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地球资源必定会枯竭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这个道理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明白。
但是,在使用地球资源时,很可能每个人又似乎都不明白。
这主要表现在使用地球资源上的无度索取,好像地球是一个聚宝盆,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取之不尽,取了又来。
事实上的地球只是一个大仓库,储藏的各种各样物品都有一个数量上的额定。
消耗一点就少了一点。
百度到的下列数据对此给了有力的证明。
地球蕴藏的铁矿石,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资源。
报道,2001年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400亿吨,储量基础3 100亿吨。
按金属铁计算,储量为720亿吨,储量基础为1600亿吨),但是到了2012年,铁矿石储量的保证生产年限却只有128年了。
其他如铜矿储量可保证生产32年,镍矿储量可保证生产49年,钨矿储量可保证生产47年,钾盐储量可保证生产276年。
保证年限偏紧的有锌(24年)、锡(21年)、铅(21年)、金(19年)、银(15年)和锰(14年)。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也是消耗量非常大消耗非常快的一种地球资源。
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2007年数据),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e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
《中国煤炭报》2008年12月19日报道:日前,世界煤炭研究所(WCI)将去年(2007年)全球煤炭市场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指出,2007年全球硬煤产量为38.34亿吨,而1977年则为25.68亿吨,30年间,全球的硬煤产量增长了49%。
分析表明,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已勘测到可供开采的煤炭储量可够开采200年。
两年后,《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发布的数据是:2009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为8260亿t,采储比为119。
(可采119年)另一种消耗很快的地球资源是石油。
我国最早采集和利用石油的记载,是晋代(公元265——420年)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该书既提到了甘肃玉门一带有“石漆”,又指出这种石漆可以作为润滑油“膏车”(润滑车轴)。
南朝(公元420——589年)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的延寿县(即今甘肃省玉门一带)下载有:“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
县人谓之石漆”。
“石漆”即指石油。
人类发现石油的历史才1800来年。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油井。
石油工业生产才150多年历史。
当时主要用途是作灯油照明。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学者,,陆内燃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汽车飞机的相继发明,石油才开始大量利用,进入了动力能源时代。
这段历史还不到120年,而全球的石油消耗量却增加到了每日的0.8亿桶(保守数据)。
2012年7月3日,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鲁尔博士发布的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称,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石油储量约为1.653万亿桶,全球石油储量可用54年。
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地球用了几十亿年时间集聚起来的石油,人类只用了不到200年时间,就将把它吸得干干净净的!不过,数字虽然触目惊心,但世上并没有几个人真的为此焦心着急。
因为,自有科学家“扶危解困”的。
这不,石油还没吸干,页岩气又开发利用了。
全球页岩气资源约为456万亿立方米,又够人类用上好几百年。
页岩气完了也不要紧。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可燃冰又会顶上的。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完了怎么办?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嘛。
到时候,石头也可以榨出油来的!再说,风能、太阳能肯定是永远也用不完的。
用不完的风能、太阳能,很可能是人类对地下能源枯竭无所畏惧的一颗定心丸!风能、太阳能,确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可是,怎么取?用我们的双手去捧去抓去捉?肯定不行吧。
必须要设备。
可是,制造设备就要有足够的相关原材料,没有相关的地球资源提供原村料,就造不出利用风能、太阳能的设备,人类就无法利用风能太阳能,就只能望风兴叹、望太阳兴叹。
别急,不要紧的。
科学家还有数据可以破解这个危局。
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铜储量为3.4亿吨,按当时年开采量840.5万吨计算可供开采40年。
同期世界黄金的储量为3.98万吨,按当时年开采量1582.9吨计算可供开采25年。
如今20多年过去了,铜储量反而增加到4.7亿吨,开采年限还有30多年。
金储量还有4.2万吨,开采年限还有19年。
你看,开采了20多年,铜的储量反而增加了1.3万吨,金的储量也增加了0.22万吨。
这地球资源岂不是越采越多嘛。
着什么急。
不过,我们也不可以高兴得太早了。
要知道,这可不是人类的开采,采得多出来的,而是这些“躲猫猫”资源藏得太隐蔽,先前没有被发现,如今随着探测技术的进步把它们找出来了的缘固。
所以,我们绝对不可以把那个“物质不灭定律”太当真。
这个定律只存在于理论上和实验室里,并不存在于现实的地球之中。
譬如铁氧化成铁锈三氧化二铁,虽然可以还原成铁,但这个还原过程又要消耗其他物质。
铁“不灭”了,其他物质又“灭”了。
而且,铁的这种还原也不具备实际上的操作性,因为,铁器在使用过程中氧化成铁锈后就会自动掉落,很难回收。
所以,让铁在人类的利用中做到永远“不灭”,只能是一种永远也无法做到的痴心妄想。
铁会毁灭,金会毁灭,铜会毁灭,石油会毁灭,天然气会毁灭。
