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试题上学期期末试卷(时限:30分钟总分:50分)一、填空。
1、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3、凸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能使光线。
4、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通过对比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数据可以发现,少年儿童一般每分钟呼吸次左右,心跳次左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2、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3、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4、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5、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6、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7、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8、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三、选择。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A、一年B、一个月C、一周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三棱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平面镜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向上折B、铅笔向下折C、铅笔变细了D、铅笔变长了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B、和光的行进无关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6、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节电池B、一根导线C、一个灯泡7、下面哪些物品中,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8、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9、下面的说法中,属于事实的是(),属于解释的是()A、苹果表皮渗出了水B、苹果表面的细菌在繁殖C、闻起来有异味四、连线。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毕达哥拉斯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柏拉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亚里士多德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五、问答题。
1、避免触电有哪些方法?(至少写出3条)2、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六、观察实验题。
请你设计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请选择一个因素填写)小学五年级科学参考答案一、每空1分,共10分。
1、地球自转2、林奈3、会聚、分散4、指南针、司南5、心脏、血管6、20、80二、每题1分,共8分。
1、√2、√3、×4、√5、×6、×7、×8、√三、每空1分,共10分。
1、B2、C3、A4、 B5、C6、C7、B8、A9、AB、C四、每连对一条线得1分,共5分。
毕达哥拉斯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柏拉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亚里士多德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五、第一小题3分,答出三条得全分。
第二小题4分,根据回答情况得分。
1、(1)不要在电线上晾晒衣服(2)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3)不要用湿毛巾抹电器(4)不要把多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2、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只有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六、本题共10分,每答出一空得2分。
以下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的实验,还有其他实验方法(如与电池的数量、铁钉的粗细等因素有关),只要合理即可得分。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日晷【[guǐ]】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8.(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28分)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到西。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_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
6、刺猬、蛾、猫头鹰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公鸡、蝴蝶、蜜蜂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牵牛花是凌晨开放,_芍药花_是上午开放,万寿菊花是下午开放,昙花是晚上开放的。
(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林奈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二、选择题(16分)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球的自转、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B)A 一年B 一个月 C一周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C)A月牙 B满月 C不出现月亮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B )A早晨 B中午 C傍晚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 A)A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早上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C)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C)A上午 B下午 C夜晚三、问答题:(20)1、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在北京召开,想一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间收看?(举出几个例子,不要求学生写具体发的时刻。
)2、写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自己的实际情况)3、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答:(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
(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的高度。
四、画图并回答问题(14分)1、根据自己对月相变化的观察,画出三个月相图,并写出大约上农历什么时间的月相。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就可以了)2、你在观察月相时纪录了哪些内容?答:除了画月相外,还要纪录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到的月亮所在的方位,当时的天气情况以及观察的心情和感受等。
(还有些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五、实验题(22分)1、设计试验证明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答: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5.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6.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8.(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9.(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0.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11(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能使光线(聚焦);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12(凹透镜)有(缩小)作用;能使光线(发散);不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13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14(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
15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16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