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污染来源及防治对策

海洋污染来源及防治对策

海洋污染来源及防治对策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石油的开发等,部分海域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状况很不乐观, 这对海洋生物、海水质量以致人们健康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只有对我国近海污染作出正确的分析,才能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系列措施,促进沿海经济与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污染;可持续发展;防治对策正文:海洋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环境与发展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海洋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及容限调控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研究的重大课题其目标是在维护海洋环境良性发展的同时协调和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海洋为人类代幸福带来持续的环境和经济利益。

目前,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形势仍很严峻,中国近海由近岸海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陆源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沿海富营养化加重突发性环境灾害将进一步增多,近岸局部海域功能退化,资源基础损害加重。

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肩负着极其艰巨的任务,海洋污染的原因1.1海洋石油开发引发的污染因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近海海域成为石油开发重地。

部分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造成认为的海洋污染。

1.2 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世界人口的大幅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使得各种垃圾和废弃物的数量也发生了成倍地增长,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向海洋排放的废弃物和废水的数量已经超过初期的20 倍,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多。

1.3 船舶引起的污染船舶污染,主要原因是海上事故、船舶操纵以及过往船只的海上倾倒行为导致各类有害物质进人海洋,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

2 海洋污染物的种类2.1 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此物质相对较为繁杂,包括工业排出的油脂、纤维素、糖醛;生活污水的粪便、食物残渣、洗涤剂以及化肥的残液等。

2.2 固体废物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严重损害近岸海域水生资源、破坏沿岸景观的船舶废弃物、工业和城市垃圾、工程渣土以及疏浚物等。

2.3 农药目前农村的农作物大范围、长时间使用各种除草剂、灭虫剂等农药,而这些农药中往往含有汞铜等重金属成分以及工亚上应用的多氯酸苯等。

2.4 废热带有大量热量的工业废水也会对海洋造成热污染,在局部海域,如有比原正常水温高出 4 摄氏度以上的热废水常年流入时,就会使得海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2.5 石油及其副产品泄漏的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和从原油中分馏出来的汽油、煤油、柴油、溶剂油、石蜡、润滑油、沥青以及经过催化、裂化而成的其它各种产品。

2.6 重金属和酸碱重金属包括汞、铬、镐、铜、锌等,酸和碱中含有硫、磷等容易引起水质富营养化的非金属3海洋污染特点3.1 污染源广人类的海洋活动主要是航海、捕鱼和海底石油开发,除人类的海洋活动产生的污染外,人类在陆地和其它地方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最终也会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雪、降水等过程,进入海洋。

通过江河径流人海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污水量更是大得惊人。

陆源污染物多而复杂,海洋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到达地。

3.2持续性强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污染物一旦进人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有毒物质尤其是重金属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最终可以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对人类造成潜在的威胁3.3 扩散范围广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旦某一海域收到污染便会很快扩散到周边海域甚至邻近的大洋,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

例如石油在海洋上泄漏后,海面会被大面积的油膜所覆盖,使得海洋和大气间正常的交换无法进行,进而影响全球或局部地区的气候使之发生异常。

3.4 防治难、危害大海洋污染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当污染一旦形成,想要消除影响必须实施长期的治理才能起效,并且治理的费用较高,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尤其是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更为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彻底清除。

4海洋污染的危害1)污染物进入海洋后会使海水变得浑浊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域生物。

2)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逐渐累积,通过海洋生物不断富积,造成对以此为食的海洋动物的毒害,导致其发生畸形甚至死亡,而人一旦食用这些有毒物的海产品中后容易患上多种疾病,孕妇使用后更可能使得胎儿发育畸形等。

3)石油进入海洋后会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隔断了空气与海水的接触,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造成海水缺氧,引起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并祸及海鸟和人类。

4)好氧有机物进入海洋后会引起海水富营养化,造成海水缺氧,海洋生物迅速死亡。

使得海产品数量急剧减少进而危及人类的食物来源。

5)海洋污染可以造成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发生大面积死亡,进而降低了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加速温室效应。

5防治对策1)最重要的是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污染源治理工作,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系统改造,全面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强对污染设施运转情况的监督和检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加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排污管网尽快配套到位,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

3)对现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增加脱氮除磷的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质量。

4)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减少企业的工业污水排放经营管理3防治对策作为“一切污染的垃圾桶”—海洋,由于污染源广,污染物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大,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并加以防治。

3.1防治的原则3.1.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海洋污染的特点导致海洋污染控制的复杂性,要防止和消除海洋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而不能“先发展经济,后整治海洋”。

“国外先污染后治理”已显示出严重的缺陷,防是治的基础,治是防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才是防治海洋污染的根本原则。