地球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凡是被人类发现的,又被人类在利用的,统统都会毁灭!我们必须明白,地球就这么大,人类的足迹不但早已踏遍了北极的雪野,也早已踏遍了南极的悬冰,上至天宫,下至地府,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留下人类的足迹。
一句话,地球上不再有可供人类发现的新大陆了,甚至可以说,宇宙间也不会有可供人类发现的“新大陆”!二世界末日必将到来“玛雅末日”显然是无稽之谈,没有几天即可见分晓。
月球及其他星球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地球自毁的可能性都可以视之为零,雷电风雨等灾害毁灭地球的可能性更不大。
但是,人类将要遭遇毁灭性打击却不是有没有可能性的问题,而是肯定有必然性!汉语有句成语叫“坐吃山空”。
堆集如山的粮食,如果没有新粮补充而坐在家里只管吃,“粮山”必定有一天要被吃空的。
“空山”了怎么办?坐食者只有饿死的份。
他的末日就这样到来了!地球就是这样一座“粮山”,它为人类贮藏着各种各样的“粮食”。
人类就是这座“粮山”的“坐食者”,每个人都是。
这话可能要犯众怒了。
大家一定难以接受。
大家一定会说,我不是坐食者。
我是劳动者。
我说,不对。
你是一个劳动者,这是相对于剥削者而言,你属于靠劳动自食其力的人。
可是,相对地球而言,你就是“坐食”者了。
无论你有多大的智慧,无论你有多大的能力,无论你从事多么高尚、体面、伟大的事业,你都不可以为地球“粮山”增添半颗“粮食”,相反,你每时每刻都在损耗着“粮山”。
你的智慧愈高、能力愈大、从事的工作愈伟大,“食量”就愈大,对“粮山”的损耗也愈大。
这样的结论看似不可思义,估计有人会说这是胡说八道。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比较做出说明。
我们不妨拿现代人与原始人比一比。
现代人比原始人智慧高、能力大,肯定是没有争议的。
那么,现代人与原始人,对于地球不可再生资源,谁的“食量”大?谁的损耗大?这一比,就不用我拿答案了。
每个人都可以随口作答:“现代人的…食量‟大!现代人的损耗大!”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原始人根本就不能够与现代人比。
因为没有可比性。
认真分析,原始人不能算是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坐食者”。
在原始社会里,处于生物链顶端的原始人,不消耗地球任何不可再生资源,而与生物界的其他伙伴共同维持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他们应该属于真正的自食其力者。
地球“粮山”永远不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空山”的。
也就是说,原始人的时代,不会有世界末日。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这个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坐食者”以后,地球“粮山”便开始面临了“空山”危机,人类自身也开始面临“世界末日”的危机。
这一天看似非常遥远,但肯定要来的。
不存在不来的可能性。
因为,当着地球不可再生资源耗尽的时候,几乎完全依靠不可再生资源生存的人类,没有可能避免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有人可能要说,你这是危言耸听,人类不是还可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可再生资源嘛。
譬如粮食、果蔬、禽畜……。
可是,你却没有想过,今天的人类,离开农药、化肥,是很难生产出任何作物来的,而制作农药化肥的原料以及机械设备,都离不开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之日,便是世界末日到来之时。
这个结论,是千真万确的。
所以,我们探测地球末日,就是要探测地球资源枯竭的时间,哪一天地球资源枯竭了,世界末日也就到了。
三工业革命前地球资源消耗分析我们把整个地球当作一个硕大无比的贮藏室。
这个储藏室里面贮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必需物资:金银铜铁锡钾钠钙镁锌煤炭石油天然气……。
人类每天从储藏室里取出一部份物资,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储藏室里究竟储藏了多少资源?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得到确切数据的未知数。
人类迄今为止已经消耗掉了多少地球资源?也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我们也无法精确地计算出这个储藏室的物资具体耗尽的时间,但是为了探测到一个大概的时间,也可以说是为了找到一个给人类提供预警的时间,我就采用了几个估计的数据进行推测。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对地球资源消耗的不同阶段。
第一个阶段: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的人类虽然学会了制造使用工具,但是,这些工具的原材料仅限于石头、木头和骨头,不用消耗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
人类作为处于自然界生物链顶端的群体,与其他生物一道,共同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这个时代的地球储藏室,处于全封闭状态。
其物资储量,处于永恒。
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等于“0”。
第二个阶段:铜器时代。
铜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其所处年代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
从铜器时代开始,人类打开了地球储藏室的大门。
人类学会了制造使用铜质器物和铜质工具。
但是,由于铜质工具的效力有限,加上人类的数量不多,所以,在铜器时代的整个3——4千年之中,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很少,可以忽略不计,视之为“0”。
第三个阶段:铁器时代开始至纪元开始世界上最早制造铁器的,是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境内)的赫梯人,时间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
古希腊和古罗马开始普遍使用铁制的工具和兵器约在公元前1000年时。
欧洲大陆普遍使用铁器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
中国广泛使用铁器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
在铁器时代,人类学会了制造使用比铜器更为先进的铁器,对地球资源的消耗量也大为增加。
但是,由于那时的生产力还非常落后,消耗的地球不可再生资源不是很多,与地球储藏室丰富的储量相比,所占比重极小,所以,在铁器时代开始至公元一年这几百年或是一千来年的时间内,对于地球资源的消耗量,仍然将其勿略不计,视之为“0”第四个阶段:纪元开始至工业革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