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虾蟹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10水产)

虾蟹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10水产)

《虾蟹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
日照长度: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补偿点:在池塘中的某一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的点。

/一定的光强度下,植物中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吸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同。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光合作产生氧的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的耗氧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OS=DOt-SOt
氧债:(OD)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

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OD=TOC-AOC
潜在性酸性土壤
日投饵率:每天的投饵量占养殖对象体重的百分比。

全长:额剑前端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体长:眼柄基部或额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开放式纳精囊: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粘附其上。

此种交接器者仅见于南半球产的对虾种类,如南美白对虾、南美蓝对虾等。

对虾以外的虾类多属于此类交接器类型。

封闭式纳精囊:具一袋状或囊状的纳精囊,交配时精荚的豆状体即贮于其中。

大多数的对虾属种类具封闭式的纳精囊。

触角腺:系甲壳纲软甲亚纲中之端足目、糠虾目、燐虾目、十足目的排泄器官,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

常呈青绿色,又称绿腺。

相当于其他软甲亚纲和切甲亚纲开口于第一小颚附近的小颚腺。

在系统上也与环节动物的体节器相同。

始于薄壁之体腔囊,经具括约肌的漏斗和复杂曲折的输尿管、排泄管,开口于上述部位,输尿管有时互相交叉,在管壁的连接处产生连络口,形成网状的迷路。

生物学最小型: 水生动物首次达到性成熟的最小体长。

自切现象: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自行使被困的附肢脱落,以使个体摆脱天敌,迅速逃逸。

在附肢有机械损伤时虾蟹类亦会自行钳去残肢或使其脱落。

溶解氧的垂直变化:
溶解氧的水平变化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
开放式循环系统
pH值的季节变化
蜕壳周期:指由前一次蜕皮到后一次蜕皮所经历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

蜕皮前期:在蜕皮前期,最显著的变化是旧壳的钙质被吸收,导致体内血钙水平上升。

旧壳开始脱离,新壳开始泌出。

真皮层分泌一种能溶解甲壳质的酶,溶解部分甲壳质,使旧壳变得薄而脆弱,利于蜕壳。

蜕皮期:蜕皮期通常只有数秒至数分钟,可分为二个生理阶段:①对虾停止一切
活动,侧卧水底,通过消化道吸水和个体胀大使旧壳涨裂;②头胸甲和腹部第一节甲壳的背面关节膜出现裂口并大到一定程度,柔软的虾体,经过几次突发性的连续跳动而离开旧壳。

蜕皮后期:对虾蜕皮后至新壳硬化前的时期称为蜕皮后期。

新壳的全部形成和由软变硬都在此期进行。

刚蜕皮的虾,有的可以马上游动,有的则需侧卧一段时间,此时的对虾尚不能摄食。

蜕皮后期的最大特点是,虾体大量吸水而发生体长、体重的增加和身体体积的增大。

蜕皮间期:对虾新壳一旦变硬便进入此期。

此时新壳已逐渐变硬,虾蟹身体的体积不再增大,而体内的血钙水平及其他生理活动都恢复正常,摄食强度增加。

随着营养物质的积累,虾体内水分含量降低,干物质含量增高,对虾真正完成了蜕皮的组织生长。

2.虾类和蟹类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区别。

体躯延长呈虾形(腹部发达)或缩短扁圆呈蟹形(腹部退化),游泳生活的种类腹部很发达,它们的特征是保持虾形或变为蟹形。

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头胸部具发达的头胸甲,腹部发达(虾类)或退化而折于头胸甲下(蟹类),
3.虾蟹口器的组成构造。

4.虾蟹身体的分节情况及附肢的数量、特征。

5.对虾雄性附肢的位置,贮精囊的位置、颜色。

答:雄性第二腹肢内侧具有小型附属肢体,称为雄性附肢。

贮精囊位于第五对步足基部,成熟的雄虾贮精囊呈白色。

6.几种养殖对虾雌虾纳精囊的类型及位置。

7.虾蟹第一触角鞭和第二触角鞭功能的差异。

8.虾蟹消化腺的数量和名称。

9.虾蟹循环系统的组成构造及特点。

[开管式、只有血窦而没有静脉]
10. 虾蟹类鳃结构的特点及差异。

虾蟹类的鳃生在胸部两侧,各胸节鳃的数量与种类因种而异。

鳃具十分宽广的表面积用来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经入鳃血管进入鳃轴,再进入鳃瓣,然后在鳃瓣处进行气体交换,充氧的血液再经鳃轴内的出鳃血管流回心脏。

