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解释应用

测井解释应用


岩心观察
岩心分析化验(地化、岩矿等)资料
薄片观察
储层、围岩岩性类型划分
测 井 储 层 评 价 流 程 图
储层、围岩岩性测井特征分析 储层岩性识别及评价 不合适 钻井及录井资料 合适 储层识别适 试油、生产动态资料
储集层油、水层定性划分标准及识别方法 不合适 合适 储层测井评价模型、方法 合适 储层测井评价
新地层=3.7 老地层=2
X − X min Δ sh = X max − X min
4、膏岩剖面渗透层划分 GR、微侧向、CNL、AC、DEN、CAL
5、碳酸岩剖面 渗透层划分
深、浅侧 向、 GR、NGR、 SP、CAL、 AC、 Rt等
二、岩性、孔隙度定量解释
1、岩石体积物理模型
根据物理性质差异把单位体积岩石划分为几个部分, 研究每一部分(骨架、孔隙流体、填充物)对岩石宏观物理量的贡献, 将岩石宏观物理量处理为各部分的贡献之和。
第十三章 含油性解释基本方法
1、定性解释 2、定量解释 3、快速直观解释
一、储集层含油性定性解释
1、油层最小电阻率法 油层电阻率下限 (1)计算法
a ⋅ b ⋅ Rw 1 / n ) Sw = ( m φ ⋅ Rt
(2)统计法
声波时差 (us/m)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玄武岩Rt—AC交会图
1000 100 10 1 140 160 180 200 220
ρ ma − ρ f
ϕ Nf − ϕ N N = ρb − ρ f
不同矿物M、N值不同,P197(表12-5),图12-13
4、双孔隙度交会图
• • • 常用CNL-AC或 CNL-DEN, AC-DEN分辨精度差; 必须首先校正泥质、油气、次生孔隙的影响; 适用于求解双矿物岩石。
P201图12-20, P202图12-21
孔隙度:
当h=0时:
ϕ =(
X ma − X log Xma − X w
ϕ =
X
ma
X ma − X sh ) − V sh ( ) Xma − X w
log w
当h=0、Vsh=0 时:
− X
Xma − X
2)双矿物解释模型
ρ b = ϕρ f + ρ ma1V1 + ρ ma 2V2 ϕ N = ϕ ⋅ ϕ Nf + ϕ Nma1V1 + ϕ Nma 2V2
测井解释一般步骤
(1) 资料准备:收集整理测井资料以及与解释有关的其它资料; (2) 数据处理:文件组合,深度对齐,曲线处理,环境校正,参数反演等; (3) 定性分析:划分储集层段,判断岩性、物性、含油性; (4) 定量解释:选择确定解释模型,计算储集层参数; (5) 质量检验:检查解释是否正确、可靠,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6) 总结报告:总结定性分析与定量解释成果,作出测井解释报告。
2、孔隙度测井重叠法识别岩性
常用 CNL+DEN 也可用 AC +DEN
3、砂泥岩剖面渗透层划分 (1)SP(GR) (2)微电极 (3) 辅助曲线:CAL、Rt、AC等
多种方法确定泥质 含量的原则: 利用多种方法 求取泥质含量,并 取其中最小值。
V sh
2 GCUR ⋅ Δ SH − 1 = 2 GCUR − 1
lg Sw = a0 + a1 lg Rw + a2 lg ϕ + a3 lg Rt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位 建立不同的含水(油)饱和度解释模型
4、泥质地层求含油饱和度公式
分散泥质
aRw q 2 1/2 q Sw = [( 2 + ) − ] / (1 − q ) 4 2 φt R t
Sw
= [ a R w (1 − V l a m
I
xo
= Rxo
/ Ro = b / Sxo = a /ϕ
mf
m
n
F xo = Ro / Rmf
Sxo
= (
a ⋅b ⋅ R
φ
m
⋅ Rxo
)1/ n
一般解释参数:n=2,m=2,a=1,b=1 残余油:Sor=1-Sxo 可动油:Som=1-Sw-Sor=Sxo-Sw
3、统计回归法求含油饱和度 Sw = f (Rw、Rt、por、AC、CNL、DEN、K)
[
c
)
]
lg k = a lg k = a
0 0
+ a 1ϕ + a + a 1ϕ + a
2 2
lg Swi lg Md
3、压力分析模型:电缆地层测试
思考题:
1、利用GR、SP计算泥质含量的方法是什么? 2、怎样利用声波时差、密度测井和中子测井求取地层孔隙度?如何进行泥质校正?
