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共空间整体性的研究
摘要:如何处理好校园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如何安排好校园中的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分区并创造良好的建筑空间环境,是对设计者提出的挑战。
文章简要的介绍了阿镇高级中学规划设计方案的主要构思和特点。
本文在校园空间环境塑造、校园功能分配、及交通流线组织的处理上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校园公共空间整体性研究
现代校园是社会进步的窗口, 校园环境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科技进步的表现。
完整的校园公共空间一般包含校园建筑、交通、景观等一系列要素因子,它们之间的有机组织才能形成良好的整体环境秩序,而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也就是运用设计手段对环境系统的整体性设计的探寻。
设计对象的整体性是整体性设计的起点和基础,对于一所校园而言,就是加强校园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在联系、便捷度和识别性。
在阿镇高级中学的总体规划设计中, 从方案的最初阶段直至建成, 我们结合当地教育局的具体要求, 力图充分把握时代发展的节奏和规划设计的要求。
下面将把阿镇中学设计的感悟结合校园的公共空间的若干子系统的做一下整体性分析。
1 项目基本情况
1.1 基地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镇,北侧为经六路,东侧为
规划五路,南侧为越山路,西侧为规划七路。
基地面积共213893m2,基地形态为矩形,地势平坦。
拟建筑面积45206.2 m2,办学规模为36 个班级,年在校人数为1800 人。
1.2 规模及功能组成
在功能布局中,学校由教学中心区、体育运动区、生活服务区三大功能组成。
教学中心区由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实验室、公共教室、图书馆以及教研、行政办公室组成;生活服务区由学生宿舍、学生、教职工餐厅组成;体育运动区由室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室内体育馆等综合体育设施组成。
(图1)
图1鸟瞰图
2校园公共空间各子系统分析
2.1功能系统分析
中学校园的功能相对于大学,简单得多,主要有教学楼、宿舍、体育场等设施。
通常在功能组织上以教学活动为基本活动,作为组织的“核心”,并规定其他功能组成要素的布局原则。
根据基地现状,本设计的规划思路是突破学校的地域性,建设特色鲜明的高级中学,客观上不仅要求学校提高软体教学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实体教学空间。
在此规划中,南部为教学区,西面为运动区,东南部为生活区。
北部的主教学楼与南部的综合生活服务中心中间由一条景观大道相连,将整个校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边
为教学和生活区,西面为运动区,形成了校园的主轴线。
中间的宿舍将运动区和教学区合理分开,互不干扰。
教学用房、教师办公、行政办公和辅助用房整合成教学建筑组群:基本教室布置在教学组群的中央地带,南北朝向;教师办公室紧贴普通教室,方便日常管理;实验室分类组合,布置在教学组群的外围;行政办公区布置在校园主入口附近,便于对外联系。
本项目用地现状用地非常宽裕。
所以学校入口在退路边200米设置缓冲区。
正入口所对应的是学校主教学楼,主教学楼与办公楼、专业教室、风雨操场共同围合一个宽阔的校园前广场,非常气派。
办公楼和教学楼之间通过连廊围合两个内庭院,内敛的空间布局采用轴线的组合,转折,节点的虚实来划分空间,营造各种景观空间,使得整个校园内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空间虚实有序。
生活区有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和综合生活服务中心组成,连廊将宿舍围合成两个内庭院,形成重要的私密空间。
综合生活服务中心包括食堂、超市、浴室等配套设施,使得学生和老师的各种生活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给学生创造出优越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
在用地西侧合理布置一条400米的标准跑道的运动场和多个标准篮球场及羽毛球场。
风雨操场位于用地的西南侧,独特的造型成为越山路上的标志性建筑。
风雨操场内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舞蹈健身室。
满足了全校体育锻炼和课余活动的要求。
(图2)
2.2交通系统组织
交通系统是形成校园功能分区域结构的“骨架”,以人的连续性活动为特征,并由此规定车行、步行系统,实现人车分流,并通过连接其他子系统实现人流活动的延续性几个功能分区间的最佳组合。
校园交通组织遵循以上基本的设计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流与车流的冲突,避免干扰,力求创造一个宁静、舒适、安全的校园环境。
阿镇中学校园的主要道路,布置于教学与生活核心区的外围,形成环状的机动车道,以保证交通的高效、通畅。
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停车也集中在车道外围解决,考虑各功能区交通流量合理布置。