3.1.2分区管理,统筹兼顾由于在海洋开发利用中缺乏宏观调控和整体规划,各行业、各地区依需求各行其是,使海洋开发利用中矛盾日渐突出,纠纷时有发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作为以海域为依托的沿海地区,如果不预先制定全流域经济开发规划,各地区互相合作,互相监督,共同发展,海洋资源保护就会成大问题。

因此,只有通过科学的、高层次的综合协调的方式全面展开功能区划,才能对中国海域实施综合管理;同时,在划分时又要依据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客观性,又要兼顾一定时期的社会紧迫需要,既要保证重点产业发展,又要兼顾一般产业,做到合理布局,科学安排,统筹兼顾。

3.1.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持续性原则,就是强调发展必须限定在自然或生态系统可以支持的范围内。

近年来,随着海域的开发加快,海洋污染正在加剧。

我们必须摒弃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片面追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观,而应该寻求一条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协调统一的道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坏下代人的利益—即海洋与经济、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2防治对策要积极推行绿色生态模式, 合理发展农业和养殖业。

站在社会、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 制定适合农业、养殖业可续发展的发展计划, 并分解为阶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强化农业、养殖业的生态发展。

根据生物链规则, 综合利用农业、养殖业中的各种资源; 根据科学的方法, 合理的确定发展规模, 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饲料等, 减少农业和养殖业对海洋的污染。

同时, 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

第三, 市政部门要做好节约用水和处理污水工作。

在企业中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提高水的循环使用。

加强城镇的污水处理, 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和规模, 力争所有的污水都在得到有效处理后排海。

第四,加强地区间的污染处理协调工作。

对通过河流排污者, 要进行跨地区、全流域的监管和治理, 地区之间要联合起来防污、治污。

各地区要对自己所辖范围的防污治污工作负责, 保证污水在处理达标以后向河流排放, 不能把污染转移给河流的下游。

第五, 抓好海上污染控制, 保护好近海生态环境。

加强对钻井平台、船舶的管理, 解决好污染水和生活垃圾的接收问题; 严格海上倾废管理, 合理选择倾废区; 合理布局海水养殖业, 科学确定海水养殖量; 大力建设海洋保护区, 强化海岸的保护和防护林建设, 严禁开采珊瑚礁、采伐红树林和防护林, 逐步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3.2.1控制污染物的排放(1)在我国海洋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海区的主要污染物,主要的污染源,从而根据不同海区的水质要求制定相应的近岸海域功能区划原则。

(2)在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对沿岸的工矿企业(包括造纸厂、污水处理场、化工厂等)进行登记,同时颁发排污许可证以及最大排污量限制证,而且,某一个工厂或企业在建立以前,厂方或企业的负责人必须向所在地管理部门报告工厂的环保设施、处理废水的环保技术程度以及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当建成投产前或运行中,厂方须关、停、并、转设备导致污染物控制量或种类发生变化,一定要申报主管部门,征得同意并重新颁发排污许可证方能再次投人生产。

(3)排污许可证应与某一海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普通标准,适应于所有的工厂和企业,第二部分为严格标准,适应于许多工厂和企业集中在同一地带或排污处理设备落后使排污严重超标的企业。

(4)城市生活垃圾既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又是一种有用的资源,从而,我们应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在力争做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情况下,南方沿海城市以填埋为主,北方旅游城市除采用高温堆肥,还可选用填埋与焚烧法,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减少向海的排放量。

3.2.2建立污染治理实验区,加强重点污染海区的整治与管理由于海洋污染复合性强,累积效应大,而且不同海域的自净能力不同,因此,如何以最少的资金投人以获得最大的海洋污染治理区,对我国目前缺乏环保资金投人的前提下,是当前治理海洋污染的关键。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环境污染较轻的小块海域进行试点,建立实验区的管理机构;制定环境监测系统;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污染物的扩散转移模式等防治技术,并逐渐加以推广。

而对重点污染海域的整治与管理,则应与当地政府配合,建立“当地政府负责制”,并且纳人当地经济规划,以当地政府的总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补偿”,制定一系列排污收费制度,在国家的资助下,进行分阶段、有计划地整治污染海域。

3.2.3加强环境监测,完善海上溢油应急系统环境监测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监测,监测的目的是弄清调查点与控制点是否发生了差别,如发现污染物的浓度是否发生变化等。

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在大范围、多项目、长周期地对污染物监控,并制定旨在保护海洋环境的质量标准。

贯彻控制性监测为主,趋势性监测兼顾,逐步开展生态监测的思路。

同时,由于我国的监测手段和数据传输手段落后,港监部分船型老化,设备陈旧,当有溢油事故发生,出击速度太慢,并缺乏应急设备,故建议沿海各海洋环境保护部门要制定海_L溢油事故应急方案、配备相应设施建立国家级海上溢油事故技术鉴定的技术支持机构和法律仲裁机构,提高海上溢油监视监测、清除技术能力[(s7;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

相关主题