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①秋风。 ①藉,依靠。
作者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 卢玮銮。曾任中学中文 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 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 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 谈》《承教小记》《三 人行》等。
收敛 liǎn 宽恕 shù 响彻 chè
小结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 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把我所能做到的事 情做得更精致、更仔 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人更应该认真的对待 自己的生命,更应尽 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得 更好。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即托物言志。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聒聒 guō 卑微 bēi 一丝不苟gǒu
一、找出《蝉》的文眼。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 要好好的活过。
二、《蝉》一文的写作上有 什么特点?
先抑后扬 托物言志
(1)《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 “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 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 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 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 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 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 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
+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 要好好地活着。
+ +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 也要一丝不蜩、蚱蝉等,俗名“知
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 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 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 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 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 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 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 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 13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 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不同之处:
(1)写法不同:《蝉》是先抑后扬,《贝壳》 是直入主题。 (2)主题不同:《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 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 《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 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一 只 贝
贾平凹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 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 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 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 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 地落潮去了,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 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 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 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 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 漩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 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 条。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 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 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 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 着去见大人。“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珍珠! 嗨,多希罕的一颗大珍珠!”“珍珠?这是哪 来的呢?”“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 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 他,但没有找到。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 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 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 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 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 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 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 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 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人都在 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亮的贝壳!但是, 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 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 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十分硬的石子,无论 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 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 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的, 他说不出来。他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 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 完全了。
贝壳
席慕蓉
作者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 漠蓉等。她写诗写散文,只 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 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 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 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 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 主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 里香》《无怨的青春》、散 文集《有一首歌》《生命的 滋味》等。
《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 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 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 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 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 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 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 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 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 感动着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