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成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这个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的科学体系。
它的主要贡献: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第二,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不仅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
第三,它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大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它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
6、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第一,它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第二,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三,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要理论成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
第二,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三,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要理论成果。
8、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一,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
二,理论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求实,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9、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怎样形成的?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和僵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了很多宝号经验,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以邓小平为枋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二,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民族资本始终没有成为统治中国社会的主要形式。
三,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世界上所少见。
12、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又构成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1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
第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第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又一条宝贵经验。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是促进党的团结纺一,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第五,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指出了执政党的建设的问题,强调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一,它发展了马克思义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了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主义国家的新理论。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如何进行革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它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问题。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胜利,表明党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党的最低纲领,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一,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
二,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选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
四,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要条件。
总之,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不能走别的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16、社会主义改选的历史意义:一,社会主义改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二,我们党在过渡时期中,创造性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性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
用和平的方法改选个体农业,手工业和酱主义工商业,避免了社会动荡和冲突。
三,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把经济制度的改选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马克思列宁关于对资产阶段和平赎买的设想。
这是国际巷道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7、论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对象逐步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明教育等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带来的发展。
18、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实现共同富裕只能是一句空话。
1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有什么特点?一,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二,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三,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
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20、为什么党必须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三,中国巷道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历史。
21、党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税务和发展的要求。
二,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最大的实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步骤的根本依据。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三,当前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
一,党的十三大对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概括:“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