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生五字诀

养生五字诀

养生五字诀——气、水、食、动、静将此文献给已经退休及准备退休的老年朋友—刘宇静纽约华人陈松鹤先生在美国华人报刊上发表的《珍惜现时,享受余生》中谈到:“决定生命长短有三大要素,基因遗传;生存环境;思维及生活方式。

唯有后者完全能由自己把握和掌控。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把握和掌控思维及生活方式呢?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对策,但涉及到其基本内容,不外乎“气、水、食、动、静”这五个字。

一、气气即指有关人体健康的生命之气。

包括三个方面:1、体外之气指日常生活中的空气。

众所周知,空气质量优劣的简单判定无非是两个要素,一是氧含量的高低;二是有害物质的多少。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很难测得周边空气的好坏,尽量避免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活动是老年朋友应该遵循的原则。

例如:多去室外空气质量好的地方活动;走在马路上要尽量远离机动车行驶道路;雾霭天气出门要配备防雾霭口罩;炒完菜后让抽油烟机再转上2分钟;拒绝烟草毒雾等等。

当然,能够在海南、丽江等一些空气质量高、工业污染少的地区生活,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2、体内之气指人们身体内参与新陈代谢的气体。

氧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停止呼吸氧气一小段时间,生命就会终止。

现代医学提示:经常进行深呼吸,有助于提高人体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置换效率,可调动许多毛细血管的血液和细胞参与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置换过程,从而让身体角落里的血液和细胞活动起来,促使身体向健康态发展。

现代养生学提倡的有氧运动和中华养生气功,都是改善体内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置换效率的有效途径。

许多生活中的实例都证明了养生气功对提高生命质量的辅助作用。

如道家的无极养生功;佛家的易筋经;印度的瑜伽等等。

3、思维之气指人的情绪,生气。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心情好坏和情绪的起伏,对身体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脾气大且经常生气的人与心态平和、性情温和且不太生气的人相比,得癌症的几率要高一些,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常识了。

普天下少有不生气的人,差别只是多少而已。

生气多少,体现了人的思维差别和个人修为的高低,同一件事,有的人认为大得不得了,而有的人则认为只不过是小事一桩。

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品行修为各不相同,关键在于学习和感悟,能做到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也是非常之不容易了。

对于老年朋友来讲,提高个人修为,避免生气是增加生命长度的重要环节。

二、水水即指有关人体健康的生命之水。

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喝什么样的水的问题。

现在农村的许多地方也都改善了饮水条件,喝上了自来水。

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讲,日常生活用水一般都是以自来水为主。

在城市的许多家庭都装上了净水过滤器,还有的社区为居民直接提供纯净水,为的就是提高人们的饮水健康程度。

达到这种条件当然是好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条件,饮用普通自来水时,最好是接上水烧开后,沉淀一下再使用,且水根不要用。

杯中的水不要喝到杯子空,留下的水根不要喝。

能喝上没有污染的弱碱性天然水,那更是一种福气了。

其次是怎样喝水及保持体内液体平衡的问题。

我们的身体60%以上都是和水有关的液体。

如:血液;淋巴液;尿液;胃液;胆汁等等一切含有水分子的液体,都是由我们喝进身体的水和食物通过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反应而形成的。

许多媒体都宣传一个人每天要喝8杯水,也就是约4000毫升左右,这是最基本的量。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再忙不能忘喝水,每次喝水就三口(据说这是科学的喝水方法)。

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对我们身体内水的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湿度大时,身体内水的需求就小一点;湿度小时,身体内水的需求就大一点。

对于可乐、碳酸饮料,老年人还是少喝为好。

每天早上睡起来后喝一杯温开水(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加一点蜂蜜、生姜水之类的食物;最好不要加食盐),对改善身体缺水状态和清肠排毒大有好处。

还有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睡觉前该不该喝水?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处理,只要不超过60岁一次、70岁两次、80岁三次的起夜标准,喝一点也是没关系的。

第三是向水学习的问题。

常言说“水利万物而不争”,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功劳,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

人如果达到水的这种境界,还会有烦恼吗?三、食食即饮食。

这方面的知识五花八门,每个老年朋友都不同程度的有所了解,有时候各类媒体介绍的太多了,反而让人无所适从。

但以下三个方面还是要给以重点关注的:1、选食原则健康选食有十二项原则:第一是吃五谷类;第二是吃结种子的蔬菜;第三是吃有核的果子;第四是吃当地的食物;第五是吃当季(盛产)的食物;第六是吃成熟的食物;第七是尽可能完整(连皮)食用;第八是吃熟食以水煮为主,忌油炸;第九是部分生食;第十是禁食(断食);第十一是去三害;第十二是肉。

这方面详细的解释资料很多,上网一查即可得到。

2、进食原则进食主要要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均衡原则:1)进食的热量要均衡。

简单的判定以保持标准体重不太变化为佳,2)进食的营养要均衡。

简单的判定以每年体检的各项指标不超为佳。

3)进食的酸碱要均衡。

简单的判定以自己尿液白中带点淡黄为佳。

另外,广东人吃饭先喝汤的习惯,是比较好的进食习惯。

而且进食的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最好。

从互联网下载了一个《老年人健康饮食》,附在文后。

3、思维之食知识是人的精神食粮,人到老年,仍要学习,仍要勤于用脑,不能僵化。

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类高层次的生活追求。

经常学习、思考、探索、回忆、想象、甚至幻想,避免老年痴呆,保持思维敏捷,也是增加生命长度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四、动动即指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讲的不全面,应该讲“生命在于动、静之间”。

