,向国美作出赔偿。
2010年08月18日国美控股权之争中,黄光裕方面正通过多种方式对抗以陈晓为首的国美电器董事局。
18日凌晨,黄光裕发布国美大股东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公开信表示:公司创始人黄光裕先生非常想念曾一起奋斗、共同拼搏的国美全体员工,想通过这封信和全体员工有一个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自8月5日发起诉讼,国美控制权之争已激战两周,如火如荼。
旁观者很难论断是非,真相淹没在了双方为自己造势的“烟幕”中。
从互相指责的“口水战”到增发传闻,再到资金传闻,直到昔日对手出手相救的传奇消息……谜底肯定要到临时股东大会才能揭晓,此前令人眼花缭乱地释放出的“烟幕”,今后将成为“舆论战”的经典教材。
结果:黄光裕败于陈晓 9月28日晚间消息,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战今晚揭晓了“决战”结果,大股东黄光裕方面5项决议案有4项没有通过,只有撤销一般授权获得通过。
黄光裕方面对此表示遗憾。
当日下午,国美电器举行了特别股东大会,对8项普通决议案进行了投票。
每项决议案均需过半数支持方可通过,其中前3项为国美董事会方面提出,后5项为大股东黄光裕方面提出。
据权威消息称,第4项决议案获得通过,第5~8项决议案未获通过。
二、列出国美电器的股权结构及可能的变体情况国美电器总部组织架构图国美电器管理层结构主席:陈晓主要股东:黄光裕董事会成员及其阵营陈晓主席兼执行董事王俊洲(支持陈) 总裁兼执行董事孙一丁(支持陈) 副总裁兼执行董事伍健华(黄代言人) 执行董事魏秋立(待定) 执行董事竺稼(支持陈) 非执行董事Ian Andrew Reynolds(待定) 非执行董事王励弘(待定) 非执行董事史习平(待定)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玉生(待定) 独立非执行董事Thomas Joseph Manning(支持陈) 独立非执行董事胡家骠(待定) 董秘三、列出最近五年国美电器的业绩变化状况2009年国美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4.45%,由2008年的10.48亿元人民币上升至14.09亿元人民币。
2009年第四季度每平方米销售收入同比上升28.81%,基本每股盈利上升25.61%,综合毛利率增长至17.32%。
此外,通过融资,国美电器至2009年12月31日,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人民币60.29亿元。
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459亿,增长8.03%;综合毛利率略升1.3个百分点至16.94%;经营利润达19.4亿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达10.5亿元,较2007年的11.3亿元同比下降了7%;扣除非经营性项目(主要是可转债和三联商社股权投资的损失),2008年全年净利润为19.4亿元,同比增长7.8%。
2007年: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增长71.77%,至424.79亿元人民币,权益持有者应占净利润为11.27亿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37.62%。
扣除可换股债券之衍生工具公允价值评估及汇况损益、投资性物业公允价值评估等非经营性损益后的权益持有者应占净利润则达到人民币1,883百万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36亿元上涨155.8%。
因此调整后,国美2007年度的每股盈利为59分,较去年同期的34分增长达73.53%。
2007年国美电器集团门店总数增加至726间,报告期内232间,门店的销售增长为3.11%。
国美财务总监黄礼光表示,2007年国美电器的营业现金流比较充裕,净流入现金为25.7亿元,银行的计息贷款2006年为7.29亿,而2007年已经偿还部分银行计息贷款,2007年仅余3亿银行的计息贷款,另外,由于发行CB(换股债券)计入负债表,共计33.75亿。
2006年截至2006年底,国美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权益所有者应占净利润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毛利率由2005年同期约9.20%,上升至9.54%,其它收入占比由2005年约4.12% 上升至2006年的约5.06% 。
2006年是国美发展的一年,在中国领先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在行业资源整合加速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国美集团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截至2006年底,国美上市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国美权益所有者应占净利润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 。
