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社会发展学院《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72 学分:4 适用专业:历史学、世界历史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近代时期的发展线索、重大线索,有高级的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以及能进行初步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为良好人文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世界近代史》为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它是在大学生学习《世界古代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并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且由于《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近代史》又是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是工业文明的历史,所以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资本主义的理解,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

通过对《世界近代史》,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世界史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根据历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要求,尤其是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世纪近代史提供指南,特制定本大纲。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

它是从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

本大纲主要讲述的就是自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来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400多年的历史,它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从农业走向工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

这一段历史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即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这也是一条主要线索;二是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三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运动。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世界近代史》课程讲授一学期,共72学时。

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约18周,每周4课时,共计72学时,均不包括课外活动和复习考试时间。

四、教学内容序言 (2学时)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起止年限、分期和主要线索,了解学习《世界近代史》的重要性,理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一、为什么要学习世界近代史了解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全球化的需要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世界近代史》的起止年限和分期1、1640年—1917年说2、1500年—1900年说3、18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说二、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1、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2、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3、工业文明的辐射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三、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学习马列学好外语广泛涉猎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的中国和日本(14学时)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大发现的过程;掌握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掌握尼德兰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要求学生了解地理大发现的前提和条件;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要求学生了解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政治思想家、科学家要求学生了解法国、英国、俄国和西班牙专制制度的形成。

要求学生理解加尔文教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理解早期的殖民侵略、商业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学生理解西方专制制度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要求学生理解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精神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教学重点和难点: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3学时)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1、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动因2、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条件二、地理大发现的过程1、欧洲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2、哥伦布航抵新大陆3、教皇子午线的划定4、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三、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1、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2、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四、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3学时)一、总述1、文艺复兴的内涵2、文艺复兴的特点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早期的文艺复兴2、全盛期的文艺复兴3、艺术家政治思想家三、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1、人文主义作家2、政治思想家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1、天文学2、其他自然科学3、科学思想家4、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第三节宗教改革(3学时)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和“异端”分子的挑战2、罗马教廷的控制和各国实现教会民族化的开始3、教会的腐败、搜刮和群众不满情绪的增长二、Δ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前夕的经济政治状况2、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三、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1、闵采尔领导的德国农民战争2、路德教派的确立四、О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1、慈温利2、加尔文3、日内瓦神权共和国五、英国的宗教改革六、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运动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3学时)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1、16世纪经济的发展2、专制制度的形成3、胡格诺战争二、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ΔО圈地运动3、社会结构的变化4、血腥立法和凯特起义5、专制统治·宗教改革6、重商主义和反对西班牙的斗争三、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1、16世纪的社会经济2、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3、对外扩张4、农民处境的恶化和波洛特尼科夫起义5、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四、西班牙的专制制度1、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落后2、王权的加强3、腓力二世的反动统治五、尼德兰革命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2、阶级关系的变化3、西班牙的专制统治4、革命的爆发5、游击战争和北方起义6、南方的斗争和根特协定7、南北分裂和联省共和国的成立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2学时)一、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1、宦官专政与内阁纷争2、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3、О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4、明代的海外贸易、海禁政策和西方殖民者的对华侵略5、文化与科技二、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1、“战国”时代的政治概况2、农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3、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4、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5、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及其失败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14学时)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长期议会、新模范军、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要求学生掌握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的兴起、三十年战争。

要求学生了解两次内战;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之争;17世纪英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法国的投石党运动、路易十四的统治、科尔伯的重商主义、奥地利的开明专制、普鲁士的开明专制、俄国的开明专制;了解世界联系的加强和全球文化交流;东西方差距的加大。

要求学生理解克伦威尔的护国政体;清教运动在英国革命中的作用;理解普鲁士精神;波兰的衰落和灭亡;要求学生理解殖民主义的双重性。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的兴起、三十年战争教学重点和难点:殖民主义的双重性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年—1742年的英国(5课时)一、革命前的英国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3、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4、О清教运动5、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6、苏格兰人起义——革命的导火线二、Δ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1640-1642)1、革命的爆发——长期议会的召开2、第一次内战3、长期议会改造国家的政策三、О平等派与第二次内战1、平等派运动2、独立派、平等派与长老派之争3、第二次内战4、独立派、平等派、长老派的历史作用四、Δ共和国与护国公制1、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普莱德清洗2、独立派共和国的政策3、克伦威尔护国公制的建立五、旧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1、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2、Δ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688年“光荣革命”(2)《王位继承法》(3)《权利法案》3、革命的意义六、17世纪的英国1、思想、文化约翰·米尔顿(1608—1674)詹姆斯·哈林顿(1611—1677)2、Δ内阁制的形成3、王权的衰落·议会权力的增长4、О政党制的萌芽第二节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3学时)一、Δ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1、波旁王朝早期的法国2、投石党运动3、路易十四和“朕即国家”4、О科尔伯的重商主义5、路易十五与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二、Δ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1、三十年战争2、经济落后·“农奴制再版”3、奥地利君主国的“开明专制”4、О普鲁士的兴起与“普鲁士精神”5、普鲁士的“开明专制”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1、17世纪的俄国社会2、Δ彼得一世和他的改革3、Δ叶卡特琳娜二世与俄国的“开明专制”四、波兰、瑞典和丹麦1、波兰2、瑞典和丹麦第三节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3学时)一、明末清初的中国1、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2、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4、学术文化二、Δ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2、幕藩体制下的日本社会三、莫卧儿帝国1、莫卧儿帝国的建立2、阿克巴与印度的统一3、“黄金时代”中的危机4、奥朗则布与莫卧儿帝国的盛衰5、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1、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2、向亚非的扩张3、苏里曼一世的征战4、社会经济制度5、文化的发展6、科普利里家族的实际统治7、伊斯坦布尔的起义8、对俄战争的失败9、军事采邑制的破坏10、文化的衰落第四节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3学时)一、荷、法、英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1、葡萄牙、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2、荷兰的殖民扩张3、英、法的海上争霸及英国的胜利二、О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三、Δ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1、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2、全球均势的变化3、全球文化的交流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776—1849)(14学时)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787年联邦宪法;要求学生掌握法国和欧洲的启蒙运动;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资产阶级的三个革命派别;三级会议、《1791年宪法》、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热月政变; 要求学生掌握雾月政变、法国抗击七次反法同盟的战争;要求学生掌握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法国的二月革命;六月起义。

要求学生了解独立前北美殖民地的特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要求学生了解制宪议会、立法议会、国民公会、《人权宣言》、“八九原则”、督政府的政策;要求学生了解拿破仑帝国的成立、盛衰;要求学生了解维也纳会议和最后议定书;神圣同盟的建立和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