鳃的结构有枝状鳃、丝状鳃或叶状鳃,对虾类为枝状
鳃,其他虾蟹类为丝状鳃或叶状鳃。

枝状鳃的鳃瓣具多分枝的鳃丝,鳃丝的末端多有两叉形分支; 丝状鳃则由鳃轴直接发出多条鳃丝;叶状鳃的鳃瓣呈叶片状沿鳃轴重叠排列。

11.虾蟹类触角腺的功能及位置。

12.虾蟹类X-器官、大颚器官和Y-器官的位置及其生理功能。

13.对虾类、真虾类和蟹类繁殖方式及特点有什么差异?(包括产卵方式和受精卵的孵化方式、时间) 对虾类和真虾类的形态特征有哪些主要区别?
对虾类的繁殖方式为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具封闭式纳精囊的种类交配后精荚贮于纳精囊中,具开放式交接器的种类精荚则粘附于其中,产卵时也排出精子,在水中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孵化,时间大约为12小时。

真虾类则抱卵,受精卵粘附于母体腹肢的刚毛上发育,孵化时间大约为10天,孵化后脱离母体。

蟹类繁殖为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交配后精荚贮于母体内的受精囊中,卵产出过程中与受精囊中释放出来的精子相遇受精,再产出体外。

卵产出后被抱持于母体腹部的腹肢上发育孵化。

14.对虾类和沼虾类幼体发育阶段的划分及分期、幼体的食性有什么差异?对虾类各期幼体有哪些主要的形态特征?
15.虾蟹类的蜕皮周期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主要特征?
16.对虾的洄游有哪几种类型?
17.对虾、罗氏沼虾、龙虾、寄居蟹、锯缘青蟹的分类地位:(隶属于什么目、什么亚目、什么部)。

18.对虾类和真虾类在螯足数量的差别。

19池水补偿深度的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0.池水的运动或分层对养虾生产有哪些利弊?
21.盐度对对虾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在养殖生产中要求尽量将池水盐度调节到对虾体液等渗点附近?
22.养殖水体中两个主要的pH值缓冲系统是什么?试述它们稳定pH值的原理。

23.养殖水体pH值有哪些变化特点?
24.养殖水体溶解氧有哪些变化特点?
25.为什么说在晴天中午使用增氧机是既经济又高效的增氧措施?
26.在对虾养殖生产中,防止氨积累有哪些技术措施?
27.养殖水体中H
2S形成需要哪些前提条件?消除H
2
S的危害可采取哪些综合技术措施?
28.培养水色对虾蟹养殖有哪些积极作用?
29.在虾蟹养殖生产中通常不主张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或连续性的水体消毒,试解释其中的道理。

30.老化虾池有哪些共同特征?对虾蟹养殖有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31.酸性池塘的起因及治理方法。

32.虾池中的饵料动物包括哪些类群?浮游动物对对虾养殖来说有哪些积极作用?
33.养殖生产中如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虾池底质的污染程度?
34.虾池施肥培育饵料生物有哪些原则及注意事项?
35.防止和减轻池底污染哪有些综合技术措施?
36.增氧机的增氧原理及其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的作用?
37.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阐述养虾池综合养殖的意义。

38.虾池综合养殖的原则与条件是什么?
39.目前虾池综合养殖的混养类型和方法。

40.斑节对虾有哪些主要的生态习性?
41..斑节对虾的纳精襄类型及交配特点。

42.斑节对虾雌性亲虾强化催熟的三大要素及催熟原理。

43.对虾幼体的变态发育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不同发育阶段在形态、活动、食性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44.开展对虾中间培育有哪些积极意义?
45.南美白对虾亲虾的纳精襄类型及交配特点。

46.当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下降的主要特征及原因。

47.与斑节对虾相比较,南美白对虾亲虾培育的技术管理有哪些主要差异?
48.合理投喂的含义是什么?养殖过程严格控制对虾摄食时间和投饲量有哪些积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