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复习提纲一、知识梳理:A: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出现了和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主要权力掌握在。
俄国十月革命:时间,地点在彼得格勒,领导人。
起义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主席是列宁。
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了,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奥议和,退出一战。
1918年3月,苏俄迁都到莫斯科。
新政权的巩固:进行了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完成。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年,内容(新在什么地方):。
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新”是相对于而言的。
年苏联成立,年,苏联解体。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0世纪20到30年代苏联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苏联由变成了。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的形成,其特点是。
这段内容比较重要的材料有:“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请回答:我国较早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杂志和文章有哪些?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什么意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所说的“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什么政策?为了改正这一错误,又采取了什么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新经济政策的“新”是相对于什么政策而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里是说的“苏联的模式”是指什么?形成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特点是什么?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体系:会议:,去操纵作用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的,美国的。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内容包括:领土:。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考试比较容易考的是:殖民地、政治。
以此为主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统治的新秩序。
国联成立于年,被控制。
华盛顿体系:会议,起主要作用的是三国,调整的是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最尖锐的是矛盾。
1922年签署了,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有利于。
因为。
所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维持下去。
C:经济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在爆发。
特点是。
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时间年,实行新政的目的是。
新政“新”在。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重要的法令是。
新政的意义:国内意义是: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国际意义: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德国:经济危机引发了德国的政治危机,1933年,,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化,同时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德国打击进步人士的事件是。
意大利:一战后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日本:,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在此过程中日本先后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
D:第二次世界大战:列举德国法西斯破坏《凡尔赛和约》的行为: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
绥靖政策:西方国家对德国法西斯实行此政策,原因是即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又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
内容是: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时间是1938年9月,相关国家是德、意、英、法,将捷克斯洛伐克的割让给德国。
战争的爆发:时间是,标志是。
西方国家迅速失败,原因是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
战争的扩大: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二战在欧洲扩大,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进一步扩大。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原因是: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时间,标志是的签署。
加速了胜利的进程。
协调作战: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美英苏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a: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
b:决定成立联合国。
c: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二战的转折:。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时间1944年6月,事件名称是。
欧洲第一战场是。
胜利:欧洲战场的胜利:时间是,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亚洲、太平洋战场的胜利:时间是,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二战的影响: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知识归纳:A、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中国改革: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农村进行。
在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斯大林模式:取得的成就是: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特点是政治经济的高度集中,其弊端最后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也是重工业。
后来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崩溃:该体系形成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关,与《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为主构成。
它是建立在极大的损害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是极不稳定的。
对此体系冲击巨大的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德日的法西斯化的上台标志着体系的结束。
在一战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盾最激烈的是日美矛盾,《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展提供了条件。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对日宣战,这充分体现了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
D、二战:二战相关的事件: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
二战的扩大:1942年德国突袭苏联,1942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
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诺曼底登陆。
欧洲的胜利:1945年5月2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最后的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目的:共同抗击法西斯,时间: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协调作战:雅尔塔会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2015·吉林)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A.英国宪章运动B.法国巴黎公社成立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2015·苏州)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按次序对应分别是A.理想到现实、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B.理想到现实、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C.空想到科学、理想到现实、一国到多国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想到现实4.(2015·龙东)抓住关键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五月流血周”C.俄国二月革命D.苏联成立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2015·安溪)1922年苏俄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喀秋莎到市场卖土豆B.资本家可以租部分国有企业C.农民家中没有剩余粮食D.安娜到商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2.(2015·广东)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点发展重工业3、(2015·铜仁)下列选项中,与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看右图)相符的是A.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B.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C.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D.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4.(2015·盐城)列宁认为,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基于这一认识,苏俄开始实行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5.(2015·南京)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直接促成这一飞跃的是(B)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实行多党制18.(2015·苏州)某初三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
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C)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第3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2015·扬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于A.拿破仑战争结束后B.“一战”结束后C.“二战”结束后D.苏联解体后2.(2015·盐城)斯大林说:“在一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下列会议中,与这种”和平制度“建立有关的是A.巴黎和会B.慕尼黑会议C.雅尔塔会议D.万隆会议3.(2015·郴州)“一战”后,在帝国主义召开的一次分赃会议上,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的条约是A.《四国条约》B.《九国公约》C.《凡尔赛和约》D.《洛桑条约》4.(2015·海南)巴黎和会后,德国的军用飞机被肢解(如右图),其依据的是《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A.向波兰割让“波兰走廊”B.不得拥有空军C.向法国交还阿尔萨斯——洛林D.海外殖民地被瓜分一、十月革命二、战时共产主义三、新经济政策5.(2015·鄂州)一位参加某国际会议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
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这里的“新秩序”是指A.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C.美苏两极格局D.一超多强6.(2015·济宁)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中心的巴黎和会,英、法、美三国首脑以“三人会议”形式控制了局面,下面不属于“三人会议”的是A.克里孟梭B.达拉第C.威尔逊D.劳合·乔治7、(2015·桂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