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地球的概况

第一章 地球的概况


3、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 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它全长6.5×104km, 顶部水深大都在2~3km,高出盆底1~3km,有的露出 海面成为岛屿,宽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面积占洋底 面积的32.8%,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



大西洋中脊的峰是锯齿形的,分布在大西洋中间, 大致与东西两岸平行,呈“S”形纵贯南北。 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歧分三支, 呈“入”字型展布; 在太平洋内,因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呈倒 “L”字型展布,故称东太平洋海隆。
麦哲伦环球航行
有关地球的常数

地球赤道半经(α):6378137m* 地球极半经(с):6356752m* 赤道标准重力加速度(γe):(978032±1)×10-5m/s2 地球的其它数据 地球平均半经:6371km 子午线周长:40008.08km 赤道周长:40075.24km 地球的面积:51000万km2* 海洋面积:36100万29.2% 地球的体积:10830亿km3* 地球的质量:5.976×1027g* 地球的平均密度:5.517g/cm3 物体脱离的临界速度:11.2km/s 赤道上点的线速度:465m/s 地球沿轨道运动的平均速度:29.78km/s 大陆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8846.27m 大陆平均高度:825m海洋最深海沟:-11034m 海洋平均深度:-3800m 大陆和海洋的平均高度:-2448m(即全球表面无起伏,将被2448m 厚的海水所覆盖)

一、地球的外圈层

大气圈

地表——其厚度可达数万公里以上;0-17km:对流层,占 大气圈总质量75%;50km左右:平流层,特别重要的O3; 还有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形成一个连续 而不规则的圈层。 指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的圈层。 生物圈: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最大 厚度可达数万米。核心部分为地表以上100m,水下 100m。

(2).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向大洋更深部分下倾直 到深海盆地或海沟为止的斜坡地带。 其坡度范围为3~6°,平均4°,深 度100~300米至1400~3200米,宽 度为20~100公里。若以水深2000 米作为大陆坡坡麓的平均深度,则 全世界大陆坡面积约占洋底面积的 8.5%,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地形特 征之一。它包括以下几种二级海底 地貌单元:大陆坡斜坡、海底高原、 海脊、海槽等。正如岛架与大陆架 相对应,岛坡也与大陆坡相对应。 大陆坡的沉积物系大陆架物质受浊 流、海流、块体崩落及入海河流搬 运、沉积而成,主要是软泥和细粒、 夹杂贝壳的泥质砂,其中泥约占60 %,砂占25%,岩块和砾石占15%, 生物壳屑和软泥占5%。大陆坡表面 常被细沟和海底峡谷所切割,类似 于陆地上的山坡。崩落物堆积在大 陆坡上可形成丘状地形。
(1).大陆架

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呈一自陆向海自然延伸和缓倾的浅 水平台。其范围自低潮线起到洋底向海方向坡度迅速变陡处(称 为大陆坡折线或大陆架外缘)为止。
全世界大陆架的平均向海坡度为0°07′,内陆架略陡于外陆架。陆架表 面向洋底方向微倾的坡度不超过1~ 2°,其外缘水深为21~621米,全 世界平均为133米。宽度为0(巴拿马西海岸)至1206公里(巴伦茨海陆 架),全世界平均为78公里。面积仅占世界大洋面积的7.5%,世界陆地 面积的18%。组成物质有两种类型,一种由火成岩组成,缺乏沉积物; 另一种由砾、砂、粉砂、粘土等沉积物组成。在大陆架的外缘处,常有 一些隆起,即堤坝,来自陆地的大量物质堆积在近岸到陆架外缘堤坝为 止的范围内。堤坝有的由火成岩作用形成,也有海藻构成的礁石或盐丘 构造等。堤坝处沉积厚度达2公里左右。中国渤海大陆架平均水深仅18米, 最大水深85米以上,黄海大陆架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44米以上。 分布在岛屿四周的陆架称为岛架,宽度狭窄,仅十余公里至数十公里, 坡度较大,一般为数十分,岛架外缘水深110~200米,岛架上一般冲刷 作用十分强烈。大陆架上常有油气资源分布,许多著名的大油田均位于 大陆架海域


