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年修订)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渔业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具备从事渔业生产、教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管理等工作的技能,服务渔业、渔民和渔村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领域分为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水产苗种工程、水产生物技术、水产饲料工程、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控、渔业资源与环境等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掌握系统的渔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渔业、渔民、渔村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学校组织的复试组成。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入学第一学期内成立导师组,其中需包括一位校外实践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重点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第一导师是落实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责任人。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
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

教学内容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其中理论课程学分不少于学分,实践训练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一)课程设置
.公共学位课(学分)
()政治理论课学分
()英语学分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学分
.领域主干课(学分)
领域必修课(学分)
()现代渔业进展学分
()渔业案例分析与研讨学分
方向必修课(任选门,学分)
()渔业政策与管理学分
()水产养殖技术学分
()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学分
()休闲渔业专题学分
()水生动植物疾病诊治及防控学分
()渔业装备专题学分
()渔业信息化学分
()水域环境保护与治理学分
()饲料配制与投饲技术学分
()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学分
.选修课(至少选修学分)
()鱼类遗传育种学学分
()鱼类营养学学分
()水产动物免疫学学分
()学分
()生物信息学学分
()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学分
()水产微生物生物技术学分
()鱼类学学分
()高级水生生物学学分
(二)培养环节
.实践训练(学分)
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围绕本领域学位授予要求制定实践训练大纲,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实践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个月。

一般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内,由导师(组)与研究生共同制定《河南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计划》表,经学院审核后执行。

实践期满研究生应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根据实践训练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其他环节
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等。

()培养计划的制定: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要求,结合研究方向的需要,与导师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

()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进行。

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调查实际生产情况,写出-字的文献综述,完成开题报告,由学科方向或团队组成评审小组,对开题报告中的课题研究意义、技术路线、可行性、计划进度、经费预算和预期研究结果进行评审,评审合格者方能进入论文研究阶段。

()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由学科方向或团队组成考核小组,考核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进展、实习实践等情况,考核合格者方能继续开展论文研究工作。

中期考核一年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六、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渔业、渔村、渔民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渔业、渔村和渔民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调研报告、项目规划设计、产品研发、推广项目技术与效益分析报告等为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渔业、渔村和渔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渔业发展领域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

答辩委员会应由人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委员组成,成员中必须有外单位的专家。

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附件: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