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管线应急预案

地下管线应急预案

广渠路东延DN1800给水工程(5标)应急预案编制审核主管北京市常青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广渠路项目部2013年12月9日目录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施工总体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危险源辨识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危险源控制措施及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7.主要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应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9.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案救援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针对管线渗漏的应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突发重大工伤事故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编制依据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设计的北京市广渠路DN1800给水工程(5标)—工艺及结构施工图设计。

自有的设备物资资源、经济、技术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本工程所涉及的施工技术、质量验收、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国家和北京市制定的规范、标准、法规文件等。

依据现场调查情况和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等。

2.工程概况工程简介本工程直顶钢管段自高碑店路口西侧新建人行天桥下至高碑店路口东侧越过现况雨水方沟止,全长约150米。

需穿越现况高碑店路路口,横穿多条现况管线。

在高碑店路路口东西两侧设置顶管坑2座,接收坑1座。

工期计划本工程拟于2014年01月10日开工,2014年3月21日完工,全部工期为10个月3.施工总体部署主导思想3.1.1 本工程是一项具有工作量大、管线长、工期紧、施工条件复杂、地理位置特殊市政建设工程。

施工组织的指导原则是以质量为中心,把安全作为重点。

突出重点、文明、优质高效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3.1.2 施工全过程要以质量为中心,严格控制工序质量的操作。

目标为合格,并争创优质工程。

部署原则3.2.1 针对本工程特点,贯彻公司“实行科学管理,满足合同要求,赢得顾客信任”的质量方针。

3.2.2 在满足生产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少占道路、便道、绿地为关注点,分片负责管理和控制。

组织机构由于本工程地理位置特殊,我公司最高管理层高度重视,决定派出公司内最优秀的管理人员投入到本工程中。

并按公司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对本工程实施全过程项目管理。

3.3.1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满足业主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由公司抽调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经验丰富、技术精炼、勇于创新并善于管理的人员;选派管理、施工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任经理;配备技术水平高、解决问题能力强的项目总工;由他们组成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对本工程进行全面负责。

(参见项目部组织机构图)3.3.2 结合本工程项目内容,针对各项目、工序、工艺要求,开工前对工程所需的各类专业队人员要有目的的实施培训,使其达到各专业中级工以上的水平,以保证实施操作达到技术质量标准,以利于各施工部位人员的及时调配与均衡,并保证重要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

3.3.3为保障各项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特组建相应人员参加专业施工队。

专业施工队包括:钢筋专业队、模板专业队、混凝土结构专业队、防水专业队、暗挖施工专业队、顶管专业队、焊接专业队等。

在项目经理部的直接指挥领导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依据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管理体系及中、高度危险源现场辨识结果,项目部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组长:项目经理:李振中副组长:生产经理:贺国柱项目主管安全员:刘明成员:现场施工负责人:牛金锁项目技术负责人:杨卫红安全保卫负责人:林建环境保护负责人:余敦梯机械负责人:车德刚材料设备负责人:王宝红行政后勤负责人:马月凤施工员:牛金锁安全用电负责人:任志军义务消防负责人:高翔应急救援机构主要职责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监督、指挥、施工现场及作业场所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

4.1.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1.2根据事故发生状况,统一布置应急预案的实施,并对防碍应急救援工作进展的因素采取措施果断处理。

4.1.3 根据预案实际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1.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进行处置,抢险处理结束后应即时归还或结束补偿。

4.1.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社会人员的险情时,要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并负责现场的警戒护栏工作。

4.1.6 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4.1.7 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4.1.8 适时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和处理意见予以公布。

责任划分4.2.1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事故状态下的现场指挥救援和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4.2.2 副组长: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负责人员、资源配置,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协调事故现场的有关工作。

4.2.3 安保负责人:协助生产副经理进行安全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培训工作,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处理、取证及事故报告等工作。

4.2.4 技术负责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数据统计,控制措施的编制及事故现场有关技术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4.2.5 机械负责人:负责应急预案演练及事故现场的车辆设备、救援设备指挥调度工作。