作业题:
在砂泥岩剖面上(老地层),某井两井段测井响应特征如下: 1190~1200米: SP=0mv , GR=100API , AC=500us/m , DEN=2.2g/cm3 , CNL=35% 1200~1210米: SP=-100mv , GR=50API , AC=400us/m , DEN=2.4g/cm3 , CNL=25% 已知基础数据:纯砂岩层 GR=0API,SP=-120mv 纯泥岩层 GR=100API , SP=0mv 岩石骨架 密度=2.6g/cm3,AC=300us/m 流体 (1)指出渗透层段; (2)计算储层的泥质含量; (3)分别利用三孔隙度测井确定孔隙度(含泥质地层应做泥质校正); (4)分析以上储层测井响应存在什么问题。 AC=600us/m , den=0.9g/cm3
Rt(ohm.m)
360
声波时差(us/m)
1000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粗面岩Rt—AC交会图
100 10
1 160
油层 低产油层 干层
2、岩性和孔隙度的测井解释模型(适用于AC+DEN+CNL测井) 1)单矿物解释模型
X 基本测井响应: log = ϕ ( X h ⋅ S h + X W ⋅ SW ) + VSh ⋅ X sh + (1 − ϕ − Vsh ) X ma
X ma − X sh ( ) − V sh ( ) Xma − X w Xma − X w ϕ = X ma − X h 1+ Sh ( − 1) Xma − X w X ma − X log
层状泥质
V lam − )( ) ]1 / 2 / φ Rt R lam
1
混合泥质
aR w (1 − V sh ) aR wV sh(1 − V sh ) 2 1 / 2 aR wV sh(1 − V sh ) Sw = {( +[ ]} − m m φt Rt 2φt R sh 2φt m R sh
Δt = ϕΔt f + Δt ma1V1 + Δt ma 2V2 1 = ϕ + V1 + V2
3)三矿物解释模型
⎡Δt ⎢ρ ⎢ b ⎢ϕ N ⎢ ⎣1
⎤ ⎡ Δ t , Δ t ma 1 , Δ t ma 2 , Δ t ma 3 ⎥ ⎢ ⎥ = ρ ,ρ ⎢ f ma 1 , ρ ma 2 , ρ ma 3 ⎥ ⎢ϕ , ϕ ⎥ ⎣ Nf Nma 1 , ϕ Nma 2 , ϕ Nma ⎦
2、骨架岩性识别图:
AC-DEN, CNL-AC, CNL-DEN 用于识别岩性,判断地层是否含泥质、石膏、天然气、次生孔隙。
3、M-N交会图
M、N定义为AC-DEN、CNL-DEN交会图上骨架与流体连线的斜率 用于识别岩性,判断地层是否含泥质、石膏、天然气、次生孔隙。
M=
Δt f − Δt ma
条件:岩性、物性、 地层水性质一致 一般:Rt>3Ro I=Rt/Ro=1/Sw2
油层 油水同层
水层
3、径向电阻率法
Rmf>Rw时:水层—增阻侵入 Rm>Rxo>Rw—负幅度差 Rm<Rxo<Rt—正幅度差 油层(油水同层)—减阻侵入
Rmf<Rw时:水层、油层(油水同层)—减阻侵入 Rm<Rxo<Rt—正幅度差 但 Rt 油层 > Rt水层, 油层幅度差 >水层幅度差 。
二、测井系列选择
1、泥质指示测井方法选择 一般: SP(Cw<>Cmf的砂泥岩剖面)+ GR(各种岩性剖面) 特殊: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岩性密度测井 2、微电阻率测井系列 Rxo: 微侧向(盐水泥浆+高阻剖面) 微球型聚焦(盐水泥浆+高阻剖面) 邻近侧向(泥饼较厚侵入较深) 渗透层:微电极(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 3、电阻率测井系列(p172,图11-2) 1)侧向——Rmf与Rw接近时 2)感应——Rmf>3Rw 4、孔隙度测井系列(p175,表11-3) AC、CNL、DEN(Rt、Rxo) 5、裸眼井测井系列(p175,表11-4)
⎤ ⎥ ⎥ ⎥ 3 ⎦
⎡ϕ ⎤ ⎢V ⎥ ⎢ 1⎥ ⋅ ⎢V 2 ⎥ ⎢ ⎥ ⎣V 3 ⎦
应用提示:
• 孔隙度测井探测深度常限于冲洗带; • 声速测井不反映次生孔隙,疏松地层需要进行压实校正; • 热中子测井用于水矿化度较低地层,对低孔隙地层敏感。
三、岩性与孔隙度快速直观解释
1、曲线重叠法:
统一量纲、统一纵横向比例、统一基线绘制重叠图, 根据曲线幅度差判断。
合理 不合理
测井资料处理
纯地层的测井解释基本方程(p177)
思考题
1、裸眼井的主要测井系列有哪些? 2、测井解释评价的主要储层参数有哪些? 3、了解裸眼测井解释的一般步骤和主要流程。
第十二章
测井评价岩性及孔隙度的基本方法 一、岩性定性解释
1、根据测井曲线综合分析识别岩性
地层岩性特点 + 测井响应特征 需要调研地质情况,总结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规律。 常见沉积岩的测井特征:p180 表1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