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第一章名词解释:1、教皇子午线:有教皇确立的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殖民地范围的分割线。
西班牙、葡萄牙两国作为最早海外扩张的国家,为争夺属地发生矛盾,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要求教皇承认其对于这块土地的主权。
1493年,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并将改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葡萄牙。
1494年,两国又缔结《拖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西移了270里格。
根据该条约以及之前教皇子午线的划分,西班牙几乎占了整个美洲,葡萄牙则控制了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2、赎罪券:天主教会出售的据说可以赦免罪过的凭证。
交会还宣称,人只要购买赎罪券,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是罪过及已死亲属的灵魂的罪。
1476年,教皇颁布法规,将购买赎罪券以帮助已死的亲人拯救在炼狱里的灵魂定位信条,为出卖赎罪券这种欺诈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赎罪券实际是教会聚敛财富的工具,是引发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3、奥格斯堡合约:即奥格斯堡同盟,德国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缔结的宗教协定。
路德宗教改革后,德国出现了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的对峙局面,双方于1546年爆发了战争。
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合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年以前为心教诸侯夺去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是路德教得到了正式承认。
4、预定论:加尔文宗教改革提出的基本宗教理论,他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比路德教更为激进,提出了“预定论”,认为上帝从创世以来,就把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选民”和“弃民”的区分,就看人在现世的成功和失败。
这种预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5、至尊法: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民族教会的法律。
当时英国王权处于上升趋势,同罗马教廷产生矛盾,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惟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
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
后来又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
“至尊法”是英国建立独立教会的重要步骤,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6、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放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表面上是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欧洲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萌芽,是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是新兴资产及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中的反封建斗争。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特征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反对一审为本的宗教思想。
简答题1、地理大发现的后果及影响后果(1)引起世界性的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世界范围的商品大交流,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2)引起了价格战争,只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从殖民地掠夺大量黄金,是欧洲市场货币流通量急剧加剧,从而引起商业价格急剧上涨。
(3)引起西欧各国经济政策的变化,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各国政府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保护和推动作用。
(4)引起西欧殖民主义的殖民扩张。
为了进行原始资本主义积累,以暴力手段对外大规模殖民扩张,开始了罪恶的殖民活动。
影响(1)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互隔绝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交往和联系,气启动了世界整体化的历史进程。
(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大洲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开始了殖民掠夺和殖民制度的建立,开始了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的角逐。
(4)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5)加速了人类有传统的农工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进程,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世界的最高起步。
(6)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促进了人们对世界的了解。
2、如何评价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早期启蒙,批判了中世纪以来的蒙昧主义和经院哲学,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潮,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在于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关注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实,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及科学实验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文艺复兴的进步方面的进步意义(1)他把人们主要是有教养的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神教科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2)他使自然科学脱离了神学,从而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
同时推翻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体系,新的哲学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3)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的瑰宝,永放光芒。
(4)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扫清了道路。
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人民的革命权力”“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同时,文艺复兴不可避免的受到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彻底及妥协性的特点。
(1)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对教会势力报和解态度,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2)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存了下来,如魔法、巫术和占星术等等。
(3)在反对“神”性和神权,提倡和张扬人性和人权的同时,没有对人性和人权问题进行限定,以至于出现了过分追求人性的发扬,走上了任性过度泛滥的极端局面。
3、分析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和作用宗教改革不仅是一场反教会斗争,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
(1)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要求冲破天主教会风建神学统治和束缚,获得解放。
(2)罗马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同一民族国家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各民族国家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独立的民族教会。
(3)12、13世纪以来“异端”学说,不断对天主教会发起的攻击,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作了道路。
(4)教会腐败和搜刮,引起人们不满情绪的增长。
(5)文艺复兴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
作用:(1)宗教改革及三大新教派的创立,大大缩小了罗马教廷的势力范围,罗马教皇在西欧地位一落千丈,这是对西欧封建制度的最沉重的打击。
(2)宗教改革剥夺了教皇和教会贵族的特权,没收了教会的大批土地和财产,这不仅有助于专制王权的加强,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同时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系。
(3)新教特别是加尔文教的教义不仅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符合他们创造“自由”“平等”关系的需要。
总之,宗教改革加速了西欧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进程,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第二章名词解释1、圈地运动: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这种情况在英、德、法、荷、丹等国家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
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
大贵族大量侵占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用少量工人放牧羊群。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
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清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清除英国国教内部天主教残余的运动,兴起于16世纪后半期。
当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不断增强,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持反对态度,要求消除残余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清教”的称谓由此而来。
清教徒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的生活。
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
3、新贵族4、亨利四世5、黎塞留6、光荣革命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法制天主教复辟的政变。
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传统的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1688年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
1689年10月颁布《权利法案》,限定了国王的权力,规定了臣民的权力。
1701年,英国国会颁布了《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个人无权决定王位继承问题,对王位继承做出了一系列限制。
《权利法案》《王位继承制》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由于这次推翻复辟王朝的统治,是、没有民众参加的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以此成为”光荣革命”。
简答题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意义: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
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的封建庄园制度,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提供了原料和市场,再者,国内外商品贸易有了很大发展,16、17世纪英国工业发展迅速。
(2)阶级关系的变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前提。
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而农民则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制度,拥有自己的土地。
(3)清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前提。
(4)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5)苏格兰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
(6)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
历史意义(1)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上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他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国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2)在革命中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加速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资产阶级民族最后形成。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革命的策源地,成为西欧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4)英国在革命中确立的资本主义议会制度,为欧洲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革命过程中和革命后形成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于后来启蒙思想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北美独立战争和欧美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都起了巨大作用。
(5)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又保守性和不彻底性:资产阶级未与人民结盟,而与新贵族结盟;建立的是与君主相妥协的君主立宪政体;贵族院和许多封建特权仍被保留,人民在革命后仍遭受新的压迫与奴役。
2、法国的启蒙运动原因(1)法国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强大的堡垒,封建势力强大。
(2)法国社会的三个等级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封建危机特别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