4.2.6 施工用电责任人:负责事故现场的动力、照明保障,人员触电应急处置工作。

4.2.7 环境保护负责人:负责事故现场的环境监测保护工作,负责人员疏导工作。

4.2.8 义务消防负责人:负责消防应急预案的演练及培训,组织义务消防队对火灾进行扑救,现场伤员的抢救和转送医院工作。

4.2.9 后勤保障负责人:负责事故现场的物资保障及善后处理工作。

5.危险源辨识及评价依据施工计划网络图和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采用投入产出法进行危险源识别,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计算方法为:D=LEC 式中: 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经辨识危险源和风险计算,根据中高度风险评价结果,可能导致危害事件发生的高度风险有:坍塌、触电、火灾、中毒和窒息。

中度风险有: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

6. 危险源控制措施及对策针对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特别是对中高度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危害事件要重点防范。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

一旦发生险情或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险救援。

坍塌:暗挖作业面现场设置专人对台阶土方开挖放坡和锚喷支护进行旁站监督,配备足够的预防土方坍塌的抢险器材。

开挖支护工序紧密衔接,每开挖一步,支护一步,效验确认一步。

当发生土方坍塌时,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加固。

对管线因接口不严造成渗漏水,要通过注浆封堵或埋管引流方式防范管线基础周围松软土体坍落,并加强穿越管线区域的初期支护。

高空坠落: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现场竖井周围设安全栏杆及安全网等相关临边防护设施。

当发生人员高处坠落事故时,救援人员应立即查明坠落人员的伤情,就地施救,对受伤人员进行包扎和肢体固定,同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车辆,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触电:现场供电采用TN-S系统。

动力、照明设备加装漏电保护器,电焊机使用专用防漏电闸箱,严格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程,控制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

当发生触电事故时,应首先立即切断电源,就地急救,进行人工呼吸。

(对开放性损伤的触电者,先进行包扎固定)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施救,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火灾:施工现场和通道内按规定设置防火标志牌和紧急出口疏导标志牌(夜间返光牌),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干粉剂)和消防器材,重点防火部位灭火器,不少于4个。

电气焊工人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手续。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立即组织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扑救,同时拨打火灾报警电话,并疏散事故现场人员,抢救受伤人员,保护事故现场。

中毒和窒息:作业人员如进入运行管线的人孔井,下井前要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作业前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安全交底。

配备相应的防毒面具等人身防护用品,并有专人负责监护。

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救援人员必须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具,携带救援器材,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援,同时拨打救援电话,等待救护专业人员和车辆。

物体打击: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一律佩戴安全帽,危险地带设置安全护网及相关棚护设施,非作业人员不得在作业区停留。

当发生物体打击时,现场救援人员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包扎和固定,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车辆机械设备伤害:现场安设交通警示标志及红色灯,设专人疏导交通,施工人员区域支搭硬质围挡。

操作机手一律持证上岗,机械加装各种保护装置。

当发生机械伤害时,现场救援人员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对受伤人员包扎和简易固定,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护事故现场。

7.主要技术措施积极和管线产权单位沟通,调阅摸清地下管线竣工资料。

做好现场的地下管线调查工作,通过电子物探和人工挖探坑的方法,确认管线种类、平面位置、埋深、管径、管道接口形式,保证由地面钻孔加固土体的针对性。

地层注浆加固,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地面设专人巡视现场和管线监控点。

顶部严格小导管注浆加固措施的有效实施,坚持先加固土体,确认土体稳定程度后,才能进行洞内土方的开挖。

开挖前要布设地面沉降观测点,测出初始值,随开挖支护要设专人观察地面外表变化,量测沉降变形,洞内开挖作业要在监控量测信息指导下进行。

加强洞体支护结构的连接,要检查联结点螺栓,焊接的质量操作,加强各作业循环的紧密衔接,及时闭合支护结构。

严格开挖支护工艺流程,上下台阶保持合理的开挖距离,合理组织安排洞内工、料、机、运,保证开挖与支护作业循环的正常作业。

洞内要储存一定数量的方木、大板、泡沫砖等器材,任何人员不得动用应急器材。

隧道对应地面位置,不得放置东西,道路上铺设厚20mm的钢板加垫橡胶条以利于减振,并设专人监护和指挥疏导社会车辆的通行。

8.应急措施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明确职责,保持信息的畅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