步行交通主要集中于校园中轴线上,联系着校区内各主要建筑,合理地引导着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流线,并进一步强化校园各组团的空间序列关系,同时结合小品及地面铺装的设计,尽可能丰富步行系统的场所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气息。
(图3)
2.3景观系统分析
景观是现代校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它首先应该保证自身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应该将景观纳入城市或社区等更广泛的景观系统中,这对塑造整体生态环境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本校园规划沿景观轴布置的多个景观节点,形成了不同主体和风格的景观区域,。
教学区与宿舍区之间布置大片绿地,保证校园内生态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多元化,为全校师生床在了一个可
图4 景观节点分析图读、可息、可娱的良好环境。
(图5)
2.4形体环境分析:
建筑体块的组合强调了实体的组合和空间的变化,尽可能使建筑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富有空间的变化,增加校园的空间趣味,设计一个“中学生喜欢的校园”。
在建筑界面的控制方面,本方案在校园中间地带注重了建筑的朝向,在校园边缘地带,建筑物的走向与周边道路相关,使之与周边地块的建筑肌理保持一致性。
形体空间环境与人的视知觉能力密切相关,校园环境中的各类建筑物和设施的形象易于识别,无疑将加强校园环境的场所感,同时,由于校园中人流日常活动的集中性与规律性行为特征,应当关注其对形体空间环境的规定性。
普通教学楼、办公楼、风雨操场三者的化零
图5 普通教学楼办公楼透视图
为整围合主广场,形成鲜明的整体形象(图5),专业教学楼沿主要步行线方向线性展开,形成院落单元。
宿舍楼沿中心广场的另一侧线型排列,与综合生活服务中
心共同规定了中心绿地的界面。
(图6)
图6 宿舍楼立面图
3.各子系统的整体建构
3.1社区意象的整合
当前的校园设计, 重视体现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 强调校园环境的时代感。
日本专家曾提出: 智能化校园既是舒适的教育场所, 同时是宽敞丰富的生活环境。
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校园的开放性等赋予校园外部空间形态以新的概念, 外部空间作为建筑
内部空间的延续, 也成为课堂教学空间的延续, 是进行思想、知识、信息交流的场所。
在阿镇中学的总体环境设计中, 我们正是本着这种理念, 力求保留整体环境之美的传统风格, 探求具有地方
特色的校园环境。
在这里校园的主入口空间不仅是校园自身景观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托于城市与社区的次级空间。
本设计中普通教学楼、办公楼、风雨操场的一体化设计有意识的突破了一般中学校园的空间尺度,形成一种次级空间并以此作为城市空间与校园空间之间的“中介空间”,形成鲜明的过度标志
3.2景观系统与行为的整合
校园的人流具有集中性和规律性特点,作为校园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学生,其主要流线是往返于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
校园景观根据其所在场所性质分为动态和静态景观区。
教学景观去为静态景观区,以园林式花园为主,广体现安静的教学环境。
教学景观区用地中心即主次轴的交点为净态景观区的中心。
它和前广场的人流都比
较多,同时也是学校对外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场所,故主要以硬地为主,绿化为辅。
在其中布置台阶、喷泉、雕塑等多项内容,充分体现安静祥和的特色氛围。
广植树木,并由风雨连廊进行划分,形成悠远深邃的感觉,衬托主体建筑。
西面则为动态景观区,以运动场为中心,向周边的功能区渗透,生活区景观主要为片式布置,为学生生活休息提供一个林荫深深的优美环境。
3.3有机骨架
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是在客观环境上分割、组织空间,而且要在主观认知上使空间连续,达成人的行为、感知与环境的协调整合,渗透、开放、融合的校园空间环境需要渗透、开放、融合的物质界面来围合,沿校园步行线形成的线性长轴规定了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形态和发展方向,将各种外部空间连接一个多种形式交往的网络,近期建设一部分即可形成完整的校园环境,远期的加建也不破坏原有的空间架构。
结语
通过对阿镇中学的规划设计,我对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有进一步的认知,校园既是一个相对自足的社区,又是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校园应被营造成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与时代和文脉相关联的、富有多元意义的场所,特定的区域性和历史演进过程是此建筑区别于彼建筑的特色所在。
打造整体一致性的公共空间,营造积极向上、富有人性化的环境,是我们建筑师的使命和职责所在。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