该动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静。

对于老年朋友来讲,运动要遵循三个原则:1、适度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运动极限,超越这个极限就是体力透支了。

为了锻炼体能而长期处于体力透支的状态,对于老年人来讲是得不偿失的。

不要以锻炼体能为运动目的,而是以活动筋骨为目标,这是老年人运动的宗旨。

怎样掌握这个适度呢?简单的标准是每次运动之后不疲乏为最佳。

年纪大了,身体的柔韧性就比较差了。

有一种说法,“筋长一寸,增寿十年”,当然不知道是否正确,但老年人适当的练练柔韧性,还是有好处的。

2、适境对于老年人的锻炼环境来讲,尽量遵循空气流通好、人员密度低、阳光温和及噪音少的原则。

在农村,这不成问题。

现在的城市也有许多较好的锻炼环境,如公园、绿地、广场等。

如果没有合适的锻炼环境,宁可在家锻炼,也不能到马路旁的街道上去散步。

3、适时一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运动。

天不亮就起来运动锻炼的习惯其实不好。

对于老年人来讲,每天早餐一小时后(早餐时间按7点至7点半计算)再开始锻炼;每天下午3点至5点为较好的锻炼时间。

二是在极端天气(刮风下雨,打雷闪电,阳光暴晒等)时,不能在室外锻炼运动。

三是要长时间的坚持运动,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其实在把握好适度、适境之后,长期坚持运动锻炼,久而久之,身体的体能状态会自然改善的。

五、静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的静是不存在的,这里说的静是相对于身体运动的“动”而言的。

第一静是说睡眠。

对于老年人来讲,睡眠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

根据中医养生观点,每天晚9点至次日凌晨3点是最佳睡眠时间。

特别是夜里11点至凌晨1点,是心脑系统排毒时段,深睡眠有助于心脑系统的健康。

每天午休也是必要的,中午12点半至1点,小睡半个小时足矣。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是老年生活快乐的必要条件。

第二静是说休息。

运动锻炼之后;家务劳动之余适当的静坐下来休息片刻,对于恢复体力,养精蓄神大有好处。

第三静是说心静。

虽然说人只要醒着,大脑就在活动,但有时候像和尚打坐一样,闭上双眼,放松神经,不受任何环境影响,仿佛大脑思维停止了一样,静坐几分钟后睁开双眼,大脑会非常清醒,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养生体会,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对于老年朋友来讲也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

以下的四句话就是我自己的养生之道。

余生要珍惜,思维选正路,生活好方式,气水食动静。

最后,祝老年朋友们晚年生活幸福快乐!附件:《老年人健康饮食》(来自互联网)老年人健康饮食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弱,牙齿开始脱落,消化及吸收力也慢慢减退,胃口自然大不如前。

在食量缩小的情况下保证饮食品质,可以遵循以下12个原则:数量少一点。

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轻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为年轻时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会肚子胀、不消化。

所以,老人每一餐的进食量应比年轻时减少10%左右,同时要保证少食多餐。

质量好一点。

蛋白质对维持老年人机体正常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一般老人,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蛋白质,应以鱼类、禽类、蛋类、牛奶、大豆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为主。

蔬菜多一点。

多吃蔬菜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处,老人每天都应吃不少于250克的蔬菜。

菜要淡一点。

老年人的味觉功能有所减退,常常是食而无味,总喜欢吃味重的食物来增强食欲,这样无意中就增加了盐的摄入量。

盐吃多了会加重肾负担,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扩散的几率。

因此,老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左右,同时要少吃酱肉和其他咸食。

品种杂一点。

要荤素兼顾,粗细搭配,品种越杂越好。

每天主副食品(不包括调味料)不应少于10样。

饭菜香一点。

这里说的“香”,不是指多用盐、味精等调味料,而是适当往菜里多加些葱、姜等调料。

人的五官是相通的,可以用嗅觉来弥补味觉上的缺失。

闻着香喷喷的饭菜,老人一定能胃口大开。

食物热一点。

生冷食物多性寒,吃多了会影响脾胃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损伤。

因此,老年人要尽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在严冬更要注意。

饭要稀一点。

把饭做成粥,不但软硬适口、容易消化,而且多具有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对益寿延年有益。

但老人不能因此而顿顿喝粥。

毕竟粥以水为主,“干货”极少。

在胃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同体积的粥在营养上和馒头、米饭相差很多,长此以往,可能会营养不良。

吃得慢一点。

细嚼慢咽易产生饱胀感,防止吃得过多,可使食物消化更好。

早餐好一点。

早餐应占全天总热量的30%―40%,质量及营养价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但不宜吃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晚餐早一点。

“胃不和,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睡眠、囤积热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结石。

人体排钙高峰期是在进餐后的4―5小时,如果晚餐吃得过晚或经常宵夜,那排钙高峰到来时,老人可能已经上床睡觉了。

老人的晚餐最佳时间应在下午六七点,而且不吃或少吃宵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