2005年国美电器去年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79.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6.5亿元增长42%,而净利润实现人民币4.99亿元,较上年的4.87亿元略有增长2.7%。
公司建议年终派息每股0.043港元,上年同期为0.025港元。
国美电器执行董事杜鹃表示,公司06年计划增开120~150家传统销售门店,每家店铺投资额介于120万至150万元。
主要历程1987年元旦,国美电器在北京宣布成立。
1999年,开始全国连锁构建京津沪架构。
2001年,国美电器进驻陕西省西安市,成立西安市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2003年,国美电器在香港成立子公司,截止目前拥有约4家门店。
2003年,国美电器店面数量过百。
2004年,国美电器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5年4月,收购哈尔滨黑天鹅电器共10家门店。
2005年8月,收购深圳易好家共15家门店。
2005年11月,收购武汉中商共10家门店。
2005年12月,收购江苏金太阳电器共8家门店。
2006年,国美电器在澳门开设门店。
2006年7月,国美电器与中国第三大电器零售企业永乐电器合并,将永乐180家门店纳入旗下,使得其在江浙一带的网络布局更加完善。
2007年12月,国美全面托管大中电器,将大中约80家门店收入麾下,确立了其在京津地区的霸主地位。
2007年,国美与贝尔斯登银行启动私募基金。
2007年12月,国美收购陕西蜂星通讯店,并购涉及通讯行业。
2007年12月,收购大通北方共5家店面,并购进驻二三级市场。
2008年2月,国美高价通过第三方控股三联商社。
2008年5月,国美电器成功收购陕西蜂星电讯。
2008年12月23日,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拘留调查。
2009年1月16日,黄光裕辞去董事职务,并终止董事会主席的身份,陈晓接任董事会主席的职务,并兼任行政总裁,国美电器正式进入陈晓时代。
2009年06月23日,停牌逾七个月的国美电器在香港复牌。
思考:1、国美电器的代理首席财务官方巍表示,2010年上年半,集团各项财务数据显示,国美业绩创自08年末以来最好的记录。
一些媒体认为,国美电器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中期财报,彰显了陈晓以及高管团队在逆境中高歌猛进的能力,被誉为国美争权战的首个关键筹码,陈晓“将投资收益率放到第一位”的立场,在机构投资者面前也颇具优势。
而黄光裕方面则认为,这是管理层以关闭门店来粉饰业绩。
请你以国美电器的财务数据分析为依据,来说明你支持哪一方面的说法。
从四个方面比较:一是同比与环比的比较;二是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三是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四是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
一是同比与环比的比较。
国美电器上半年业绩可谓靓丽,收入248.73亿元,同比增长21.55%;净利润9.62亿元,同比增长65.86%。
这种比较下,此次国美中报实不为一个良好的业绩报表,所以也能赢得股东给予现行管理层加分。
二是同竞争对手的比较。
国美的竞争对手就是苏宁电器,相比下,苏宁电器2010上半年净利增56%,达20亿元,在净增加134家门店(包括47家县镇店)后,2010年上半年收入总额同比增长32%,达360亿元,同店销售额同比增加23%,净利润同比增加56%。
这种比较下,国美的业绩可以说是相当“难看”。
三是市场占有率的比较:2008年中期,苏宁收入仅为国美整体(包括国美上市、非上市、大中)的70.09%;但现在已达国美整体收入的96.37%。
利润上,国美只有9.62亿元,苏宁已达20亿元。
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国美电器在市场占有率上,08年是远远超过了苏宁电器,而现在市场占有率却变成了旗鼓相当,但现今苏宁的利润值远远高于国美,所以苏宁的综合得分明显优胜于国美。
四是行业平均增长水平。
家电厂商与家电连锁企业,2008年以后,在国家政策“拉动内需”的大力支持下,可以说迎来了黄金三年。
这段时间,整个家电产业都在超常发展,不管是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还是美的、创维等家电生产企业。
例如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公布的2009年至2010年年报 (该财年是从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
公告显示,创维数码本财年集团营业额达227.69亿港元,同比增长48.5%;净利润12.51亿港元,同比增长172.0%;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0.2%的上升到21.4%;每股基本盈利增加159.7%。
这是创维管理层历年上交业绩中最好的一份。
还有TCL、海信科龙等众多原表现平平的家电厂商,都报出历年最好的业绩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