2、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中特别平坦的部分。底部坡度为1/1000~ 1/10000。地壳厚度6~8公里左右,属大洋型地壳。盆地 中平均堆积厚度为1公里。沉积物来源于大陆架,由浊流 通过大陆坡堆积于大洋盆地中最低部位。1947年对中大西 洋海岭调查,首次运用水下声纳装置进行海底连续测深, 发现了深海平原。

一些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迁移和富集,含量超 过该元素的克拉克值,并在质和量上达到开采要 求——形成矿床。

地壳的厚度——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
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 处厚度不一。

大陆部分平均——37km多; 海洋部分平均——约7km。 高山、高原部分最厚。如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可 达70km。

大地水准体



大地水准面(平均海面)所封闭的球 体形状 。 不是一个稳定的旋转椭球面,有地方 隆起,有地方凹陷,相差可达100m 以上; 赤道横截面不是正圆形,是近似椭圆 形,长轴指向西经20°和东经160° 方向,长短轴之差为430m; 赤道面不是地球的对称面,与标准椭 球体相比,南极大陆比基准面凹进 24m;北冰洋却高出基准面14m。赤 道——南纬60°之间高出基准面, 而从赤道到北纬45°之间低于基准 面。

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大洋盆地(深海丘陵,海岭、深海平原)、大洋中脊 (洋中脊)、

1、大陆边缘,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带是海洋与陆地相 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包括沿岸陆地部分及 水下岸坡,范围自滨海平原至外陆架坡折带,大致 相当于晚第四纪海平面波动时期淹没和出露的区域。
海底地形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了解地球的圈层构 造是找矿产资源及打钻、开掘各种井巷工程的 前提条件。但打钻一般只能达到几百米至几千 米。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深的钻孔,是布置在 前苏联的北冰洋滨的科拉半岛上的超深钻,也 仅深入地下12000多米。对整个地球说来这只 涉及它外壳上极薄的一层。 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它们又各自可 以再分为几个圈层;
(三)海底表面特征
海底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平坦,倘 若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就会发现,海底世界的面貌和我们 居住的陆地十分相似:有雄伟的高山,有深邃的海沟与峡谷, 还有辽阔的平原。世界大洋的海底像个大水盆,边缘是浅水 的大陆架,中间是深海盆地,洋底有高山深谷及深海大平原。 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把世界 最高峰放进去,都不会露出水面分毫。
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宇宙

古代:“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现代:100亿年前形成,130亿光年的空间
天体



恒星 行星 卫星 流星 彗星 星云 天体距离单位:光年(光在一年间传播的距离, 94600亿km) 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
(二 )银河系和太阳系

1、银河系

1.表面分为陆 地和海洋两大 部分; 2.所有大陆北 宽南窄(倒三 角形); 3.表面地形起 伏不平。
(二)陆地表面特征

原 山 地



原 峡 谷


平 原:低平而宽广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 3).大陆基

中国有些学者将大陆基作为大陆坡的一个二级海 底地貌单元。一般始于水深1400~3200米处,止 于深海平原边缘。大陆坡底有海槽存在的地方, 大陆基缺失。大陆基的坡度为1/2000左右,有些 较陡的可达1/100。与大陆坡相比,其坡度显著变 缓,地势明显展宽。大陆基的宽度自0至600公里 不等,显著大于大陆坡的平均宽度(20公里)。 组成物质主要是沉积物,系陆架和陆坡上的物质 受重力崩塌、滑坡及蚀流搬运、堆积而成。大陆 隆地带也是深海扇从海底峡谷向外扩展的地带。



地壳中含有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部分元素,而其中O、 Si、Al、Fe、Ca、Na、K、Mg等8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 其他元素共占1—2%。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 克拉克值。 大多数大多数情况是相关元素化合形成各种矿物,其中 以O、Si、Al、Fe、Ca、Na、K、Mg等组成的硅酸盐矿物 为最多,其次为各种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 各种不同矿物特别是硅酸盐类又组成各种岩石。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 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 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 从高空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像四级阶梯,自西 向东,逐级下降。 最高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 上,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 多高山冰川,主要有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 拉雅山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 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级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黄原、云贵高 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构成, 平均海拔1000米至2000米。 跨过第二级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 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海岸是第三级阶梯, 地 势下降到海拔5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自北 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 平原。这些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再 向东是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 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2、太阳系 太阳的位置

太阳的性质 热核反应 直径 体积 表面积 质量 密度
太阳系的组成
九大行星 地组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组行星: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彗星 小行星 月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