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优质教案

26 灰雀【教学目标】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引起别人的喜爱。

()(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

()(4)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2.看拼音写汉字。

huī què yǎnɡɡǔ lì nán ()()鱼()()孩参考答案1.(1)惹人喜爱(2)可惜(3)仰望(4)自言自语2.灰雀养谷粒男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1.辨字组词。

郊()渣()诚()效()查()城()胸()低()惜()淘()底()蜡()2.看拼音写字组词语。

()格()定yán jiān( )热 ( )苦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诚实()坚强()高大()寒冷()幸福()喜爱()4.帮助词语找到自己的家。

果然居然仍然(1)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爬上来了!(2)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3)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的,它活着。

”参考答案1.郊外渣子诚实胸脯很低可惜效果检查城市淘气河底蜡烛2.严炎坚艰3.虚伪懦弱矮小炎热悲惨讨厌4.(1)居然(2)果然(3)仍然【板书设计】26.灰雀惹人喜爱列宁男孩每次……都要……“没看见”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可惜果然【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就抓住“爱”这一字眼,让学生在情境、朗读、练笔中,感悟文本,感悟真爱。

1.感情朗读,感悟爱心。

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男孩的关爱”这条爱的“主旋律”,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的。

教学中,我抓住列宁和男孩的语言和行动,引导学生用“读对话、看行动、猜心理”的学习方法,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字里行间弥漫的浓浓的爱。

2.读对话:“列宁对灰雀的爱”在朗读中找出关键词语加以重读,体会到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

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说说列宁当时是怎样的心情,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学生们归纳出“焦急”“担忧”的心情后,我又请几位同学比较朗读,比比看谁读出了这种心情。

这样多次练读,让学生们深切地理解了语句的含义,体会了列宁此时的心情。

然后,范读引导学生感悟。

这样,在朗读中学生充分地感悟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这也为理解男孩被列宁的行为感动而主动改错的转变做好了情感铺垫。

不足之处: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效果会更好。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作者介绍】阿列克谢耶夫:苏联汉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

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职员家庭。

1902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1916年获硕士学位,1918年任教授,翌年获博士学位。

长期在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大学、莫斯科东方学院等处任教和工作。

曾先后到中国、英国、法国进修和讲学。

阿列克谢耶夫继比丘林和瓦·瓦西里耶夫之后把俄苏汉学推向新的阶段,对其任务、目标和方法都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教学和研究方法,并且培养了如费德林、艾德林等汉学家。

阿列克谢耶夫一生译著甚丰。

有《中国论诗人的长诗--司空图的〈诗品〉》、《中国文学》(论文集)、《中国风情录》、《旧中国游记》、《东方学》、《中国古典散文》等。

他翻译、作序的几种聊斋故事集曾多次再版。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灰雀简介灰雀:小型鸣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可以笼养观赏。

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

食物为烨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

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

欧亚大陆有6种色彩鲜艳的红腹灰雀。

一种最普通的灰雀外表呈黑色和白色,雄性的腹部呈结红色,体长约15厘米。

这种灰雀主要栖息在终年常青的树林和灌木丛中,叫声委婉动听,是人们喜欢的笼鸟之一。

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其他资料】诚信名言1.您必须保持诚实人的立场,这时常是冒险的人需要的勇气。

——奥斯特洛夫斯基2.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的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周恩来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5.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德谟克利特6.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3岁至老,60不改。

——克雷洛夫课后作业一、看拼音,写汉字。

huī què huò zhě chénɡ shíɡǔ lì()()()()二、先辨字,再组词。

养惜冷粒羊猎铃拉三、重点段落品析。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四、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我喜欢,因为它很。

参考答案一、灰雀或者诚实谷粒二、养鱼可惜寒冷米粒山羊猎人铃声拉住三、1.特别常常 2.一棵三只两只一只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四、小白兔温顺26灰雀1.认识“宁、惹、仰”等10个生字。

会写“郊、雀、养”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

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列宁,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指名读:雀、郊、养、粉、粒、男、或、者。

重点指导:或:半包围结构,不要漏写一撇。

诚:左右结构,注意不要写成“城”。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

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

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你的体会朗读给大家听。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学生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

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地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